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墨点清颜
——莒县实验高中2019高二夏考聚焦新高考第一辑
本辑审核:马玉德
本辑供稿:高二夏考全体任课教师
逻辑在高考语文中的应运 (高二语文陈卫刚)
一、 知识链接
本期语文研析的内容是衔接中的逻辑思维,这是语文课标明确要求的: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具体我们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话题的同一性: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行文的照应性:语句要前后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的照应、上下句词语的照应、前后句式的照应。 结构的一致性:句子内部语法结构往往前后一致,同是主谓短语,同是动宾短语。增强语势,又可以加强语句的通畅性。
事理的逻辑性:时间、空间、事物发展先后顺序、认识规律(由里、浅深、感性到理性、现象到本质)、主次轻重顺序等。 风格的趋同性:前后语言的风格应当趋于同一,要平、生动、庄重、简约,要用修辞格都用修辞格。 组合的俗成性:并列词、句的先后顺序它们遵循的往往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组合顺序。 音节的匀整性:语段中字数、句式、平仄、押韵等方面力求和谐一致,以收到音韵和谐的表达效果。
二、经典例题分析
【2020.全国卷I】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 ① ,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 ② ,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的记记力测试显示, ③ ,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逻辑推理中的隐含前提,所以此类推理重要特别关注隐含前提,也就是行文中的照应性以及事理的逻辑性。①部分隐含的前提就是前句叙述的中心即改善记忆力,全段文字针对记忆力的改善展开。②句处很显然接句部分出现了小组显得很突兀,很显然分组在前;③句两项结果中给出了一项,很明显让我们完善另外一项。 因此答案一目了然:①记忆力已经开始衰退;②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③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
三、牛刀小试
【2020.全国卷II】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无论生产、生活还是娱乐,当人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威胁。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暴露时间长, ① ,甚至失聪。 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 ② ,均会产生水久性听力损害。而单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使是乐音, ③ ,时间过久,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历史(高二 历史付忠丽)
【核心素养认知】 高考核心素养考查的重点之一是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框架当中,才能对事实有准确的理解。时空观念也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教学中的视野支撑。本题就切实的贯彻了这一学科素养的要求。
【核心素养落实】 (2020山东卷.16)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本题从人口密度分布入手,通过对人口分布的观察,联系不同时期经济政治状况,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对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把握。
图1中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差异明显,其中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说明此时政治经济中心应该位于北方,而南方地区开发程度不高,由此判断图1应该是东汉时期,此时经济重心尚未南移,人口分布符合此时的社会状况。
图2中人口分布密度发生变化,人口密度最高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南北人口分布较为均衡,南方隐隐多于北方,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与明代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江南经济发达有关,且此时政治中心也位于南方的南京,由此可判断图2应该是明代洪武年间;
图3相较图五在人口分布上南方开始增多,人口密度较高的是关中地区和长江中下游,这种情况应该与唐代首都位于长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得到开发有关,因此形成了南北两个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由此判断图3应该是唐朝天宝年间。
【素养巩固扩展】
抽丝剥茧 揭开历史面纱 ——高考题研究(高二历史燕茹 )
(2020全国卷Ⅰ•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一、主题考查 全国卷此题是对国史发展阶段特征的了解和把握,本题在继承2019年全国I卷42题的基础上营造了一个更为开阔的学术情境。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国史发展阶段特征,只有了解国史,对国史抱有温情、敬意的人才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问题设计:自拟书名,予以论证
能力考查:独立提出观点,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解释
本题并非对时代特征的整体论述,学者对宋史研究各有侧重,对时代特征的阐释是通过两个关联史实进行主题建构完成的:儒家与社会转型、思想与宗教、文治与武功,反映了学者对时代特征不同角度的理解。
二、解题思路
1.发散思维,从一到多,发散至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等领域
2.聚合思维,从多到一,选取两个相关史实进行意义关联,建构主题
三、学生答题中常见问题
论题:论题偏离材料主旨;论题语言表述不准确;论题缺失正确的价值观;
论证:未结合材料论证;未联系现实;论证与论题之间缺失必然联系;论证内容单一无法支撑论题;论证结构混乱等。
四、学法指导
论题:符合材料主旨;体现历史阶段特征;符合主流价值取向;
论证:
1.紧扣论题,结合材料,联系现实
2.书写结构:建议采用论题、论证、小结“三段式”书写
3.逻辑结构:因果结构、并列结构、递进结构、总分结构、评价结构、对比结构(古今对比、正反对比、中外对比)等。
五、教学策略: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基础年级教学中,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夯实,及核心素养渗透及高考考查水平一、二把握。高三年纪教学中则更注重学业水平三、四的提升.
1、梳理阶段特征,建构历史联系,构建“大观念”。
2、大单元统领教材知识,掌握宏观历史。
3、大概念深挖时代侧面,掌握微观历史。
政治热点探究:抗美援朝精神 文化生活(高二 政治周悦)
【时政速览】
1. 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
①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④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⑤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2. 抗美援朝精神战争的伟大意义:
①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②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
③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莫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④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愈战愈勇,越打越强,取得了重要军事经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链接教材理论】
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弘扬、丰富发展。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有利于弘扬革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③伟大抗美精神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文化促进社会进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跟踪训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10分)
参考答案:抗美援朝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丰富和发展。(3分)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能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凝结的爱国主义主题,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3分)
你好,世界新高度! (高二 地理 代领)
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旗云的指示作用 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 旗云是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们发现,在7000米高原以下的珠峰,表面都被冰雪覆盖;从7000米以上到峰顶,反而是碎石坡面。太阳出来后,碎石坡面很快被烤热,热空气沿坡面上升,大约上升到峰顶的高度附近开始凝结成云,当云高出峰顶时,就立刻被强烈的西风吹向东方,于是一面“云旗”就高高飘扬在峰顶了。 一般情况下,高原上空刮的是强西风,旗云的方向就会指向东方;若旗云指向北方,预示很快就要下大雪了;旗云如炊烟那样袅袅上升,也预示天气要变坏。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
【知识链接】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珠穆朗玛峰7500米以下被冰雪覆盖,7500米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读“旗云”示意图。
1.“旗云”多在
A.阴雨天出现 B.日出前后出现 C.晴朗白天出现 D.晴朗夜间出现
2.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A.山谷风 B.华北季风 C.湖陆风 D.盛行西风
3.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 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 D.下倾,不易登山
【答案】CDD 【解析】 1.本题主要运用的热力环流的相关原理去解决,难度较小。根据前面材料补充中的“太阳出来后,碎石坡面很快被烤热,热空气沿坡面上升,大约上升到峰顶的高度附近开始凝结成云,当云高出峰顶时,就立刻被强烈的西风吹向东方,于是一面“云旗”就高高飘扬在峰顶了。”得出旗云出现在白天地面升温后,所以C正确。 2.“旗云”的形成是由于热力环流,而题目中A选项和C选项都是热力环流作用下形成的,B选项“华北季风”虽然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但还海热力性质差异其实是宏观上的热力环流,故B项不选。D项“盛行西风”大气环流,是在动力作用下形成的,不属于热力环流。 3.由热点新闻可知“旗云”飘动的方向与风向和风力大小有关,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不宜登山,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