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是清晨校园中最美的声音——星星点灯计划---诵读课网络教研学习感悟(一)

              今天,星星点灯项目总监刘倩老师对我进行了微信回访,我也加入了“亲近母语星星点灯“教师计划群,这是2019年新年,我收到的最好的自我成长礼物之一,我迫不及待打开网络课程,通过回看、聆听”诵读课网络教研“这堂课,对我启发不少。

首先是理解词语“还至本处”,从儿童的需要、理解出发,回归到文本本身。

其次,诵读课就文本来说,在低年级、中年级是有不同选择的。在低年段中,经常会出现的重要文体是民间童谣,常常比较有趣,在诵读的时候要注意要有小孩的童真童趣,因为对于低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特别喜欢有节奏的东西,内容的浅显降低了朗读的难度,所以,童谣的大量选入是符合这个年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的。老师在引导孩子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过程中,适当的给孩子们增加难度,比如说,让孩子们填填空,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及学习兴趣。再回归到文本本身的时候,老师们也会找到文本中提问的点。

在中年级,如三年级的一首童诗《需要什么》,文本大致是: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木头从哪里来?需要大树,大树从哪里来?需要种子,种子从哪里来?需要果实,果实从那里来?需要花朵,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回归到文本本身的时候,我们怎么去提问?当我们把这首诗的头和尾拎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有两个不同的说法:第一个: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这是现实中的,第二个: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这是什么?这不就是诗吗?这时候,还至本处,请你来提一个能统领全文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问孩子:“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这是两种说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说法?为什么?”孩子的回答没有对错,只要他能够说出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就可以。平时的标准答案太多了,在一千个读者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告诉孩子的答案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孩子自己的看法更重要。让孩子们勇敢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多么的珍贵,因为这是孩子们用心想出来的。在三四年级,还出现《飞鸟集》这样的篇目以及一些哲理诗,如果说两首诗同时出现,当孩子们能读懂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再讲,当孩子们读不懂的时候,老师再讲。也就是说,先把文本读懂,从文本中找出孩子不理解的内容,然后根据现在孩子的能力、知识积淀,我们巧妙地在诗歌和孩子中间驾一座桥梁,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这首诗。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用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诗文。

在高年级,可以带领孩子们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到了青春期前期,他急于表达对外面世界的理解,这时候,需要家庭、母爱、父爱的关心。诵读课和语文课的区别在于:语文课要对字词句段篇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而诵读课是让孩子在基本上了解诗歌、文章的意思之后,通过多遍的诵读积淀下属于他自己的理解,从内心真正的喜欢上这样的文字,喜欢上诵读这种方式。所以,诵读课提的问题一定不能过多,不能过细。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带孩子去阅读、诵读,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命运,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内在重新塑造了这个孩子,这才是我们每个老师应该去做的,

日有所诵的基本教学模式为:一、复习巩固:复习前一次所学内容,温故而知新;二、新课导入:导入今天所学内容;三、初读文本: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整个文本的表达特点;四、教师领读:通过领读,帮助儿童疏通阅读障碍;五:自由朗读:儿童自由读,教师巡视;六:检查了解:点名检查儿童朗读情况,结合正印。句段等;七、疏释意思:以引导儿童讨论为主,针对儿童接受水平,把握理解程度,大致会意即可;八、深入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让儿童用各种方式诵读,如拍手打节奏等,指导儿童读出理解、读出情感;九、指导背诵:多种方式练习背诵,要求儿童熟读成诵(散文类为体不要求背诵)。

诵读,是清晨校园中最美的声音……

你可能感兴趣的:(诵读,是清晨校园中最美的声音——星星点灯计划---诵读课网络教研学习感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