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仗义直言,换来春天

韩愈:仗义直言,换来春天_第1张图片

上高中的时候,心无旁骛,记忆力正好,老师要求背诵的篇目,都能随口就来,尤其是古文。后来当了老师,韩愈的《师说》几乎印在我脑子里,成为了一生从事教育的金科玉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就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的就回去查资料或请教别人,务必把学生的问题解释透尽;“弟子不必不如师”,让我没有固执地看待师生关系,只要在酒场上就和往日的学生称兄道弟,从不以老师自诩;“三人行,必有我师”,则让我一生的处事低调,能时时发现他人的优点,容易和更多的人相处,身边更有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过,对于韩愈,最使我钦佩的,还是他的仗义直言,铮铮铁骨。“侠之大者,利国利民”,我想,身在官场的韩愈,却是一身的侠气,正由于他一腔为民的热血,才迎来“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春天。

公元803年,关中大旱,灾民流离失所,饿浮满地。可是,负责京城行政的官员李实,却向朝廷谎报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韩愈当时35岁,刚晋升为监察御史,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他愤而上《论天旱人饥状》疏,希望朝廷能够减免灾民的赋税。

但他的这封上书,并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自己反遭李实谗害,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李实为德宗幸臣,权势滔天,大家敢怒不敢言,朝臣佩服韩愈的直谏,虽然被贬,但他的正直,却得到了广泛的人缘。

公元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据说法门寺的那块骨头,是释迦牟尼的真身中指舍利。唐朝时佛教盛行,老百姓争先恐后地为佛骨捐款施舍,有人因此而破产,有人甚至焚顶烧指,断臂挖肉,来表达对佛祖的虔诚,甚是荒唐。

韩愈时任刑部侍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意识到这样下去,必将影响大唐之国运。于是他以《谏迎佛骨表》上疏直谏,对掀起迎拜佛骨狂潮的唐宪宗予以劝诫。

在文中,韩愈在陈述历代皇帝信奉佛教,无益于自身和国家之后,“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并言“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绝不怨悔。”

本来韩愈的拳拳为国之心,感动了很多人,但唐宪宗却觉得韩愈简直猖狂至极:一会儿威胁他信佛的皇帝短命;一会儿指责他什么都不懂,;一会儿又让他把佛骨烧了。唐宪宗大怒:“将韩愈斩首!”

宰相裴度等人,不忍韩愈被杀,一些皇亲国戚也为韩愈说好话,韩愈被免于一死,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没有一天耽搁,即日就启程,在潮州上任未满八个月,却在潮州人民的心中待了一辈子。

在潮州,韩愈积极投身于为民谋利的工作中,驱除鳄鱼,奖劝农桑,大修水利,从而使当时的蛮荒之地潮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解决教育的资金问题,韩愈甚至将自己每个月的俸禄,全部捐献出来。

潮州人民感恩韩愈,潮州的山水、路堤、亭台,很多都为纪念韩愈而命名,后人因此赞道:“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在韩愈的影响之下,潮州文化兴盛,吏治清明,至宋代时,潮州已成为人文鼎盛、重礼崇儒的“海滨邹鲁”。

公元821年,河北正定发生了地方叛乱,节度使田弘正被手下一名叫王廷凑的军官杀了,拥兵数万,要挟朝廷封他为节度使。唐穆宗派将军牛元翼前去平叛,不料,牛元翼大军反被叛军打得狼狈逃窜。

韩愈上前进言到:“臣以为,王廷凑并不是真心反叛,他只是要当节度使,答应了他,则可化干戈为玉帛,一旦开战,双方皆血流成河。再说田弘正贪污军粮,体罚士兵,王廷凑骁勇善战,治军有法,如此良将,用之何妨?”

穆宗一听,甚为有理。但是,谁去那个狼虎之穴劝降呢?韩愈挺身而出:“臣愿请命前往。”

百官都为他的安全担忧,元稹道:“韩愈可惜”,唐穆宗也有点后悔,他命人把韩愈叫回来。韩愈说:“止,君之仁;死,臣之义。”于是毅然只身前往。

到达镇州,王廷凑勒兵严阵以待,虎视眈眈地看着韩愈。韩愈雍容前行,走到客房后,责问王廷凑:“皇上让我来任命你为节度使,你们这是干什么?”王廷凑一听,态度马上缓和下来,他说:“这是士兵们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韩愈指着他骂道:“皇上认为你有将帅之才,才任命你为节度使,没想到你竟然连这些士兵都指挥不动!”

王廷凑立即命士兵退下,并且表示归顺唐朝,服从中央领导,一场叛乱就这样被韩愈轻松地解决了。

回朝后,唐穆宗大悦,升韩愈为吏部侍郎,一年之后,又改任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韩愈做了京兆尹之后,威名大盛,京城神策军闻之,都不敢犯法,大家私下里说:“他连皇帝的佛骨都敢烧,连王廷凑那样的反动分子都被他震慑住了,我们怎么敢犯法?”

此时的韩愈,心情大好。经历了那么多仕途的波折起伏,他终于在朝廷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又一个美好的春天来了,韩愈邀上水部员外郎张籍,走到郊外。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让他陶醉,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让他痴迷,天地万物欣欣向荣的生机,恰似现在的心情,于是,诗人的情感蓬勃而发: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虽然他一生的仕途沉沉浮浮,坎坎坷坷,但是不管在怎样的位置上,韩愈始终秉持公心,恪尽职守,以报国利民为念,真正做到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内不愧心”。

公元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韩愈:仗义直言,换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