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健康知识以及日常养生之道(2)——助阅读本文者健康长寿!

一、树立五大科学理念

(一)、人生百年不是梦

在科学文化落后的社会里,尽管人们对寿命的认识非常肤浅,但古代中医认为,人活100——120岁为自然寿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科学家用三种推算方法推算出人的寿命都应该在百岁以上。事实上,十九世纪末人们的平均寿命是47岁,二十世纪中叶,人类医学及生命科学技术研究有了巨大的进步,生命科学在延长人类寿命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的平均寿命已达到76岁,80岁以上的人口数还在不断地增长着,在我们身边,90多高寿的已屡见不鲜。据衡水市老龄委统计,截止目前,全市百岁以上老人有134人。有些科学家预测,人的寿命可以达到125岁以上。如果我们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改善生活环境和条件,加强卫生防疫和养生保健,增强战胜各种疾病的能力,我们都能够不断的延长寿命,“人活百年不是梦”,每个人到应该树立这种健康长寿的信心和决心。

(二)、养生保健越早越好

许多年轻人甚至中年人认为养生保健是老年人的事,自己还年轻,那些事和自己没多大关系,因此忽视对自身身体健康的认知和保健活动的重视,让自己患上一些本来可以预防的慢性疾病,且错过或耽误了调理和治疗时间。据各大医院临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年轻人的亚健康状态呈逐年上升之势,白领、金领人群已成各种慢性病高发人群,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日均上千人,其中约1/5的人是存有"慢性疲劳"的年轻人,在脑中风、糖尿病、乳腺癌、肺癌等慢性疾病的发病年轻化趋势也很明显,这些生活方式疾病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了。因此,养生保健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是应该的,都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刻不容缓的。年轻是人的资本,但并不是可以任意挥霍的资本。人们过了朝气蓬勃的青春期消纵即逝,不知不觉便会步入中年,人体的健康机能和自身免疫力也在悄悄地减退,年轻时因过度劳累、体力透支落下的病根就会使各种疾病逐步显现出来。所以,每个人都要明白“年轻不养生,年老了养医生”和“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这样一个道理,从年轻就开始注意保养身体,加强养生保健。有些人年纪大了才知道重视养生,其实往往已经为时已晚!

(三)、预防胜于治疗

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人类神奇的自我抵御能力和修复能力,现代医学发现有很多疾病是可以通过我们正确的健康运动和生活习惯来预防、控制或避免的。预防的重点在于提高我们自身的健康指数和免疫力,控制和调理“亚健康状态”,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中。专家研究认为:西医治病在于对疾病症状的控制,得了高血压用降压药,得了高血糖用降糖药,可只能治表且治不了本,往往“按下葫芦瓢起来” 。1元钱预防=8—10元钱治疗=200元救命。就是说花在预防上一元钱,能节省病后医陪费100元,抢救费200元。在国家《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已明确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卫生服务、医疗保健体系,转变医疗发展方向,把预防保健与基本医疗并列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一常识和道理,尽快转变传统观念,不断强化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意识和行为,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无病防病,有情况“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避免“平时不预防,病来图伤悲,只能花大钱去住院受罪”的悲剧,才是人们控制疾病,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最佳途径。

(四)、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多年来好多人这样认为,人生病是自然现象,人没有不生病的,有病就去医院,已经习惯了不舒服找医生的治病过程。一个人失去健康,通过找医生、专家、花钱,再把失去的健康买回来,其实这种认识极其有害。前世界卫生组织理事中岛弘说:“钱可以买到医疗服务权,但不一定能买到健康。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现在,一些有钱人习惯有病就找高级医生,花大钱去住院,认为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试想,如果一个人失去的健康能去医院买回来的话,那么,有钱人肯定比没钱人更健康,但实际情况是在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甚至个别有钱人比没钱人死的更早。美国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富可敌国,56岁就去世了,中国奶业巨贾王均瑶身价37个亿,38岁就归西了,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家值万贯的老板早早的走了。而很多至今生活还较为贫穷的中国农民确活到八、九十岁。事实上凡是常去高级医院、大把吃药、常年吃药、而且花大钱吃好药的人,身体健康往往很差且越来越差。因此我们应迅速转变这一观念,与其生病了花钱打针吃药,不如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自己不生病;与其大把花钱把健康交给医生,不如以防为主,让自己做健康的主人。在健康问题上,你自己比老天爷管用。健康不能靠高科技、不能靠药物,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试想一想,可以有人替你开车、替你赚钱、替你做很多事情,但生了病没人能替你去住院受罪。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精辟指出:“医生是帮助本能的,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造物主给了我们的身体有强大的再创能力和恢复能力,如果我们自己掌握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做好自己的保健医师,请坚信:大部分疾病是能靠自己的调养来预防或解决的。

(五)、要舍得花钱买健康,舍得安排时间搞保健

这里说的“钱”是用来主动保健的钱,不是到时不得不送给医院的钱。有人针对那些舍不得花钱、花时间去保健的人编了一首诙谐性打油诗,诗曰:“健康投资总没钱,有也没有;等到病来花万千,没有也有;若要与君谈健康,有空也忙;阎王召君命归天,没空也去” ,读来实在耐人回味。要知道人体和一台机器、一部汽车一样,也有油路、水路和电路,也要经常加油、充电、检查保养和维修。因此,在保养身体方面投点资不能心疼,一定要舍得把收入的一部分用来做身体的加油、充电和保养,不要等到自己身体出了问题才去医院搞大修。机器坏了可以修、可以换,但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重视养生,加强保健是对生命的负责,一个活的明白的人一定要摆布好健康和金钱的关系,自觉的把用来找医生看病的其中一部分转移使用到对自己身体健康的保养和维修方面来。不然,现在对身体不负责任的过度透支,日后也必定会高价买单的。那种“钱在银行,人到了天堂”的情况绝对是人生的巨大悲剧。

如今社会,过分劳累、体力透支和紧张的生活节奏是影响一些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一些正处于事业、生意打拼时期的中年人来整天没完没了的应酬,承受着精神的、经济的、家庭的等来自方方面面的重大责任和巨大压力,从生理到心理上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人体各系统的机能状态在由盛转衰,免疫功能开始减退,易发多种疾病。但是,很多忙碌的中年人对这种潜在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常常不以为然地“虐待”自己,从不注意给身体科学休息的时间。长此以往,极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因操劳过度而酿成大病甚至早逝。所以,干工作、做事业,打拼生意必须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量力而行,不能不顾健康、不惜代价地去追求升迁发迹和发财致富。建议无论工作多忙,事情再多,也要停下疲惫的脚步,适当放松自己,化解释放压力,在卖力工作的同时合理安排一定的休闲时间和养生保健活动,在感到身体不舒服时立刻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调养。这样,才能防止继续有些人”50岁以前拼命挣钱,50岁以后拿钱卖命“的人生怪圈。

二、注重生活六大方面

(一)、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人以食为天,养生保健科学膳食第一重要。优化合理的膳食构成,科学而营养的膳食搭配,是维持人体健康的第一方面。

古人认为,饮食是精、气、神的物质基础,饮食养生就是要养精、气、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合理饮食可以养充身体精气,纠正阴阳之偏,提高机体能量。饮食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重视五味调和,不可偏食。只有营养物质充盛,精、气、神才能充足,才能体质健壮,神志健旺,精力充沛,延年益寿。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组织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每天摄取40多种食物才能满足需要,并且该多的要多,该少的要少,不能失衡。 由于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所以,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营养既充足又均衡才是最高境界。科学膳食必须要在掌握食物特性的基础上研究“吃什么”和“怎么吃”的问题,选用多种食物,根据食物不同的营养成分恰当地调配,做好每日三顿“营养餐”。要努力做到饮食结构的多样化,使食物在色香味俱全的同时尽可能地多种多样,素谈为主,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尽可能地使各种营养素的摄入达到”全面、适度、充分、平衡、合理、互补”的标准,以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据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我们的膳食结构指导原则是这样的: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烹饪方法以蒸、煮、炖、闷、汆、拌为主,(该方法据说是中央高级干部使用)以减少营养流失,保证低脂饮食。

合理饮食还要顺乎自然时序,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有所调整,选择当季的蔬果素材,确保自然式健康。在冬春交接之时,气温仍然寒冷,人体内消耗的热量较多,宜于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春夏交接之时,气温偏热,宜于进食清淡的食物,补充足够维生素,饮食中应适当增加青菜。

一般情况下只要我们注意合理饮食,就能够满足自己身体的基本需求。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食物在种植、生产和加工环节对营养素的严重破坏,加上一些人先天基因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人们获取的营养素也往往达不到满足并均衡的程度,形成了营养失衡的体质,从而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和许多慢性病、富贵病的滋生。面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应在合理膳食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情况,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选用具有相应保健功能的营养保健食品,摄取自身缺少的微量元素,补齐“短板”和“弱项”,来满足身体的需要,提高免疫力和健康指数。

营养保健品首推安利纽崔莱。纽崔莱是由世界维生素工业之父卡尔·宏邦根据中医药的基本原理于1934年发明研制的。作为全球营养补充食品优质品牌,70多年来,纽崔莱以其卓越的品质、广泛的科学研究、严谨的有机种植及先进的生产工艺从自然食品中提取的精华成分。自1998年进入中国以来,先后推出了营养补充食品、功效性保健食品及特殊营养食品等三大类共10多种产品,倍受消费者信赖,长期服用效果明显,已成为很多重视养生的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用品。当然,市面上各种营养保健产品很多,当应谨慎选用。

(二)、经常运动,有恒有度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延年益寿。

生物的基本发展规律是“用进废退”,运动养生是养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古人早有精辟的论述。《吕氏春秋》曾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人运动故也”的观点,把运动作为健康长寿的主要方法来提倡。经常运动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和新陈代谢,使人体筋骨强劲,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旺,还能以“动”济“静”,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人的精神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从而获得健康,增加寿命。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舒适,脑力劳动已占据主要地位,有些人身体缺乏必要的活动,运动不足往往是引起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和体弱多病等等“现代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运动锻炼既要积极,又要适当,贵在把握好“量”和“度”,一般要求常运动、低强度,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有张有弛、有劳有逸,关键在于坚持经常,形成不停地运动习惯。提倡每天运动一小时别超过两小时。也可以把每天的运动分为两部分:清晨几十分钟的力量练习,晚饭后一小时左右的散步,一周至少再有1小时的激烈运动,最好能够坚持长跑锻炼。运动应该掌握先慢后快,逐步加快节奏,直到身体微微出汗为佳。运动应该不偷懒,不取巧,但并非指天天持久不停地运动。长时间运动,一定要注意适当地休息,如果盲目蛮干,过急、过量或安排不当,效果就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发生事故。

运动形式很多,像散步、慢跑、游泳、舞蹈、爬山、做操、打拳、骑自行车、跳广场舞、进健身房、参加各种球类运动等等,要根据个人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爱好,以至环境条件等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一般来讲,走路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锻炼方式。走路时可以解放双手,做各式各样的动作。

在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活动中,非常讲究意守、调息和动形的协调统一。意守是指意识要专注,心无杂念;调息是指呼吸要均匀、有节奏;动形是指形体要自然、连贯、刚柔相宜。运动养生要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达到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的密切配合,使整个机体各种机能得以全面而协调地锻炼。

运动养生对老年人尤为重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血管硬化,大脑细胞、心、肺、胃、肠功能、四肢关节老化,骨质增生,腿脚不灵等多种衰老现象,通过运动锻炼这些老化现象可得到延缓。老年人造成虚弱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原因衰老只起1/3作用,而缺乏日常锻炼要起2/3的作用。老年人运动动作宜缓,剧烈运动不利于健康,提倡从散步、慢跑开始,或做些其他适量的健身运动。

(三)、心态平衡、心理健康

传统中华养生文化十分注重养心养神,认为人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人要健康,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基础,身心兼养是保健的根本。人活的是心情,舒心才健康,才长寿,养生须先“养心”。达观天下之人,性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幽默者寿。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明确指出调整好心理、保持健康心态是我们保健很重要的方面,谁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就等于掌握了身体健康的金钥匙,其作用是一些保健措施的总和。养生专家洪韶光说:“一个人如果心态不好,容易着急生气,没事找事、没气找气,整天跟自己过不去,这样的人最易得病,死得最快。”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心神愉悦呢?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基本点。心愉则病远。精神愉快,胸襟坦荡、性格开朗,心胸豁达的人往往长寿。因此,我们应该总是保持一种乐观处世、笑对生活的精神状态,忘掉昨天,笑看明天,凡事能泰然处之,遇事用乐的观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去处理,自己身体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得以协调运行。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人之初,性本善,善有善报,古今中外养生学家都把“乐善好施”视为养生的灵魂,长寿者也多是忠厚、善良之人。人生在世,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无论对谁都要善意相对,和谐相处,包括自己的对立面。不管亲情、友情、爱情,和谐友好的工作关系、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合作共赢的商务关系、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能遏制体内一些内源性有毒物质的滋生,促进体内一些有益激素的分泌,有助于自己身心健康。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在人生舞台上,各种角色牵缚于一起,因而难免磕磕碰碰、恩恩怨怨。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不可避免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宽容。欲望,永无止境,世上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要尽力摆脱心理的不平衡,凡事不苛求十全十美,学会宽容、大度、放弃、舍得,做到度量大一些,姿态高一些,看的远一些,想的宽一些,小事不在乎,大事看得开,就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知足常乐,知足才能长寿。每个人成长和处事,经历着各种比较和种种坎坷,一旦处于劣势或失败状态,就会产生不平衡感和痛苦感,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就会陡然而生。试想想,不管昨天、今天、明天,人生不过两、三万天;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如果能对个人地位的高低、荣誉的大小、报酬的多寡、享受的厚薄,如能做到不攀、不比,不争、不恼、不怒,心态平和地看淡这一切,则十分有益健康。

心静,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心静有助于健康,有助于疾病痊愈,有助于长寿。养心当以静心为要。中医养生历来强调心态的淡泊平静,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心安理得,悠闲自在,对于疾病的预防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生如能不为他人好运而妒火攻心,不为自己挫折而意冷灰心,也不为身外诱惑而动摇静心,如果凡事能做到寡欲清心、情绪稳定、欲念适度、心静神安,就能保持自己心气运行自然平和,避免各种压力和痛苦对身心造成的损害。否则,只能自食其果。心静应防止空思空想或陷入杂乱无章的怀旧回忆中不能自制,过去事,过去心,可以忘却;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又何必劳心,一些事情多想没用。心静也并非心如枯井,更不是麻木不仁,这是一种理性的平衡,是心灵净化后的结果,是宽宏、远见和睿智的结晶,是佛般的超度,道般的修行,是人格的升华和人生的最高境界,这才是长寿的根本。

(四)、科学休息、规律生活

有规律的生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保持充足睡眠。古人说:“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充足优质的睡眠能保证大脑的休息和调整,使大脑消耗的能量和气血得到恢复和补充,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活动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增进记忆力、减慢脑细胞的老化速度,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青少年每天应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时要维持好睡眠质量,提倡早睡早起。老年人一天要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养成每天晚上九点休息,次日五至六起床,中午饭后午睡一个小时的好习惯。早晨睡懒觉,晚上熬夜晚睡都是不可取的睡眠习惯。

2、生活程序化,起居作息定点化。必须学会自我约束,顺应生物钟,遵循昼夜节律,列出每天的作息“课程表”,具体应该做到“七个按时”,即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喝水,按时锻炼,按时入厕,按时工作学习,按时休息。老年人一般过“慢生活”,更应该按部就班,按时有序,形成规律,一以贯之。

3、劳逸结合,均衡生活节奏。适劳有益健康,过劳则损伤身心。古代中医养生专家主张日常生活应该“顺四时、慎起居、戒过劳、防过逸。”《黄帝内经》中提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是谓五劳所伤,是传统养生之大忌。现代医学对于疲劳的认识与中医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认为疲劳是人们连续不断地进行生理活动与心智活动之后出现如腰酸背痛、动作失调、肌肉痉挛、大脑神经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情绪上的厌烦、忧虑、焦躁、无聊等身心状态。因此,劳身、劳心要适可而止,做什么事不能劳累过度。要掌握和调整好工作、生活、起居、社交应酬等节奏,做到劳有所适,有劳有逸,有张有弛,劳逸适度 。尤其是不能过分熬夜,搞经常性的体力、精力透支。劳逸结合的“逸”是指辛苦工作劳动之后要懂得“休息”。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要让生命既精彩又充实,既要彰显自己的能量、也要把握好自己的容量和度量,适可而止,实现劳逸结合的最大化,每做一件事干一次活,千万不要绷的太紧,冲得太猛,做的太绝,干得太死,玩得太过。

(五)、家庭和睦,夫妻恩爱

和睦的家庭关系是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前提和条件,一个好家庭首先包括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人多数时间生活在家中,家是人心灵休憩的港湾,家庭关系好坏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一个人的情绪和心情,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是每一个成员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家人的交流和沟通可以产生巨大的幸福感和心理安抚作用,带来轻松和愉快的心情。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这也包括家和出凝聚力,出亲和力。困苦时,家和出亲情;悲伤时,家和出慰藉;重压时,家和出力量;沮丧时,家和出坚强;幸福、和谐、甜蜜、温馨的家庭出健康的身体,有个好家庭,才会有好身体。反之,家庭不和睦,人就会生病。专家认为,人的疾病70%来自家庭,癌症50%来自家庭。有的家庭“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经常“闹家务”;也有的家庭,不吵架,不说话,个月二十天的谁也不理谁,整天生活在这么一种环境里能不得病吗?能不折寿吗?

家庭成员既要同享甘甜雨露,也要同抵狂风暴雨,同抗病魔侵袭。从这个角度讲人的养生保健是互相的,家庭是人生养生保健的共同体,你的身体不光是自己的,也是家人的,所有家庭成员都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关心、互相疼爱、也要互相保健:

1、处理好夫妻关系。人已结婚就意味着从此两人要同呼吸、共命运。夫妻恩爱是一个和睦家庭的核心,也是最好的长寿秘方。恩爱夫妻间语言和心灵的沟通能够缓释压力、减少痛苦,提高幸福指数,肉体和皮肤的接触能产生明显的心理和生理效应,而科学、健康、艺术的性生活,更能使双方身心愉快,对身心健康有巨大益处。夫妻恩爱的长寿,夫妻健在的长寿,离婚、丧偶人士就容易出问题,容易短寿,这有科学依据,也是普遍规律。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厮守几十年的老伴,一旦一个逝去,另一个则马上无精打采,精神状态急转直下,不久就别了人世。所以,夫妻双方应该珍惜相处在一起的缘分,保护和发展已经建立起来的基础情感,共同协商家庭事务,分担家务劳动,妥善处理和解决,分歧、摩擦和矛盾,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

2、尊老爱幼。建立和谐家庭,必须好好地尊敬长辈,赡养老人。中国有句古话叫“老人安,阖家欢”,和睦欢乐的家庭气氛会给老人带来憩养心性的内环境。无数个百岁老人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尽享天伦之乐者最易长寿。有老人健在,晚辈们才会感到永远年轻,一旦老人逝去,晚辈会马上感到老了许多。晚辈应该恪守孝道,在照顾好老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尽力满足老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要多回家和老人吃饭聊天,千方百计让老人高兴开心,避免让老人产生孤独感。老年人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持家、育幼方面多协助晚辈,以解除年轻人的后顾之忧,保证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有一定的地位和职能,情感上获得相互支持。

3、协商处理家庭事务。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保持心与心的沟通交流,互相商量着处理好家庭事务,可以少一些正规、严肃和古板,多一点诙谐、幽默和调侃,让家里经常充满和谐气氛和欢声笑语。婆媳、翁婿、姑嫂、妯娌等之间平日里应该处处以礼相待,以诚相待,互相宽容,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父子、母子的关系也要与时俱进,克服代沟,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做父母的要不断摒弃旧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经常换位思考,少念那些过时的“老理”,有时需要自己劝自己。父母对孩子应该保持沟通,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引导子女朝着社会和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又少惹自己生气。

(六)、培养情趣,修身养性

古人认为,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情趣养生是养生保健的又一个重要内容。情趣就是玩,就是娱乐,就是适当地做点自己喜欢的休闲活动,放松自己,快乐生活。按照古人养生理论的观点, 如果以工作为阳,娱乐为阴,工作是付出,娱乐为收入,工作与娱乐是阴阳关系,必须阴阳互补,阳阳平衡,不能偏废一方。娱乐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它能使人愉悦心情、净化心境、开阔心胸,也能使人增长见识、充实精神、陶冶情操、修养情志,还能使人解除疲劳、忘掉烦恼,缓解紧张、痛苦、急躁、愤怒等不良情绪,促使气血流通,既增加了生活乐趣,又锻炼了身体。

情趣养生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人在年少时舒适度空间很大,人到老年,随着社会活动的减少,适度空间逐渐减小,努力寻找和培养生活情趣才是一种心态上的时尚和年轻。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如何度过晚年》一文中写道:“一个人如果对自己身外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并从事适当的活动,那么他的晚年生活就可能过得很好。若人们能扩宽成年后的舒适度空间,则一生快乐”。所以,老年人当不失激情,当保持对社会、对生活的兴趣,从多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趣活动中不断获得精神养料,促使自己的生活品位高雅,每天充满正能量,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让自己的生命之树在情趣的沃土上花繁果硕,常青不老。

上班族、年轻人工作紧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也应该扩大业余生活的空间,培养良好健康、丰富多样的生活情趣。

情趣是乐趣的扩展和升华,情趣活动,各有妙招。良好健康的情趣项目多种多样,如:旅游观光、养花种菜、练功跳舞、琴棋书画、唱歌赏乐、饲养宠物、烹调美食、球类运动、摄影、收藏、钓鱼、打牌、放风筝等等。每个人应从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按照”有所好、有所乐,有所学,有所为”的原则,围绕童趣、书趣、乐趣 俏趣、友趣、兴趣等方面,找自己喜欢的事做,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老年人注意的是无论做什么活动也要量力而行,有所节制,做到恰到好处。

(文章转自中国养生保健网)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代健康知识以及日常养生之道(2)——助阅读本文者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