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十一

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十一_第1张图片


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十一(1112)

策略二:创设情境要有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学习内容和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容易产生研究的关注点,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践价值。教师有责任在教学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进行联系,而这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这样的意识,并注意收集相关素材加以改造,为我所用。对此吴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典范。吴老师善于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学习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数学是来自生活的,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看看吴老师创设的“克与千克”的生活情境。

在教学“克与千克”时,吴老师让学生去商场调查有关物品净含量的数据,并感受轻重,同时准备好相关的包装,查询有关秤的知识资料。这是一次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积累经验的好机会!

上课伊始,吴老师首先请学生依据课前积累的经验感受轻与重。她请学生看两袋糖,猜一猜它们是不是一样重。到底哪袋重,哪袋轻?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很多学生选择了掂一掂。掂一掂是生活中常用的比较质量的方法,这样的方式将数学和生活有效对接。对此吴老师给予了充分肯定,然后话锋一转:“通过‘掂’可以感觉到黄色的这袋糖重一些,紫色的这袋糖轻一些。那么这两袋糖到底有多重呢?怎样才能知道?”有学生提出看净含量。“什么叫净含量?”由于有了课前的参与,所有学生高高举起手!

课前的调查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体验。生活中他们可能没有刻意做过这样的事情。如今亲自感受一下物品的轻重、多少,带着这种感受回到课堂学习,有了具体的情境作为载体,此时的数学是真正“活”的数学,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吴老师善于利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情境,发掘其数学内涵,引导学发现身边的数学,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信手拈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的情境中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自主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受学生年龄和知识经验的影响,创设情境有时需要适当对现实生活进行再加工。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