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02起源

写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02起源_第1张图片

所谓史者,

即流变之意,

有如流水一般。

    -摘自《中国文学史》

    钱穆 讲授 叶龙 整理


01

文学的起源是诗歌,

亦即韵文先于散文,

西方亦然。

    -摘自《中国文学史》

     钱穆 讲授 叶龙 整理


中国文学,以诗歌为开端,最早是以民间的歌谣形式出现,究其根源,可以在《诗谱序》中查到:“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大庭、轩辕逮于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诗的兴起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没有诗的时代,这个时代称为“上皇之世”。

第二阶段,有诗却没有记载的时代,就是“大庭、轩辕逮于高辛”的时候。

第三个阶段,确认有诗的时代,就是尧舜之世。


02

那么,又是谁写的《诗谱序》呢?

为什么《诗谱序》的作者写下的结论就能作为重要的参考呢?

带着两个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诗谱序》的作者是东汉著名经学家、思想家和文艺理论家郑玄。

郑成功的郑,玄妙的玄。别看他的名字里有个“玄”字,做起学问来一点也不玄乎,非常朴素,而且非常接地气。

郑玄的老家是北海高密,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高密县人。说到这里,是不是会马上想起一位有名的作家?没错!就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原来他们两个是高密老乡呢!

郑玄的家世原本非常的显赫,但到了公元127年郑玄出生时,也就是东汉顺帝永建二年,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了,他的祖父、父亲都在乡间务农。尽管家中生活也比较贫寒,却阻挡不了小郑玄热爱学习的劲头儿,他八九岁时就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很多大人都算不过他。到了十二三岁,他就能诵读和讲述儒家的“五经”。也就是《诗》、《书》、《易》、《礼记》、《春秋》。而且他还喜欢钻研天文学,爱好十分广泛。到了十六岁的时候,小郑玄不但精通儒家经典,熟悉古代典制,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神童。更让小郑玄着迷的,也是他少年志向--经学。

说到经学,你可能要问了,经学是不是儒学呢?

经学,简单的说就是注解经书的学问,而经书是指儒家经典,经学就可以理解为注解儒家经典的学问。

穿越到汉代的话,经学在当时还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争论得不亦乐乎,郑玄则把今文与古文经学集为大成。

其实,郑玄在他不惑之年的时候,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精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了,就在他45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东汉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宦官、外戚两派长期斗争引发的“党锢之祸”。党锢之祸殃及郑玄,从45岁一直被禁锢到58岁,前后长达14年里断了做官的仕途。就是这段漫长的岁月里,郑玄集中全部精力进行遍注群经的工作,经学的主要成就,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如此逆境,没有摧毁一个人,更没有让其怨天尤恶人,反而铸就了一位经学大师,就凭这一点,就非常值得敬佩!


03

通过《诗谱序》,我们仿佛看到两千年前那位身着布衣,不慕权势、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精研经典的郑玄。再读他的《诗谱序》中对诗歌起源的描述,“诗之兴也...”是不是更别有一番敬佩之意呢?

钱穆先生引用郑玄所说,诗歌应起源于唐尧舜禹之时。而现实情况是,即使我们今天能从《古诗源》追溯到的、最古老的诗歌:《击壤歌》、《卿云歌》竟然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作品,至于伏羲、神农时候的作品,就更加不可靠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先来听听,朴实得几乎如同大白话的《击壤歌》,到底描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吧!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

关于这首诗歌的描绘,我选用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乔忠延的文字,无论用眼睛看,还是耳朵听,都是一副天下太和,百姓安居的画面。

作家乔忠延写到,帝尧去康庄的故事,储存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什么时候打开,都是一幅美妙动人的画卷。 

只是,帝尧走来时并不知道这儿是康庄,不过是巡访一个和千千万万普通村庄一样的地方。或许那是个秋日的午后,天空挂着太阳。村里干净整洁,却不见人影。

刚刚收过秋庄稼,人们干什么 去了呢?帝尧正在纳闷,忽然村头响起一阵笑声。顺着声音走去,来到一个挤满人的大场。哈呀, 怪不得村中无人,全跑到这儿来了。这么多人在干啥呢?

他紧走几步,挨近外围朝里头一看是在游戏。

只见地上竖着一块木板,有人手中拿着一块木板,突然一甩手臂将木板抛扔出去,正好打中地上那块,大伙儿发出欢笑声。哈呀,这是在做击壤游戏!笑声未落,跳出一个人来,上去拿 了木板就要投掷。众人狐疑地看着他,好像在说:“你能行吗?”     原来,这是位老者,头发白了,胡子白了,连眉毛也白了。白头老翁却微微一笑,拿着木板 唱出声来。

他唱的就是这首歌。

因为这是在做击壤游戏,所以这歌也就被称为《击壤歌》。帝尧 见此情景也舒心地笑了,笑着问:“这是什么村庄?”有人告诉他:“康庄。”帝尧高兴地说:“真是小康人家!”“小康人家”的美称生成了。

不仅如此,人们还把帝尧他们走过的那条大道称为康庄大道。

如同鱼儿离不开水,小康人家当然要生成在小康社会。因而,后世的文人学士回望那个时期,总是冠之于原始古朴又美好的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源泉,滔滔汩汩,一直流淌到今天,流到了我们的面前。

起初,我以为《击壤歌》 和小康社会的来历只是个传说,没想到在古籍里还能找到记载。

怎么样,听完了作家乔忠延的描写,是不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闲适与快乐呢?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另外一首《卿云歌》,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歌中唱到:卿云灿烂如霞,瑞气缭绕呈祥。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

相传功成身退的舜帝禅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时,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卿云歌》。诗歌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图像,表达了上古先民对美德的崇尚和圣人治国的政治理想。

这首《卿云歌》还与两个重要的名字关联在一起,一个就是复旦大学 , 这所著名学府名称的由来,正是这首气象高浑、文采风流的 《 卿云歌 》 。 我们再来说说另一个名字中国近代音乐先驱肖友梅,由他作曲的 《 卿云歌 》曾于1921年7月作为北洋政府的国歌 。

听完了《击壤歌》、《卿云歌》两首诗歌的介绍,大家是否对它们有了更多亲切感呢?

尽管它们还不能称其为中国文学史上真正意义的诗歌,它们的深远影响,以及背后蕴含的美好,足以让我们心生感动了!


那么,说到这里,诗歌的起源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再回到钱穆先生的课堂,先生认为,

“要讲文学诗歌的起源,还是应该从《诗经》讲起。”


下一集,我们一同探究《诗经》的奥秘吧!

尊重原创文字,商业转载请注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02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