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居地脽、睢辨

              女娲居地脽、睢辨

                        陈振民

女娲居地脽、睢辨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后土圣母原本是人类始祖女娲氏,这一科学结论又有了女娲居地为“汾阴脽上”的重要依据。而这个依据,是经过一番认真而详细的辨析,才得以确认的。

        1942年长沙王家祖山楚墓出土了一件战国帛书,一般称其为“楚帛书”,分甲乙二篇。其甲篇内容是至今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创世神话传说。书写体为篆体,一千多字。因在地下年代久远,腐蚀严重,其文有多处残缺。文中有如下之句——

    “雹戏…居于    囗…取女…曰女皇,是生子四…”

        这段话经专家研究,其“雹戏”即伏羲,“取”即娶,“女皇”即女娲。通释其文意,即伏羲居住在 x x 地,娶女娲为妻,称女皇,生了四个儿子。这些,多年來已成学术界共识。

        现在因“居于”后边那个空白系残余笔画,其残笔似“脽”又似“睢”,看不甚清;后边还有个全部被蚀光的字,专家以方框囗表示(1),其意更晦,这就导致了争议。

        后土文化研究开始后,有些学者认为“居于”后看不甚清的的那个字,应是“脽”字,方框囗处应是“上”字,连起來即“脽上”,是个现成地名;认为居于“脽上”的伏羲娶了女娲,说明女娲当时也居于“脽上”,而“脽上”即古汾阴今万荣西南边陲河汾交汇处的一个洲島。但也有人说那个看不清的字应是“睢”,它不在万荣,而是別的地方。

女娲居地脽、睢辨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说是“睢”的依据,据查是经香港著名教授饶宗颐考证,学者董楚平认定的。他们最早把这个看不甚清的字考释为“睢”(2)。

        饶宗颐、董楚平的“睢”字说,当然不是空论,有的事实似可作其支撑。如河南商丘有睢县,历來自称女娲出生之地。

        另外《左传.哀公六年》的有关记载及杜预、孔颖达注疏说楚地有“江、汉、雎、漳”四水。而有位学者在举此为例时,竟把其中的“雎”误为“睢”,成了“江、汉、睢、漳”,以此说明那个认不清的字是“睢”非“脽”( 3)。

        ‌但认真考究起來,两个“睢”字说都是不能成立的,以上“睢县”与“睢水”(实即“雎水”)均帮不了他们的忙。理由如下——

女娲居地脽、睢辨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是它们不符合女娲活动的实际。“睢县”按当地之说,只是女娲“出生”之地,并不说明女娲平生就固定在睢县不走。比如,睢县属东夷之域,据学术界研究,东夷族曾向西方拓展(之后还曾向西南方),西方晋南吉县的柿子滩就发现了距今万年以上的女娲岩画(4),说明女娲曾与东夷族向晋南迁陡。其制订婚姻的传说也不是在睢县的事。万荣“脽上”附近有河津高禖庙,“禖”即连系婚姻的媒神,其庙碑明载金代章宗时所塑庙中主神即伏羲与女娲夫妻二人,说明他们西迁时途经吉县后又到了汾阴脽上一带,其结婚与制订婚姻制度,就在这一带(5)。

        ‌二是它们不符合女娲住居的实际。女娲时代是新石器早期,那个时代距今万年左右。当时并无舟船,女娲与伏羲的许多传说中均无制造舟船之事,故其住地只能在陸地之上,而不能在水面之上。所谓楚地“江、汉、睢、漳”之“睢”(即“雎”),其意分明是指水流,而不是陸地,不是像万荣“脽上”的那种洲岛。所以女娲根本不会居住在那里。

        ‌三是它们与女娲炼石补天的特定区域有违。《淮南子. 览冥训》记载女娲炼石补天故事云:

‌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炎

  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

  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

  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

  冀州,积炉灰以止淫水。苍

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

‌平,狡虫死,颛民生。”

        ‌这段话中两次提到“冀州”,当然说明女娲主要活动就在这里。那么冀州位于何处?《尔雅. 释地》记载: “两河间曰冀。”所谓“两河”,百度网说即辽河与黄河之间的辽阔地带,而辽河是流经河北、内蒙、吉林、辽宁的一条不小的河流,它与黄河之间的一大片版图,分明在中国北方,不仅楚地睢水(实即雎水)离它遙远,且河南睢县也不在其内。故女媧绝非活动于“睢县”,更非活动于“睢水”(即“雎水”)。而万荣的“脽上”正好在冀州…

        四是它们与女娲抟土造人的特定区域也有违。《风俗通志》记载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云: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

  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

  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

  贱凡庸者,絙人也。”

        这段话也两次提到“黄土”,这又是个关键。中国土地颜色主要有黑、黄、红三种,黑土在东北,黄土在华北,红土在长江沿岸及华南。女媧造人用的是“黄土”而非“红土”,说明她活动在包括万荣“脽上”的华北,根本不在“睢水”(即“雎水”)这个长江沿岸的古楚之地。

        五是“脽”字与“睢”字的篆体书写往往混淆。安徽省文物普查队于1957年在寿县发掘出土的楚怀王时遗物《鄂君启節》铜简铭文,有“大攻尹脽”字句,郭沫若释其“大攻尹”即“大工尹”,乃管理重大工程的官员,为楚怀王近臣,其名为“睢”。而铭文“大攻尹脽”的“脽”,郭即释为“睢”(6)。这说明古时在具体书写中,“脽”字与“睢”字由于字形甚像,往往互混;而且据郭在《古代文字的辩证发展》一文中说,楚帛书的篆体书写是“民间的俗书”,这个“俗书”二字就表明书写并不规范,相似文字互混情況更易形成。如此,饶宗颐、董楚平等人在辨识楚帛书中那个似“脽”又似“睢”的篆体残字时,将本來的“脽”字误认为“睢”字也很有可能。事实上饶宗颐、董楚平的认定在学术界就存在着争议,说它“有待证明”(7)。

女娲居地脽、睢辨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鉴于以上道理,楚帛书中的伏羲与女娲居地,应当属“脽”而非“睢”。而脽作为地方名,別处均没有,唯独汾阴万荣有。脽者,在人身上属股部,汾阴万荣西南河汾交汇处有陸岛如人之股形,故即称脽,或称脽上。

        伏羲与女娲系兄妹夫妻,史书又明确说伏羲为天皇,女娲为地皇(8),可见天皇与地皇本是一对配偶。而汾阴脽上的后土圣母向称天帝之配(9),则说明后土即女娲。所以通过研究而肯定女娲居于脽上,就使以上理念的成立有了不可移易的地域前提。而且使史载的黄帝封女娲氏为地祇,并特地赶到脽上進行祭祀之举,得到合情合理的说明。而坚实地证明后土即女娲,无疑就把后土由神还原为人了。这在后土文化研究上,又无疑是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胜利。

      注:

    (1)(7)见“百度.张凤林《楚帛书伏羲女娲释读》”所录

    (2)見饶宗颐、曾宪通《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 中华书局.1993年8月第一版;  董楚平《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楚帛书甲篇解读兼谈中国神话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3)见《正本清源,弘扬后土文化——山晋文化研究会后土文化座谈会纪要. 李元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发言》,载《山西日报.黄河文化周刊》.2005年7月19日版;另,“百度. 新浪博客. 郭汉闵、李云贵《沮漳河流域飞出的“爱情鸟”——再论<诗经>首篇<关雎>系出沮漳》”称:“先秦时期的《左传》、《山海经》、《墨子》以及考古出土的竹简,提到发源于湖北荆山的沮水一律写作‘雎’…《左传. 哀公六年》记载…楚昭王说:‘江、汉、雎、漳,楚之望也’。”

(4)见李炳海《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杨洪杰《中华祭祖圣地  万荣后土祠》.银河出版社.2004年版

(5)脽上附近有孤山,“百度.人民网.艾斐《孤山谒瑞》”称:  “传说雨师和神农氏的女儿同住于昆仑山,伏羲和女娲滚磨成亲也是在昆仑山,而这昆仑山其实就是孤峰山。 因为大西北的昆仑山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后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并得名的。但万荣的孤峰山却是早在史前就已有了这昆仑的称谓及相关轶事与遗迹的。 ”

    (6)见郭沫若《文史论集. 关于<鄂君启节>的研究》.人民出版社.1961年1月版

(8)见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唐司马贞补《史记. 三皇本纪》

(9)见后土祠正殿古木板对联:  “后配六合之天,至上至尊,圣德自应传代代; 土为万物之母,资生资育,世人所以称娘娘”

                    2018.9.18草成

此文曾发表于2018年11月20日《运城日报.  文化版》

女娲居地脽、睢辨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作者简介:

陈振民,1937年生,山西万荣人大退休干部,曾任万荣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主任。系中国国学院大学特聘研究员、山西诗词学会理事。学术论文和诗词创作入编《中国当代思想经典》、《中华优秀诗词艺术家作品精选》等380余部国家级书典。正式出版《陈振民文集》学术与文艺共四卷(各二卷)、《王勃诗文咀华》一本。曾分別由全国著名学朮机构授于“国学家”、“鲁迅文学奖(理论)”荣誉称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娲居地脽、睢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