中国是全球最大生猪养殖国家,2018年生猪出栏量6.94亿,整个猪肉市场规模大约1.4 万亿元,相当于智能手机总销售额的2.3倍,对GDP贡献率超2%。
中国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农业产业相关领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产业生产效率,成为面对这一重大挑战的可行之道。
近几年,人工智能这项“黑科技”横空出世,想通过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并且,该技术在医疗科技、智能家居、物联网平台、自动驾驶等行业的应用也正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投资者的“宠儿”,备受业内外人士关注。如腾讯的“AI生态鹅场”应用T-block技术,动态实时可视化的对“鹅厂”进行管理和远程操作,并基于人脸识别技术拿出一套鹅脸识别技术解决方案,实现对“鹅厂”里的鹅资料建档、投食等精细化管理;阿里云的“ET大脑养猪”使之前全凭人力来完成的猪场监测、繁育管理、疫病防疫等工作,未来都可以由视频图像分析、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物流算法等技术来完成。
生产效率低下,使养殖业成为人工智能投资“宠儿”
为什么那么多人工智能投资首选养殖业?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实在太低了,成本又高,有点成果就可以立竿见影,使人工智能可以发挥的空间非常大。
以养猪业为例,中国是一个养猪大国,而非养猪强国。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规模化猪场生猪出栏占比44%,而2016、2017年猪价高企,又有大量散户大量进入市场,现如今的规模化程度只低不高。而发达国家代表美国,前十大生猪生产企业产能占比超过40%,其生产过程标准化程度也远超于中国。规模化程度低代表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下,国内猪场平均生产力水平也会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人工智能在养猪业的发展就成为一个契机,用来提高猪场管理效率,增加猪业产出,同时保障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信互联的猪联网将人工智能与智慧养猪进行深度融合,让人工智能系统代替人工完成养猪产业的智能化、数据化过程,帮助养猪业朝着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向转型升级。猪联网不仅想用人工智能改变养猪业的生产管理效率,还想将人工智能技术用来进行猪病自动诊断和智能监测。
视频可视化、个体识别,提高猪场生产管理效率
视频可视化、个体识别让数据管理“智能化”,提高猪场管理效率。猪跟猪长得一样吗?答案肯定是不一样。猪联网利用个体识别可视化算法、猪场视频可视化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猪只的个体识别和标注,智能盘点,并且还能自动识别猪只体长、体重、背膘、活体率、品种,自动录入相关数据,猪场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在线查看猪只档案、生长状况,观察猪只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人为干预。
这波操作大大减少了人工记录数据的时间,猪场工作人员不用每天投身于一堆生长状况记录表中,出栏时间一到,猪联网的人工智能管理系统会自动提醒猪场工作人员,哪些猪只,现在在哪个栏舍,达到预计出栏体重,可以进行出栏了。对于不小心进入其他猪舍的猪只,人工智能管理系统会标注出来,并立即通知管理人员。这样会使管理更加标准化、智能化,减少了人为操作出现的错误,提高猪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猪病自动诊断、智能监测,提高猪病防治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猪病的自动诊断、智能监测,提高猪病的防治效率。猪生病了怎么办?猪病通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将收集了好几年的全国猪病大数据应用于猪病诊断,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和数据质量越来越高,通过算法模型,不断进行测试、回答、检查答案来训练,自动校对原有诊断及治疗模型的准确性。养殖户拍一张照片上传到猪病通,猪病通会自动识别照片,给出合理的处理方案。后期,猪病通的自动诊断系统还会通过不断的信息采集、解析、思考、学习,不断更新和优选解决方案。
另外,通过养猪场猪病数据采集与分析,猪病通会对猪场可能发生的猪病进行提前预警,告知养殖户,并提醒养猪场要提前做好生物安全、疫苗免疫等工作,实现猪病的提前预防,以防该病进一步传播,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比牛羊等其他开放式养殖品类,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较高,但依然面临产业效率低、疫病风险高等问题,高效、科技化养殖需求也愈发强烈,除了阿里布局,业内也已经有不少创业型智能养殖科技公司。
睿畜科技
智能养殖公司「睿畜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宽带汇智和大陆资本。资金将用于研发与市场开拓,包括牲畜可穿戴设备的研发投入,AI场景数据积累等。
中国是全球最大生猪养殖国家,2016年生猪出栏量6.85亿头,整个猪肉市场规模大约1.4 万亿元,相当于智能手机总销售额的2.3倍,对GDP贡献率超2%。另一方面,中国生猪产业面临产业效率低、疫病风险高、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伴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的趋势,高效、科技化养殖需求强烈。
睿畜科技是一家智能养殖科技公司,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建立整套生猪个体数据采集系统,利用AI算法和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帮助养殖户优化养殖模型,帮助保险机构核验投保身份。
具体来说,睿畜科技推出了三套智能养殖解决方案:智能耳标、电子医生、天蓬系统。
1、智能耳标
智能耳标是一个可穿戴智能硬件,解决的是生猪的真实身份问题。传统养殖户给猪投保,由于无法很难确定猪的唯一身份,普遍存在“换猪骗保”的问题。
智能耳标具有休眠、激活、计时、自毁四项功能,一旦佩戴在猪耳上,会自动激活并创建档案信息,同时取下自毁。这样可以有效实现猪的身份鉴定,降低保险机构的赔付率。对政府来说,也可以有效掌握生猪供应情况,控制猪价、养殖溯源等。
据了解,睿畜已与中国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保险、锦泰保险等机构达成合作。在某客户的实际测试中,戴标后的赔付数量降低了33.8%,而赔付数量每下降1头,保险公司可多赚1000元。
2、电子医生
电子医生是一款可实时监测生猪生理指数的智能传感系统。它可以采集母猪核心体温、活动量等体征数据。这些数据会实时上传到云端,通过AI算法分析猪是否处于排卵期,以及是否生病。
排卵期的预测,可辅助养殖场在最佳时间进行配种,从而提高母猪的PSY(PSY是指母猪的年生产力,即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活的断奶仔猪的头数,是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减少空怀期。
据了解,睿畜电子医生的算法模型对猪发情和生病的判断精确率已达到95%左右,目前合作客户包括温氏集团、康乐牧业、金新农、麦猪云等。
3、天蓬系统
天蓬系统是睿畜最新推出的一套养殖状态分析系统,基于物联网和机器视觉,实现生猪的存栏量自动盘点、健康监控、生长曲线监控等功能。
机器视觉的好处是,不用给每只猪佩戴智能硬件,可以降低整体成本,提高人工效率。另外,机器视觉也能采集和分析更多信息,包括猪的行为、体重数据等,可以判断猪是否生病,以及优化降低料肉比(即喂养饲料与生猪重量的比例)。
推广模式上,睿畜科技会直接对接大型养殖客户和保险机构,通过渠道商扩展中小型客户。变现方面,则是通过硬件设备销售和解决方案服务费产生收入。
睿畜科技此轮投资方大陆资本,背后的美国康地谷物集团,是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全球性农牧集团公司。康地此次的投资逻辑:
从行业内战略投资角度出发,我们着眼于寻找能够迎合行业发展趋势,解决生猪养殖行业痛点的领先企业,并发挥我们行业资源、自身业务与投资标的之间的合力,寻找双方的共同增长点。生猪养殖行业的整合速度加快,行业逐渐从“野蛮生长”向“效率生长”转变。在养殖硬件设备的升级换代之后,行业内将会更关注软性的能够辅助精细化养殖管理的相关解决方案。包括建立生猪疾病预警系统,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建立可追溯的养殖系统,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小龙潜行科技
小龙科技团队成立于2015年,重点要解决养猪行业饲喂、管理过程关键指标的无接触、无应激测量问题,现阶段的切入点是通过物联网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为养殖户解决体重测量、背膘测量、猪只盘点等痛点,目前的产品包括两个终端:便携式智能养殖工作平台-AIbox、轨道式巡视机器人-守望者,和一个生产数据系统,且软硬件都采用了模块化设计。
小龙潜行的营收来源主要包括硬件售卖和每年的数据服务费,以500头生猪的单个猪舍计算,初次硬件投入成本约在2万元,每年需支付功能模块数据服务费约500-1500元不等。
相比市面上其他智能养殖的解决方案,小龙科技最鲜明的特点是主张非接触式、无应激的理念,小龙科技的 CEO 鞠铁柱解释到,猪是极为敏感的动物,过多的人为干扰和破坏饲养环境,会造成猪只应激反应,不仅影响正常的生长,甚至会诱发各类疾病。
因而,小龙科技研发的AIbox、守望者,全部都采用了AI视觉技术获取实时数据,以栏为单位,完成猪只的测重、测膘、盘点,精准度分别能达到98%、95%、99%。根据实时的背膘和体重数据,生产数据系统将自行进行预警,并给出适合的饲养方案,以达到精准饲养、减少浪费的目的。
根据小龙科技给出的数据,以4000头存栏母猪或年出栏1.6万头育肥猪的单个养殖场计算,以4000头存栏母猪、年出栏1.6万头育肥猪的单个养殖场计算,当前每头育肥猪可增加50元左右的收益,每头母猪则可增加570元左右的收益。鞠铁柱表示,随着技术的迭代和优化,将来还有效益提升的空间。
之所以选择这三个切入点,原因在于影响养殖户收入的三个核心维度分别是生猪的体重、品质、数量。
其中生猪的体重、背膘厚度直接关系到生猪的饲养方案、繁育时机、健康状况、品质定级,但一个规模养殖场的生猪数往往有上万头,传统通过人工用上称、肉眼评估等测重、测膘,存在费时费力且误差大等问题,而养殖户无法及时掌握体重和背膘厚度的变化,就无法及时调整饲养方案。猪只盘点则确保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明确财产数量,规避管理漏洞(存活率误差、盗窃等)。
在AI养猪里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命题——身份识别,该领域的企业大多也在讲一个这样的故事——通过精准的身份识别,检测猪只的变化,并帮助保险机构核验投保身份,避免“换猪骗保”问题。而关于身份识别,鞠铁柱有自己的看法。
他表示,猪脸识别是业内一个高热度议题,但相比人脸识别,给猪脸录入难度大且成本高,同时生猪生长快,脸部变化大,需要频繁录入,因而成本高昂且需要大量人力投入。不少AI养殖企业转而采用智能耳标等穿戴设备解决生猪身份识别问题。可穿戴式设备依然会引起猪只的应激反应,甚至感染等其他问题。
鞠铁柱介绍到,养殖场的生猪可分两类:育肥猪和母猪,母猪作为能够增值的生产资料,是养殖场长期持有的核心财产,佩戴耳标的成本与产生的价值可以对等。但育肥猪饲养周期只有数月,上万头生猪一出栏,智能耳标作废弃用,即便智能耳标成本低至10元,也是数十万元的成本。
小龙科技正在研发的解决方案是,给养殖场内的猪只发放唯一身份ID,并用视频追踪技术进行终生追踪,观察猪只各项指标的变化。在这种方案里,猪只在系统中只是一串数字代号,但确定了猪只的身份的同时,也不会因频繁丢弃智能耳标造成成本浪费。
目前,小龙科技已经在多家猪场进行示范建设,并在筹建全球首个智能养殖无人猪场,2019年将完成1-2个高标的示范猪场。
京东养猪
2018年11月20日,在JDD-2018数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会上,京东正式宣布将原来的"京东金融"品牌正式升级为"京东数字科技"。新的京东数字科技旗下包含了多种业务,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就是之前京东很少参与其中的京东农牧业务。
随后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技术研发部总经理曹鹏正式发布了京东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就是京东打算开始养猪了。但是养猪和养猪是不一样的,京东这次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养猪。猪生从此就被改变了,不过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最关注的还是我们会不会因此而吃上更放心更美味更廉价的猪肉?下面让我们先一起来看下京东的智能养猪大法,到底是怎样的。
首先,京东农牧利用自身的AI技术,研发了一套适合于养猪的各个环节的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摄像头、喂猪机器人、巡检机器人、伸缩式半限位猪栏等等,致力于实现最大化的智能养猪。这套设备可以智能的收集到猪场里面的环境数据,然后通过智能分析,它能自动对风机、水帘、暖气等设备进行调节,保证猪场的空气、温度、湿度维持在适合生猪健康生长的最佳状态。
另外它还给每一头猪建立了电子档案,通过AI智能技术给猪刷脸,没错,就是给猪刷脸。古希腊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的世界上也没有长得一样的猪。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智能系统会出现刷脸刷着然后认不出来的事情。
给猪建立档案之后,每头猪都会生成一个唯一代码,它的生日、它的父母和后代都能准确记录下来,猪生从此被载入历史。对于猪在发育过程中,有些抢不到食长得迟缓的状况,AI智能系统还会进行调节,通过控制喂猪机器人和智能伸缩猪栏等设备,实现饲料喂养的精确操控。
对于那些出现茶饭不思状态的猪,AI系统还会快速的找到那头猪的相关档案资料,关联它的生长信息、免疫信息、实时身体等情况,然后智能的分析,找到异常因素,并通知饲养员对症下药。
阿里云ET大脑养猪
阿里云的“ET大脑养猪”使之前全凭人力来完成的猪场监测、繁育管理、疫病防疫等工作,未来都可以由视频图像分析、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物流算法等技术来完成。
几组标语曾刷遍西南农村和朋友圈:“今年打工不出门,智能养猪到家门”、“智能养猪搞得好,照顾家里老和小”……德康集团、四川特驱集团和阿里云的合作成为关注热点,也迈出了用人工智能养猪的第一步。
现在,特驱猪场铺上了有ET农业大脑加持的摄像头,解决了人工大规模养殖的深度拓展和降本增效问题,还形成了更智能、更精细的养殖模式,预计今年母猪年生产能力可以提升3头,死淘率降低3%左右。
阿里的AI养猪项目投资总额达数亿元,并通过AI实现全流程全方位全智能技术分拨分层进行饲养,其中包括视频图像分析,人脸识别,各类猪只数量识别、猪群行为特征分析、疾病识别和预警、无人过磅、母猪生产力预测、助产,保健,环境温度和湿度控制等十项功能。利用多维度技术确保饲养过程的完好率和提高猪仔的存活质量,此举大大提升养猪效率,也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养殖行业的大规模智能化的发展。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每一头生猪都有自己的档案,包括品种、天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频次、轨迹、免疫情况等,这些数据可用于分析行为特征、料肉比等。同时结合声学特征和红外线测温技术,可通过猪的体温、咳嗽、叫声等作判断是否患病,预警疫情。
“有了ET农业大脑,我们可以准确地知道每一头生猪的运动量,公里数可以成为判断猪肉品质的新标准。未来,我们想要的是一头跑了200公里的好猪,而不再是一头200斤的猪。”胡晓明说。
在养猪的过程中,刚出生的小猪被母猪压住是造成猪死亡的重要原因。AI养猪可通过图像识别、叫声识别、温度感知等技术,分辨每天有多少母猪生了多少小猪,判断是顺产还是助产,以及哪个小猪被压等状况。
在健康方面,如何根据猪的日常行为判断猪的健康状况大有学问。目前最普遍的做法是依靠兽医的日常巡检,但此种做法效率低下并且不易及时发现,猪经常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AI技术能够针对每头猪的进食、饮水、运动情况、体表温度等及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大幅降低猪的死亡率。
现在我们吃的猪肉很多都是瘦肉精,不正规,马云是想通过智能养猪,让更多更好更健康的猪肉走向全国市场,让老百姓都能吃上真正健康的放心猪肉。马云也表示在未来消费者可在他开设的盒马鲜生超市选好猪肉,直接扫码就能获得此猪全程的生长信息,健康指数,运动状况,进食比例以及配送信息。
网易味央智能养猪
2009年2月丁磊在广东省“两会”上抛出爆炸性的“养猪”新闻,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丁磊称“网易做这个事情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再赚多少钱,是希望探索出一个可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提供农村工作机会的又能全国推行的养猪流程和模式。”
尽管丁磊给外界的感觉,养猪仅仅是创始人的个人爱好,只是一场昂贵的实验。但在网易内部,养猪这件事极其严肃。
据《南都周刊》2012年的一篇报道,负责养猪的农业事业部只有十来个人,地位却与其他三大核心业务—邮箱、门户、游戏事业部平级,足以看出丁磊养猪的决心。
奢侈猪:每天伙食费40多块
据报道,为了确定养猪地点,网易邀请国内外专家组拿着一份900分制的考评表,先后在湖南、江西以及浙江的金华、衢州、宁波和安吉的邻县德清考察了几十块地,光安吉就考察超过了二十块。
最后这个占地千亩的养猪基地建立在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县安吉。
据钛媒体报道,猪场约有120亩直接用于养殖,其他部分均保持原始竹林、板栗林、茶园等植被,用以净化空气、隔绝外界病原和污染进入,还可以消纳养殖产生的有机肥料。
在猪舍里,丁家猪可以听风吹竹林声,还能嗅到不远处的油菜花香。《舌尖》纪录片总顾问沈宏非都表示,“竟然有点安缦酒店的感觉”。
网易农业事业部负责人倪金德表示,为了让猪充分沐浴阳光,享受天然紫外线杀菌,丁家猪猪场的每一间猪舍高度和屋顶倾斜度都经过精心测算,猪舍屋面每隔6米就有一个采光板,猪舍保持夏季室内外温差在7度以上。
此外,丁家猪拥有一份国内外营养专家定制的独家猪粮:300天科学配方,5套营养方案,还有板栗、番薯当零食。每头小猪每天伙食费高达40多块,比业界高出了近40%。
尽管目前网易未央已获资本认可,但其探索过程也是历经坎坷。早在2013年,与丁磊组成“养猪三人组”的毛山、周炯先后离职,丁磊养猪计划半路夭折的说法不胫而走。
在最近的直播中,丁磊称国家对猪场的审批十分严格,浙江这几年几乎没有发放过养猪场牌照,所以网易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拿到审批。
网红猪:有自己的歌,登台走秀
丁家猪第一次大规模曝光是在2015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彼时丁磊邀请了马化腾、李彦宏、张朝阳、曹国伟等十几位互联网大佬,组成了聚集了“互联网半壁江山”的顶级饭局,而丁家猪就是该饭局的主要食材。
在去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丁磊的饭局再次邀请了17位互联网大佬,其中就有此次入股的美团网创始人王兴。大佬们对丁家猪赞不绝口,马化腾赞其“肥而不腻”,张朝阳夸它“秀色可餐”,雷军认为“入口即化”……
除了互联网大佬的加持,网易对于丁家猪的推广也不遗余力。
在网易云音乐上,丁家猪自己的歌《我叫猪小花》已累积上千条评论,网友调侃道:唱歌不如猪;它还有专属的音乐歌单,起床、吃饭、睡觉、零食、哺育等不同的场景,都可以听到相应的歌曲。
2017上海时装周期间,丁家猪被包装成一位时尚明星,邀请函、时尚街拍、锻炼日常照片、入场签名以及最后的走秀,明星有的它一样不落。网易猪场官方微博的曝光引发众多网友围观,有网友感叹道“人不如猪”。
丁磊对丁家猪更是疼爱有加,他专栏里透露,“我们的猪蹲马桶、睡公寓、不打针、不吃药,生活习惯比很多人都要健康。平时吃的是网易独家饲料,是国际营养学家结合国内专家提供的科学配方。除了要被吃掉,在网易当一头猪,可能比熊猫还开心。”
2017年3月28日,丁磊拉上财经作家吴晓波,直播网易猪场。在直播中,丁磊亲口尝了猪饲料做的点心,并证实丁家猪排泄物净化处理后的水是完全可以直接饮用。
味央猪的下一步是什么?
据了解,2014年,网易味央现代农业产业园1.0版竣工。2016年,在这一基础上升级改良的2.0版也开始投产。网易味央独创的第四代养殖模式,正式上线。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网易味央负责人表示,在整个猪肉产业链中,从猪场选址、建猪舍,到确定猪的品种、饲料、喂养方式,再到最后猪肉的封装、销售,有着一套完整的系统。
丁磊称,“目前是6个人养两万头猪,但实际上6个人也可以养二十万头猪,因为是同一套系统,所以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
显然,经过7年的打磨,网易已经形成一整完整可复制的养殖体系,或许下一个“安吉养殖场”已规划完毕。
养殖端技术成熟,而在消费端,市场潜力巨大。据了解,猪肉是中国人主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之一,中国每年要消耗掉超过6亿头猪。
而网易未央此次的融资与网易云音乐极为相似,对于不差钱的网易来说,看重的不是1.6亿资金,而是投资方美团点评、京东在电商领域所拥有的丰富资源。据网易味央介绍,通过此次融资,希望和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探索合作空间。
除了电商渠道,在餐饮行业,网易味央还投资了一家名为杭州猪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法人代表为外婆家缔造者吴国平。
据吴国平介绍,“猪爸”是外婆家旗下的一家高端猪肉体验店,食材上靠的还是网红黑猪肉,品牌上则把“猪”的概念做到极致。4月22日,位于杭州嘉里中心三楼的猪爸餐厅试营业。
至此,网易味央围绕着猪肉,在养殖端、电商渠道以及线下餐饮,已搭建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丁磊说,农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低俗,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用心去做,一个外行也能做的出来。显然,网易味央是一个样本,它的成功融资,对于其他互联网企业进入农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结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即使是美国与加拿大这样的猪肉生产大国,也会出口大量猪肉至中国。中国生猪出栏量高达7亿头,猪肉市场规模超出万亿,是智能手机市场的2~3倍。因此,中国猪肉市场非常值得技术和资本的投入。
从时机来看,目前正是进入养猪业的好时候。网易是互联网行业中最早投入养猪业的公司,但从2009年后却一度出现了发展缓慢的现象,这与当时的市场环境不无关系。尽管市场规模庞大,但养猪业与传统的重工业类似,在各个环节上都已经过充分竞争,因此单个环节的利润率变得极为稀薄,猪肉价格曾在2015年一度降至6元之下。这使得一众养猪场纷纷减产以求自保。
近两年来,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原本为市场主流的小散养殖户被迅速淘汰,而规模化养殖集团虽然以每年30%的速度增产,但猪肉价格依然处于高位。当一个万亿级市场即将发生巨变,便会出现大量亟待解决的痛点,尤其是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创新,最可能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而AI则能够解决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