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员谁负债做饭、上班、打扫家务都有分工,社会也必须找到某种方法决定将要做哪些工作以及谁来做这些工作。社会需要一些人种粮食、做衣服、开发软件等,一旦社会分配了人们(以及土地、建筑物和机器)去做各种工作,它就必然需要将他们生产的物品与服务进行分配。社会必须决定谁吃鱼子酱、谁吃土豆,它也必须决定谁将开法拉利而谁将坐公共汽车。
所以家庭、企业、社会、国家都需找到一种方法来配置资源,将资源放在合适的地方产生最大价值,使整个团体获得最大收益。教育体系是往企业、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主要方式,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都可以提供相应的专业技能,承担企业工作,有些工作内容比较基础得到的报酬少、有些工作需要较高技能得到的报酬丰富,通过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才完成,即可自动完成社会资源配置。
由于资源是稀缺的,社会资源的管理尤为重要。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资源如何配置是由众多家庭和企业共同选择的,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做多少工作、购买什么、储蓄多少、如何把储蓄用于投资、人们如何相互影响,例如买者和卖者如何共同决定物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长、失业率、价格上升的速度等。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面对稀缺资源如何配置,就会让人进行权衡取舍,例如时间规划、资金配置。
社会还面临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和平等之间,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平等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的分配给社会成员。效率是指如何将蛋糕做得越来越大,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原理二:机会成本 -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由于面临权衡取舍,决策者就需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
边际变动: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物品获得的收益,取决于一个人已经拥有多少这种物品,越稀有的物品边际收益越大
边际成本:增加一单位物品付出的成本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人愿意给钻石比水支付更高的钱,是因为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都基于其增加一单位该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使得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进行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服务。
不应该只看到表面的竞争关系,还要看到潜在的合作关系。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20世纪80年代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上最重大的变化之一,当时苏联施行的是中央计划经济,由政府作为决策者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物品、生产多少、由谁生产,只有政府才能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
目前大部分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使用的是市场价经济,中央计划中的决策被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由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用自己的收入购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利己引导者他们的决策。
作为买者和卖者决策的结果,市场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
由于政府缺乏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和产品成本等关键信息,当政府组织价格根据供求状况自发调整时,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对组成经济的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进行协调的能力。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既然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如此强大,那为什么还需要政府呢?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我们对政府政策的适当作用于范围的认识。
原因之一是只有在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魔力。也就是政府负责维持市场的安定和合法性,看不见的手负责调控市场运行,例如产权制度,保障个人可以拥有和控制稀缺资源。
原因之二是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人们自己选择的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
当市场失灵时,市场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当发生外部性时,一个企业从中获利,但是却危害了周围人的福利,例如身体时,市场是无法起作用的。
当稀缺资源在面对市场势力时,单个人或公司不适当的影响了市场价格,发生了损失公共利益的现象。
在这两种情况下,需要政府设计良好的公共政策以提高经济效率。
看不见的手带来了有效率的产出,但是不能消除经济福利上巨大的不对称。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别。
一国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它的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当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服务需要的工具以及获得最好的技术来提高生产率。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各国经济决策人会把保持低通货膨胀作为目标之一。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
- 当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了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增加了对物品与服务的需求
- 需求的增加随着时间推移,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也会扩大经营,雇佣更多工人,生产更多物品与服务
- 雇佣更多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所以在整个经济范围内一种最终的权衡取舍是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活动无规律,经济周期是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对物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在短期中所经历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组合。
为了降低失业率,需要刺激总需求,激发企业的生产动力,雇佣更多的工人,扩大生产,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升;
为了降低通货膨胀,需要降低总需求,最终会削弱企业的生产动力,造成失业率上升;
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相交。
先降低失业率的效果:增加货币供给,提高总需求,物价水平上升(A -> B),失业率降低,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当人们习惯了这种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也提高了预期通货膨胀;当预期通货膨胀提高时,工资和产品价格也会更高,导致菲利普斯曲线往右移动(B -> C),这时通货膨胀高于A点,但是失业水平和A点相同。即决策者只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在长期中,更快的扩大总需求将引起更高的通货膨胀,而失业没有任何减少。
先降低通货膨胀的效果:减少货币供给,降低总需求,物价水平下降,引起失业增加(A -> B),这一点有较低的通货膨胀和较高的失业,当人们逐渐知道物价上升会较缓慢时,预期通货膨胀会下降,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也向左移动,经济从B点到C,此时的通货膨胀低于最初的A点,而失业又回到了自然失业率。因此一个国家如果想降低通货膨胀率,就必然要忍受一个高失业和低产量的时代。
更多详细介绍可见宏观经济学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