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嫌剧透,请谨慎食用,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可以收藏了以后再看。
2021年2月,大年初一,由贾玲自导自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登上大荧幕,半个月过去,今天(2021年2月26日)这部电影的票房已经突破45亿,目前位列,同期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票房今日突破42亿,猫眼专业平台预测,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将达52亿以上。
看了这部电影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个穿越电影。
1. 真情实感
由贾玲真实故事改编,其中的很多细节都是与她真实的经历有契合点。
那些电影里的细节,做个系统的梳理。
是含有真情实感的,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投射到大荧幕上是现在很难看到的东西。
贾玲和妈妈的故事,时间拉长了思念,亲情历久弥新,思念愈加浓厚。
资料:
《你好李焕英》是真实的。这个小品是根据贾玲的真实经历改编的,她的妈妈在很早以前就去世了,而且去世的非常突然,这让贾玲至今都无法接受。她曾经在某个节目中回忆起自己的妈妈时,曾表示自己的妈妈一直想拥有一个冰箱,可直到去世时也没有能够使用得上。
圆梦,圆两人的梦,圆妈妈对贾玲说一句此生生了你我不后悔,我很幸福,圆了贾玲在舞台上给妈妈表演的梦,圆了妈妈穿上那件因为尺码小了拿到北京换了之后从来没有穿过一次的绿皮大衣。
她是想要借这部电影与去世已久的母亲做一次道别。
妈妈一直都想要一个绿色的皮夹克,贾玲利用自己打工挣来的钱帮爸爸和妈妈一人买了一件皮夹克,可是妈妈的皮夹克却买小了,当她把买小的皮夹克拿去换的时候,她的妈妈突然因为意外而去世了,当她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只有妈妈冰冷的尸体。贾玲改编这个小品,其实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妈妈,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想念。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用亲情引起的共情,细腻温和,双向的爱。
在采访中贾玲回答粉丝提问时说,这份情感这么浓烈这么真实,为什么要把它放下呢?就放在心里作为20年有妈妈的纪念。
资料:
25日,贾玲[微博]发文宣布电影《你好,李焕英》开机“筹备三年,电影《你好,李焕英》今日开机。难免有遗憾…总想如愿以偿…可以重来,何其有幸。”
妈妈名字完全一样,长得都很漂亮,为什么关注点又跑到颜值上去了,建议你不要太在乎这个东西,我的天哪,这已经变成一种病态了,不一定好看的人就就比普通人优秀啊。
贾玲小的时候,考中央戏剧学院本来戏剧表演专业和相声,小品表演专业都考上了结果,因为母亲的原因报错了,专业选择了冷门的小品专业电影中,贾小林考上的是成人教育的首都戏剧学院骗妈妈是考上。的是本科的首都戏剧学院成为母亲去世之前留下的最大的遗憾,但这个遗憾只是贾小玲心中的遗憾,并不是妈妈心中的遗憾,妈妈其实一直都只是希望贾小玲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而咱小玲希望能给妈妈更多的快乐,还有物质。条件的富足。
当着小玲能够买得起豪华敞篷车的时候,身边已经没有了,当时对着他承诺这个愿望的妈妈,这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真实写照,也是影片中对亲情的非常重要的刻画方式。
搜集贾玲接受采访时,对妈妈在世时存在哪些遗憾,整理一下,用作找他们经历的重合点。
贾玲在接受采访时,显出疲态特意去百度了一下他的工作经历,发现他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参加过应该有至少10档综艺节目作为常驻嘉宾,并且在2015年至2016年,我平均一个星期拍出一部小品和相声,简直就是个劳模接受采访时,他说,他提高体内多巴胺的方式就是多吃甜食。怪不得他现在这么胖,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啊。还是希望贾玲能够多保重身体,希望他未来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如果不行的话就善良,真诚健康的活着那也挺好的,就像她妈妈希望的那样健康快乐。
2.同为穿越,但有不同。
升级版的重返十七岁,两个有联系的人穿越,虽然不是首创,但终究有些创新。
为了彼此。逻辑说得通了。
为了后辈,与替前辈着想。
两个人同时穿越,都是为了满足对方的愿望而做出所有的行为,在很多穿越电影里面,基本都是主角一个人穿越,成为目的地时代的异类,但是却一直靠着自己的力量帮助其他人达成梦想,继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但在这里,穿越是相互的,都是出于爱,这样的穿越剧情是我以前没有看过的。
比如美国首创的重返十七岁、韩国重返20岁,中国版重返20岁,蝴蝶效应,都是主角一个人变成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然后融入后辈的生活中,以自己的智慧帮助后代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者一个人穿越到之前的时代,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变所有人的医生。
在这部电影里面,是两个人,好像是为了彼此做了一个圆满的梦,为了让李焕英弥补生前的遗憾,为了贾晓玲能够在李焕英辞世之后依然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这种爱是双向的,也是活着的人们希望看到的结局,给了观众一个非常完满的情感宣泄口,和美好的蓝图。特别是在春节这样一个阖家团圆的时候,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
双人穿越的戏码,双向的爱,弥补在世之人对已故之人的缅怀和思念。
比如重返系列重返17岁重返20岁,其中美国的重返17岁,是这一系列电影的原创。亲情是人类存在以来,非常非常重要的话题,穿越到过去或者穿越到曾经年轻的自己满足亲人的愿望,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给观影者带来很多心灵的触动与思考,同时通过幻想穿越的方式来弥补现实中的某种遗憾。
这些故事的主旨类似,但存在的文化不同存在的个体的故事愿望梦想不同,比如重返17岁,原创力是为了提醒当初做出选择的男主,原来的决定没有错,只是如今的自己忘记了初衷,同时借年轻的自己的肉体去到孩子的身边看到他们真实的处境,了解他们存在的人生问题,切实地帮助他们完成进入篮球队的梦想,以及远离渣男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而很久之前,中国重返20岁翻拍,韩国的重返20岁,也是类似的老一辈的女主穿越成自己年轻的模样,帮助孙子实现组建乐队的梦想,以同龄人的身份接触孙子产生复古与现代的碰撞。这些故事都有过去时代与当今时代的观念,思想,行为方式的碰撞自带幽默搞笑元素。
再比如电影你好,李焕英,女儿直接穿越回到了妈妈年轻时所处的年代在这部电影里面现代与过去时代的碰撞比较少,但是还是很幽默。贾玲作为小品从业人员二十年比较深刻的了解,人们对哪些点容易触动,容易捧腹大笑后面煽情的部分,我觉得可能是由于改编自贾玲真实的经历,那些细节非常的细腻真实,自带感人的光环。
这类电影中有一个不变的主题时间一去不复返回亲人的爱非常的动人,还有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珍惜此刻的幸福。
为什么当时李焕英知道贾晓玲是自己表妹竟然那么宠她?她说要电视就陪她胡闹,欺骗销售员自己眼盲,她说要李焕英打排球,李焕英看到冷特当着她的面想要欺负贾晓玲,就立刻决定帮助她灭了王琴。贾晓玲想要干啥,李焕英都陪着她闹。
一开始就觉得不合理,是不是电影有什么BUG呀?后来才知道,这是有意为之。
3. 正值新春佳节
亲情是永恒的话题,非常适合这个阖家团圆的热闹时间点。
过年的时候,提醒幸福的电影。
时间点:恰巧正值新春佳节。
两个时代的差别,现在的人们还是有些共鸣的。
年代不同,笑点不同,笑到了
确实随父亲,很像,笑到了。
本来还期待有个帅哥呢。
当下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能重来,还是原来的选择。
换个时间点,人们对亲情的渴望和感触没那么强烈的时候上映,票房一定非常不一样。
回忆快闪,勾起观众对亲情的回忆与共情。
2. 对这部电影颜值的评价
虽然几位主演年轻的时候都挺好看的,比如贾玲,比如沈腾还有贾小玲的父亲的扮演者,但是在电影中,他们都是中年状态了颜值不高。这样朴实的电影无非缓解了当下人们对颜值的焦虑,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这部剧里面我个人觉得除了贾小玲的妈妈,张小斐颜值比较高以外,其他的人都是那种比较质朴,朴素接地气的长相给人非常浓厚的亲切感,扑面而来的亲切感。是我很久以来看过的颜值最低的电影,但是观感可以排在前20,
里面的年代感突出年代感的场景,道具还是非常写实的很像小的时候看的父母的小时候的照片里面的场景,比如墙上的宣传标语,厂里统一的服装,朴素的妆发,青年男女之间的革命友谊,相亲环节,用电视票买电视的场景,非常符合当时计划生产年代的背景。
前几天看到一个短视频展现的是朝鲜,如今2021年某化工厂下班时,工人们陆陆续续走出舱门的场景,其中还有青年男女手拉手,天还没黑就下班。这在中国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还挺难见到的。
可能贾玲弄这部电影的时候还特地去韩国考察了一下吧。
这部电影的人均颜值很低不?你是没有看到他们年轻时候的风采。
今昔对比照。
搜一下,关于几位主演年轻时候的照片以及经历的一些故事,稍微整理一下作为一个快讯发布。
遗憾:时间的滤镜
无论生前怎么样,去世之后大众都倾向于美化逝者。
假设李焕英没有去世,想象贾玲现在的状况。
因为去世和岁月自带滤镜,使得这份亲情有很浓厚的滤镜。没有冲突,只有满满的爱。但是如果贾晓玲当真是在爱中成长的孩子,可能就不会对那句“你什么时候能让我长点脸?”有那么深的执念。这是影片自相矛盾的地方。
也许因为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温馨、亲情,所以,这样的喜剧感、亲情感一直贯穿始终,不想出任何矛盾,也符合妈妈知道自己将要去世,想要给孩子圆梦的心理。
贾玲是在用这种方式安慰自己,在母亲在自己的梦里以自己认为没有遗憾的方式离世。
比如,我妈如果也能穿越的话,她应该不会选择我爸,毕竟经历过一次了,还过得不幸福,何必呢。所以这样的穿越不是一个通用公式,也许放在贾玲的妈妈身上会是这样的选择,但我妈妈应该不会,我也不会。能够穿越的话,我还是想试试其他的可能。
贾玲说:“等19岁妈妈不在的时候,你越成功越失落,越成功越想她。”
李焕英一直跟沈光林相亲是因为厂里给的任务和贾晓玲的心愿双重原因。
李焕英和王琴在宴会上为孩子的未来发展争风吃醋。
在小品中,主要表现了贾玲妈妈年轻时对贾玲的关心,没有联系到考戏剧学院,为妈妈争光这样的桥段,小品中可能更加贴近贾玲妈妈真实的去世情节,没有妈妈对孩子殷切的期望,希望贾玲成龙成凤,但是在影片中,或许是为了让一些情感和情节得到更加具象化时间更加长的表达,所以特地这样改编了,观感强了不少,多了升学庆功宴等重要桥段,但是整个故事的逻辑感弱化了很多。
如果贾玲对成才考上好学校,有世俗意义上好的未来那么执着,那或许妈妈就是那样常常教导她,要努力加油成才出名,而不是剧中为了煽情一直强调的健康快乐。
有些东西有些人或许就是因为失去了,我们才愈发记得他们的好,岁月的流逝给过去的时光加了厚重的滤镜,让回忆的时候以为不失去或许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或许正是因为失去了,他们的痕迹才更加深刻,勾起我们更加浓郁的思念。
谁知道如果当真在世的话,贾玲是否还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呢。贾玲的妈妈那样疼爱女儿,如果在世是否能够眼睁睁看着女儿北漂多年,住地下室,极尽节俭,吃尽苦头,出头之日遥遥无期。会不会早早地逼迫着孩子回老家谋求份稳定的职业?如果那样的话,那我们看到的电影或许就是你好,张三、你好,李四,而不是你好,李焕英,而贾玲或许也像很多人一样,春节跟父母一起去电影院,看着“甄晓伊”导演的电影,共情地稀里哗啦,抱抱父母,然后回家继续过自己普通平凡的生活。
世间的所谓得失真的很难说清。
当感性介入评价,我们就很难站在一个比较公平的角度审视一部电影。
时代不同,笑点不同。在我们时代很招笑的场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非常的奇葩,让朴实的人民异常严肃紧张。比如厂长的儿子在舞台上故意摔倒,结果大家都一脸严肃,抬头张望。
死亡是一个厚重的滤镜。
在影片中几乎都是展现的妈妈对贾玲的疼爱和关心、理解,一直强调的一句话就是希望我的孩子一直是健康开心的,但是贾晓玲心中却一直有一个执念,就是给妈妈长脸。妈妈在升学宴上与老工友王琴言语较劲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妈妈其实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跟后面一直强调女儿健康快乐就好的理念有冲突,与贾晓玲的执念也有矛盾。
这样的人物形象是有些不统一的。这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个升学宴的情节是改编成电影时刻意加进去的。
美化亲情。
影视剧当中,如果是歌颂亲情主题的那么很容易有那种美化所有亲情的感觉,但其实并不是世间所有的亲情都像电影中刻画的那么温馨,友爱很多底层人民的挣扎。他们经历了不好的事情之后负面影响传递到下一代这样的事例,也是非常常见的,只不过如果将这种案例搬到荧屏上那么电影的主题将变成家庭伦理剧或者悬疑探案剧,是作为社会深刻思考与调查的正剧。
你不会了解你父母的儿时生活,如果不是这部电影,曾经的那些类似题材的电影,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不得不尝试融入年轻人的生活中。他们年轻的时候是在过去,回到过去,看看他们的生活,很难得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