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公司发起员工百日成长计划。我选了《最有成效的管理者》作为第一周的实习内容。尽管现在微课十分丰富,尽管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本经管书籍是有难度的。重温经典还是有特别的意义所在。

很多人一定和我一样,十几年前买的这本书,看了,然后就放下了,没有完全做到或者是完全吃透这本书。那当年这是一本多么火的书,那么多本土管理大咖毫不惜墨地写了几十页的序言。

如果没有这个疫情,或许我还没有这个决心去用它作为第一课的内容。

期初只是想,经历了一个特殊假期,需要用一个有难度的内容来让人收心。后来想不是这样,实在是我们的人力资源服务工作内容本身发生了很多变化,就像今天许多人工作形式的本身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面对不确定性,唯有经典。果然,用书名在微信文章里去搜索,发现很多读书人读书的社群在复工的这两个月里在分享这本书。

德拉克的很多内容在今天来说依然是简单的,透彻的,经典的,掷地有声。比如说管理者最稀缺的资源是时间。对紧急事务的压力说no。关注责任和贡献而非职权。注重贡献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用人时只看到短处,团队必然平庸。用人的时候,要把工作建立在所有人的长处上(我理解,这就是领导说的要赋能)。要推陈出新,因为过去的成功往往演变成自我主义的资产。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异见是最大的战略储备……。

经过重读的琢磨,我还有一组对照性的理解和发现。

十几年前,我对高效的理解是,我高效了就能领导别人管理别人。重读后的理解是:高效是我可以学会的,高效是我们可以一起学会的。

十几年前,我对时间的理解是:要掌握自己的时间。重读后的理解是时间是通过我们可以放大并提高效率的。

十几年前我对贡献的理解是:我要想明白在哪方面可以创造价值?重读后的理解是:贡献必须是实实在在的。

十几年前,我对“发挥人的长处”的理解是弥补别人的不足,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多听取别人的建议;重读后的理解是觉察并更好地发挥人的长处。不再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

十几年前我对要事优先的理解是四象限法,重读后的理解是一次只做好一件事,要懂得放弃。

十几年前我对决策要素的理解是如何在若干方案中选择,如何最好的决策,重读后的理解是,问题的边界是什么?人容易犯错,什么是能执行并能应对不确定性的决策?如何反馈和修正?

十几年前我觉得这本书讲的是如何管理别人。重后的理解是该如何管理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