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意,从《看见》自己开始

【阅读日期】2021.01.28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25分钟

【阅读页数】10页

【阅读感悟】

这本书是同为007的一位战友送给我的,当时我在一个群里发文章,他主动链接,我还说要送我一本书 。

看了这本书的封面、前言和目录,我就知道是我想要的 ,所以打算把它列入精读的行列 。

今天主要是读了三个前面的序 ,都说看见既疗愈,我们不光会看见一个人的外表和行为 ,我们还要去看到他更深处的心理状态和模式,他的个性特质,他的原生家庭等等 。

越来越感受到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修炼内心的过程 。我们不光要经营事业,经营家庭,更重要的就是经营我们自己 。因为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 。

而经营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自己  ,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自己 ——我是谁,我有什么优缺点,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东西对我来说是真正最重要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思维模式,行为习惯 ?我又要怎样的天赋优势和性格 ?我如何与别人不同,别人又如何与我不同 ?

在事业中我们更关注的是经济利益,而在家庭中我们更关注的是爱 。为什么很多家庭都难以建立起真正亲密的关系呢?因为大多数的父母从小就没有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去爱 。

我们都在以我们误以为的爱的方式去爱着对方。其实这种爱是非常匮乏的,导致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和防卫。然而这种爱的方式又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

【践行清单】

带着问题,一步一步的去探索和全面认识了解自己


【阅读日期】2021.01.28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25分钟

【阅读页数】11-30页

【阅读感悟】

我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这个答案不是别人告诉你的,而是要靠我们自己去领悟和体验,这也许是我们一辈子的功课 。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要探索和发现自己身上的天赋才华,能够帮到自己,帮到更多的人

世界是一面镜子,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我们喜欢的人和我们讨厌的人,实际上都是和我们的内在相关 。外面没有别人,外面我们看到的人事物,都是镜子里的自己 。

当我们发现事情不如意时,很多人都想去改变镜子,却不知道真正要改变的是自己 。

有的人说自己已经开悟了,那么试着回到你的父母身边,待上两个星期再看看 。原生家庭和伴侣关系,是最好的、能够窥见我们自身关系模式的镜子。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掉入受害者的陷阱 ,我们会用抱怨,指责,讨好的行为,来把主宰权交给别人 ,也就意味着我们没有为自己承担责任 。

你是想把自己人生的快乐托付给外在,还是为自己的生命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 ?做自己的主人,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内心才能够真正的自由

一个真正觉醒的人就是出离了轮回的人 ,轮回可以称之为循环 ,而导致轮回的根本原因就是无明,也就是执迷的状态 。

无明就是没有觉察 ,想要逃离轮回的受苦,就需要处理无名,进行深入的觉察,才能够改换赛道 ,换来内心的自由

觉醒是一种全然的觉察,我们需要通过练习,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觉察能力。有几分地觉察,就有几分意识的觉醒,就有几分内心的自由

全然的敞开自己,信任别人,才能够得到了疗愈。

生命就是一趟和解的旅程,与自己和解,与父母和解,与伴侣和解,与孩子和解,与大众所有人和解 ……

【践行清单】

好开心呀,今天看到的这一段刚好和下午我的咨询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我们没有觉察,我们就会一直在潜意识的自动化模式里轮回,我们便会一直的痛苦,却又找不到原因,只有深入的探索和两了解,自己疗愈自己,才是走出轮回的出路。


【阅读日期】2021.01.29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20分钟

【阅读页数】1-11页

【阅读感悟】

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我们从外面所看到的外在的行为,只是浮在冰山上面很小的一部分,而一个人的内在世界,包括他的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等等 ,则是埋藏在水平面以下,非常复杂庞大的一部分,而这些又经常会被人们所忽略 。

如果在关系中发生矛盾,冲突时,我们能够超越肉眼所见,用心灵之眼去看,也许就能够将悲剧转化为喜剧 。

没有人能够拒绝爱,而很多人又不能够有效的,去表达爱和被爱的需要 ,以至于许多人很少品尝到真正爱的味道,也很少感受到因为爱所带来的,那份无可替代的满足感和信任感

在关系中,由于我们对爱的渴望无法得到满足,或者说没有得到那种无条件的爱,导致许多人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获得别人的认可上,为别人而活,而从未珍视自己的价值,活出真实的自己 (证明自己)

倘若我们能够怀着慈悲之心,能够看到每个人内心流淌的爱,以及那份对爱的渴望。那么即使我们在关系中受到其他人的攻击,我们也可以很容易穿越外在的表象,清楚明白他人的攻击,只不过是一种对爱的呼求 。

而这时候倘若我们能够连接到内在的力量,及时的用爱来回应对方,那么我们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在爱中流动起来。那么矛盾和冲突,也都会转化为增进彼此了解和亲密的契机 。

今天虽然看了非常少,但是我的收获很大,特别是今天举的这个例子,我觉得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百分之百相似 。在看的时候我也泪目了好几次

看别人的故事,疗愈自己的内心

我相信不仅是头脑接收到,我们的身体和感受也接收到,那么就是真正的接受到了 (这也是我喜欢线下工作坊的原因)

【行动清单】

带着慈悲之心,觉察别人内在爱和被爱的需要,以及我内在爱和被爱的需要,慢慢来


【阅读日期】2021.01.30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15分钟

【阅读页数】11-22页

【阅读感悟】

萨提亚的冰山模型

由上到下依次是,行为,应对方式,感受,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

其中冰山最上层的外在行为是指一个人显现在外的部分。包括声音,语言,表情,肢体动作 ,是我们所能看到的跟这个人相关的所有外在的发生,包括他的穿着打扮,他所处的外在环境,以及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

在水平线也就是水面以上和以下的交界线上就是一个人的应对方式,也叫做应对姿态 。

萨提亚根据人们在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三要素(自我,他人,情境)不同对待和回应方式,分为了五种应对姿态 。

其中前四种都是属于防卫型,分别是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和打岔型 。

只有最后一种是兼顾了自我,他人和情境的一致性沟通 ,而这种沟通是最健康的,它体现了真实和负责任的特质 。人们在话语中它的外在表情,姿态,动作,语音,语调等等和内在传达的内容是一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易自由,真诚,不会感受到自尊的威胁 。这类人也具有比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和高自尊 。

只有一致性的沟通交流才能够缓解彼此之间的敌对状态,打破僵局,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桥梁 。

我想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作者一定会详细来解释如何运用一致性沟通方式 ?期待

【行动清单】

觉察自己和他人是应用了怎样的沟通姿态?


【阅读日期】2021.2.1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30分钟

【阅读页数】23-32页

【阅读感悟】

萨提亚的冰山模型比非暴力沟通,划分的更加细腻,层次更多,现在看来还是挺有必要的 。

非暴力沟通是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萨提亚冰山图 ,除了外在的行为和故事之外,还有水平线上的应对姿态,水平面下包括感受,感受引发的感受 ,观点 (信念,想法,认知,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期待(对自己的期待,对别人的期待,别人对自己的期待 ),渴望 (人类共有的,比如说自由,安全,被爱,接纳,有价值 ),自我层面 (生命能量的存在 ,内心强大,自尊,安全感,价值感 )

书中还举了几个例子,来表示不同人的冰山全貌,能够看到这个人内在究竟发生了什么 ,也让我们更加的有慈悲之心,不管他外在,他的行为多么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他的内在,也同样有我们共同的对爱的渴望

【行动清单】

觉察自己内在的冰山,我的观点,期待,渴望,自我是什么样的

人生如意,从《看见》自己开始_第1张图片

【阅读日期】2021.2.2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15分钟

【阅读页数】33-38页

【阅读感悟】

收获非常大,情绪是感受的继发感受,感受是身体五觉,当下的感觉,而情绪是感受和思维的结合,思维才把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感受只在当下

【行动清单】

体会情绪和感受的不同,多体验身体感受,活在当下


【阅读日期】2021.2.3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55分钟

【阅读页数】38-56页

【阅读感悟】

感受是一种生命能量 。他是真实存在的,发生在我们当下的事实真相。情绪和感觉都没有对错,他们是我们生命存在的一部分,生命能量的体现 。

幸福,力量,自信都是一种感觉,他们不在头脑里,不在过去和未来,只有透过当下的感觉才能够体验到

当我们与感觉连接时,我们就是与内在的能量相联结,我们就能更好地活在当下,也显得活力十足 。

也让我想到武志红说,我们不是不愿想起事件,而是不愿想起事件里所带给我们的感觉

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写成功日记,感恩日记,能量日记等等。其实写这些都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好起来,无论是孩子也好,我们自己也好,感觉好就能够做的更好,就能够吸引更多好的东西,亲子关系,亲密关系,金钱关系等等都是这样 。

小孩子是活在当下的,因为他们跟自己的感觉相关,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前一秒还在大打出手,后一秒就和好如初 。

如果我们压抑或者否定自己内在的情绪和感觉时,就是与我们的生命能量在对抗 。成人大都活在头脑的世界里,而与内在的感觉失去了联结,因此他们也与生命能量失去了连接,显的生活力不足

越是抗拒和压抑,越是持续,越会消耗我们的能量 ,也叫做内耗。

小孩子本身是天真无邪,能量满满的,后来被家长或者老师否定了感受,也就否定了他们的自我价值,使他们感受到自己不够好 ,因此,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会产生很多的防御机制,来屏蔽那些不好的感受 。

作为成人,我们可以调整孩子的行为,但是也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自我价值。

否则就如同倒洗脚水 ,不仅把孩子的不良行为倒出去了,也把孩子的感受和自我价值的部分,同样倒出去了

负面的感受让人体验到痛苦。为了防御这种痛苦,我们会在无意识中进行调整和平衡 。用各种各样的防御方式来保护自己 。比如说囚禁 ,封闭,压抑,逃避,转移,麻木,冷漠 ,指责,怨恨,推卸 ,投射 ……

接纳自己的美好一面和阴暗一面,这才是完整的自己 。就像太极的阴和阳一样。不压抑,不评判,不逃避,接纳他如其所是的存在 。

只有看见,接纳和允许,才能够从分裂,抗拒,到达和谐,统一 ,中心。

情绪是信差和温度计 。

通过体验和练习的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对父母的怨恨。

情绪树——情绪,想法,信念,事件(可交换)

【行动清单】

练习——“我有资格愤怒,我可以愤怒,我爸妈允许我愤怒”

EFT情绪释放

画出美好自我和阴暗自我(阴与阳,人格)

人生如意,从《看见》自己开始_第2张图片

【阅读日期】2021.2.4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40 分钟

【阅读页数】57-69页

【阅读感悟】

1.一次性沟通,可以化解关系中的冲突,促进关系的良好 ,以及事情的圆满解决 。

比如说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其实就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期待和渴望 ,展现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因此能够动人和感人 。

同样亮剑中的田雨,在三人关系中完美的诠释了一致性沟通,既尊重了三个人和情境,又兼顾了每个人的感受和需要,给到李云龙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非常圆满的化解了三人之间的矛盾 。

2.一致性的表达还可以抒发情绪,提高自尊 。

我们的很多情绪垃圾,都是在关系中产生的,因此也需要在关系中疗愈 。

在我们没有很好的表达之前,其实我们的内心是纠结的内耗的,是不舒服的,但我们表达出来以后,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和自由,也是一种情绪的释放。

越是高自我价值感的人,面对压力的时候,越是善于做一致性的沟通和表达  。反之,用一致性沟通和表达的人,能够提升自己的自尊。

因为只有接纳和认可自己的人,才会放下防卫,与自己的内在真实而紧密的连接,在人际关系中做到表里如一 。

3.一致性沟通和表达的参考结构——

当什么的时候,我感到

我觉得 (想法)

我想要 (期待)

我希望(渴望)

注意是用我开头 ,如果想表达希望两个人之间的联结,那么可以用“我希望我们”

一致性沟通不是为了改变和控制对方,而是为了双方共同的利益,而进行协商和沟通的一种方法。他能够创造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的空间,为事情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行动清单】

事中练

觉察,尝试使用一致性沟通

人生如意,从《看见》自己开始_第3张图片

【阅读日期】2021.2.5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35分钟

【阅读页数】70-81页

【阅读感悟】

1.意识和潜意识是心灵的两个部分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某个行为不好,却常常用控制不了 ,比如说抽烟,酗酒,上瘾症,强迫症等等 。潜意识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

意识和潜意识的想法往往是相反的 。

比如说时间管理赚钱方面,明明想控制时间,却忍不住拖拉,明明想赚钱,却又不不想行动 ,明明想减肥,却又忍不住吃东西 ,明明不想发火,却又控制不了自己 ……根源都在于潜意识和意识的冲突

我想疗愈也就是,从混乱到有序,从冲突到合一,从迷茫到坚定

只有我们先觉察到跟意识相反的限制性的信念,才能够有机会将它转化或改变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2.如何才能心想事成?所谓的心就是内心的因 ,所谓的事就是外在的人事物 。想要改变外在,必须要在因上面做文章 。想要修改投影布上的内容,必须要在投影源上面修改

潜意识像一个巨人,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成就,也可以帮助我们制造很多痛苦和麻烦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意识和潜意识的不一致呢 ?这是因为意识来源于我们的头脑,而潜意识来源于我们的身体和情绪 。

所以如果想链接高维世界,想跟自己的潜意识连接,那么就多多的觉察自己的情绪,感受和身体 。(五觉)——精油,瑜伽,卡牌

3.信念形成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强烈的情绪中,特别是负向情绪中形成的,第二种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形成的,第三种呢是重复中伴随着情绪而形成的

制造信念的两种方式 ——复合等同式(x=y贴标签),因果式(因为有x,所以有y)

事件感知——情绪——想法——信念——决定

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信念 ,形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和帮别人实现的预言 ,罗森塔尔效应

【行动清单】

1.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练习呼吸,扫描身体

2.多觉察自己的感受,体会五觉和正念,看到,听到,感觉到,接触到,品尝到

3.做好当下的事情,体验心流的感觉


【阅读日期】2021.2.8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35分钟

【阅读页数】92~103页

【阅读感悟】

探索我们的内在信念

内在的信念就是我们的人生剧本,而外在呢,就是剧本演绎出的人生剧情

我们总会由自己的原生家庭,生成一个人生剧本,自己做主角,然后潜意识里去找自己剧情的配角,几乎同样的事情总会反复的发生 ——序幕,主题,连续的事件,以及特定的结局。

在婚姻里的两个心理不太健全的人,都在做自己剧情的主角,不自觉的让对方演绎了配角,互相帮助对方完成各自的脚本计划。

所以一旦我们觉察到这样的人生剧本,再反复的演绎着同样的人生剧情。那么我们就可以跳出来,反观觉察,重新设定人生剧本,演绎不同的人生剧情。

没有迫害者和受害者,只有独立自主的主人


艾瑞克伯恩的交互分析理论——12种禁止信息

不要存在,不要亲密,不要做自己的性别,不要做小孩儿,不要长大,不要变得重要,不要成功,不要归属,不要做,不要正常(健康),不要感觉,不要思考,为自己承担责任

【行动计划】

觉察和分析自己属于哪几类?


【阅读日期】2021.2.9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10分钟

【阅读页数】103~107页

【阅读感悟】

不要正常,或不要健康

用生病来获得关心,学会用不健康或不正常的方式操控别人

不要感觉

为了不让痛苦的感觉打扰自己,干脆忽略或切断自己的感觉(不容易被感动,不容易体会到别人的感觉,言谈举止中严肃没有情绪,不容易感受到身体感觉)——没有感觉,绝对不哭,或决对不生气

不要思考

父母经常替孩子解决问题,包办,控制,不允许有某些想法(混乱,习惯性空白,以情绪来代替思考)

通过觉察到我们身上的禁止信息,可以找到困扰的原因,更好展开疗愈——接纳和允许,为自己负责任,转化禁止信息

我们今天的脚本,跟我们的诠释和选择有关,对自己负起责任,学习成长改变!

【行动计划】

觉察,负责


【阅读日期】2021.2.10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20分钟

【阅读页数】107~113页

【阅读感悟】

人生脚本中,除了有禁止信息,还有应该信息

应该信息是后天产生的,比如家族和社会的集体潜意识,父母允许和禁止的内容。

禁止信息是先天的,潜意识的,应该信息是后天的,意识中的。

应该信息有正向和负向的部分,正向在于可以抵消禁止信息中的一些负面影响

应该的负向部分,就是限制我们后天的信念,让我们画地为牢,感觉到愧疚和挫败

努力做到应该,同时也接纳自己有做不到应该的时候,找到平衡点,多觉察,让生命有弹性,富有活力!

许可信息是父母给到我们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不断强化我们就会发展出健康完善的自我,产生正向的人生脚本。

许可信息,应该信息,禁止信息——是影响我们人生脚本的因素。

【行动计划】

做自己的内在父母,爱自己,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做不到应该的时候,就不会产生挫败和失落了,也会滋生出很多许可信息来,构建健康的人生。


【阅读日期】2021.2.11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30分钟

【阅读页数】114~126页

【阅读感悟】

所有心理疾病的表现大都是——刻板和混乱,与之相反的是弹性和秩序。

让我们偏离和谐,趋于刻板和混乱,违背整合系统的,称之为非理性想法

三种非理性的想法,绝对化,糟糕至极,以偏概全。

分别对应着接纳与允许,好坏参半,有选择和可能。

我们要学会用开放性,灵活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特点的理性想法,来转化那些非理性想法,帮助我们走向中道与和谐。

关于高期待,高期待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不接纳

我们发现很多成功人士,他们通常都有一个痛苦的经历。这些经历可,能导致他们的欲望和强烈的企图心,很容易发挥潜能,取得外在的事业上的成功。

同时,高期待负面的含义就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想要去追寻更高的目标。

而这些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获得别人的认可。也就是相当于把自己幸福生活的主导权,交由别人,很容易受外在评价的影响,而没有真正负起自己的责任,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也会是一个人的能量更多地消耗在获得别人的认可上,而内心却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和快乐。

证明什么,就缺少什么

一个人所渴望的,往往是他自己没有的或不够的

也就是我们认为自己不够好的那一部分,我们内在受伤的小孩儿。

我们经常会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感,自己不中用,没有别人强,我不够好,也许这是事实,只是一部分的事实。

接纳我们是一个好坏参半的人,接纳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平凡人

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我本具足!

尽管我现在还怎么怎么样,但是我完完全全的接纳我自己,我接纳不够好的自己,我接纳每一个成长阶段的自己,我也接纳未来非常好的自己

一个人即使外在赢得了全世界的鲜花和掌声,他们的内在也无法感觉到真正的安宁。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拥有了许多外在的财富,内心却不真正快乐的重要原因。

所以最远的距离,其实也是最近的距离,我们只要接纳自己,就接纳外在,搞定了自己,就搞定了全世界。

一个人对自己有高期待的同时,他必定会对别人也会有高期待。他很难接纳自己,评判自己,同时他也很难接纳别人,容易对别人产生许多主观的评判。尤其是自己身边的亲人。

他们会在无形中发展出一种对别人的控制,他们也会习惯于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别人没有做好的地方,很难真正的欣赏别人。因此,在婚姻和亲子关系中,也就容易引发许多的矛盾和冲突

【行动计划】

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自己,当我们无法接纳自己,就无法接纳爱人,接纳孩子,就会引发许多的矛盾和冲突。

关系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心灵成长的进程。

放下对自己的高期待,我们就会放松下来,还会给身边的人包容的空间,给关系更多和喜悦。


【阅读日期】2021.2.12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30分钟

【阅读页数】126~142页

【阅读感悟】

高期待会使我们害怕犯错和冒险

这正如表扬和鼓励的区别,经常被夸聪明的孩子其实是害怕挑战的,他们更容易选择容易的事情,以保存好自己聪明的标签,也会选择逃避。

相对来说,经常受到鼓励的孩子,他们会肯定自己的内在品质,抗压能力更强,不会追求完美,就不去冒险和挑战。

在表扬下长大的孩子,他们追寻的是外在的成功,他们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和认可,到了社会上,他们就非常渴望权威人士,或者是社会各个层面对于自己的认可和肯定,其实他们是在为别人而活,是为了活出别人的期待,而没有做回自己,没有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而被鼓励长大的孩子,他们肯定的是自己内在努力的品质,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不会想是我自己不好,或者是外界的原因,而是会想是由于我的努力不够。

因此,被表扬长大的孩子,他们内在很难接纳和认可自己,他们渴望别人的认同和肯定,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当然,如果我们能在外在成功和内在成功建起一种因果关系,既肯定了孩子的努力,又能够让他知道自己是善于做这件事的,那么就会好很多。

在我们获得了外在的成功,比如说有钱,有房,有车身材漂亮等,同时也要多多关注自己的内在成长,让自己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才会得到内心的安宁与平静。

有很多孩子都是活在父母的期待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做父母的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和他们独特的自我,去引导他们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良好的习惯,让孩子遵从自己的内心,能够做自己喜欢而且开心的事情

在此过程中,我们做家长的要给到孩子感受到足够的爱与支持,让他们能够培养自己对自己的正向期待,让自己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去发展自我。

老天的事,顺应与臣服他人的事,尊重与接纳,我们自己的事情,就要为自己负百分之百的责任。别人是没有办法代替完成的

当父母的期待与孩子自己内心的声音相违背的时候,可以去温柔而坚定的表达自己的立场,运用一致性沟通,展现出内心柔软的部分,与家人的渴望层面进行连接

【行动计划】

鼓励孩子内在的品质,而不是单纯表演聪明,不切实际的夸奖


【阅读日期】2021.2.13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40分钟

【阅读页数】143~155页

【阅读感悟】

渴望是人类共有的,是人们很多行为背后的动力

人类最大的恐惧有两个,一个是死亡,一个是害怕自己没有意义和价值。

也就是说一个是生理层面的健康,希望自己长久健康的活着,另外一个是精神层面的自我实现,希望自己能够长久快乐的活着

渴望是人类共同的需要,从大的方面来说,安全感和价值意义,是人们最根本的核心需要,其他一些需要比如说归属,自由,接纳,认可,尊重等等,都是从这两大需要中衍生出来

如果说生命是一颗树苗,那么“渴望”也就是使这棵树苗成长的阳光,空气,水,土壤,肥料,温度等等。是否可以理解为心理营养?

期待是一个人可以替代或放下的部分,而渴望的需要却是一定要有的,如果没有,我们就无法存活

爱是一切的答案,幸福是一次一次爱上自己的感觉。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喜欢这个人,而是喜欢跟这个人在一起时,我们所感受到自己的感觉。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出自己,如果说感受到不好的感觉,那么也觉得自己是不好的人。如果说感觉非常好,那么同时自我价值也会非常高。

“无条件的爱”是一切心理营养中,最根本的部分。我们跟某人在一起时,爱的不是这个人,而是一种和我们所爱之人在一起的美好感觉,那是一种无条件的爱,也是经由他人的镜子看见了自己,我们内心对爱的渴望也在看见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当我们的孩子或者爱人,能够体验到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也就是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无条件的爱时,他们也会喜欢上这样的自己。

你爱自己吗?如果不需要外在的力量,你还可以爱自己吗?其实我们不需要很优秀,不需要很有钱,我们只需要像一棵大树一样安静自然的存在着,那么就是无条件的爱自己。

从小父母给了我们太多有条件的爱,因此我们会把自己的价值感更多的依赖于外在的认可,认为只有我们满足了某个条件,我们才是有价值的,才是被爱的。于是就陷入了无休止的追求外,在成功的竞赛中,你在这场竞赛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出比较,担忧,恐惧,焦虑等等感觉。

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自己内在创造出美好的感觉,我们追寻的外在成功,也只不过是想寻找那种感觉。

其实创造出内在美好的感觉,并不需要太多外在成功的条件,我们从此刻就可以创造出内在美,好的感觉能够爱上自己,从而感觉到幸福。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造出内在美好的感觉,也就是活在爱中,爱包含了所以我们想要的渴望。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爱,爱是一切的答案,人世间所有悲欢离合纷扰背后,都是与得到或者未得到爱有密切的关联

根据林文采的心理营养理论,当爱的渴望被满足以后,人们会展现出五个方面的特质——拥有较高的自我价值,独立的人格与思想价值观,能够敞开自己与人联结,拥有良好的内在安全感,自爱爱人亦能接受他人的爱。(高自我价值,独立自主,与人联结,安全感,爱与被爱 ——打分)

【行动计划】

觉察爱被满足的五大特质,提升分数


【阅读日期】2021.2.14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33分钟

【阅读页数】156~168页

【阅读感悟】

今天看完书,感觉好过瘾呀,就像这一部电视剧,终于追到了大结局一样

前面我们所探讨的冰山以下我们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等等这些其实都只是一个原因和现象,那么,面对现在还不太成熟的受创伤的自己,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答案就是——从内在来认可自己,更好的爱和接纳自己。

如何能够更好的从内在认可自己呢?

1.用感觉连接内在的生命力。“感觉”是我们连接内在生命力的通道,他可以让我们有一种存在感(临在,正念),也就是对自我价值的接纳和认可。比如说内观,冥想,打坐,呼吸,瑜伽,唱诵,气功,舞蹈,抱树,望云等等

2.累计5000次的自我认可经验,可以让我们更自信。比如说做镜子练习,不断的去肯定和鼓励自己,再比如说写成功日记,一次一次的积累,成功的经验.。对于提升自信,可以从专业和技能层面,心态和暗示层面,以及有正反馈的赚钱成功经验方面来提升。

3.言而有信,有所不为,有所为。言出必行,不轻易许诺,答应了就要做到,做不到也要请求对方的理解和原谅 。达成目标后犒劳自己,兑现给好朋友潜意识的承诺。对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负面影响的事情坚决不会做,因为他不但会造成伤害,而且还会让我们有罪恶和内疚感,进行自我攻击,更难认可自己。无所谓有益身心,富有建设性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三赢事情,要多做。我理解为要多多行善,种种子 ,尊重三情形。既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可,又可以给自己一份欣赏与认可。

如何更好的爱和接纳自己?

1.萨提亚在自我层面描述了八类能量。滋养身体的能量,滋养智性能量,滋养情绪能量,滋养感官能量,滋养灵性能量,滋养互动能量,滋养情境能量,滋养营养能量。(哎呀,我觉得这个分类简直太好了 ,除了最后一个能量有点儿多余之外,其他的七个能量都非常的棒 )

2.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全然的接纳自己,活在当下,学会带着觉察不评判的接纳自己,多多的与自己内在的感觉经验连接,体验到活在当下的美好感觉,也就是活在爱里的感觉,便是处全然的接纳自己的状态。

我觉得应该是一种心流的感觉吧,这一个月每天看书,每天的半个小时也给了我心流的感觉。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叫阅读疗愈,或者有些人为什么说爱看书了,因为书不仅可以使我们能够安静和宁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学到书中的知识,有所裨益。提升了情感和认知两方面的能量。

3.还可以参加一些心灵成长的课程,或者是接受心理咨询。这两种形式,一个是团体,一个是个体,其实都是在关系的层面整合和疗愈自己。我们和心理咨询师建立了一种非常安全,信任,敞开的关系,于是在这份非常安全和滋养的关系,中学会了全然的接纳自己,并且将这份接纳去传递给别人,这就是爱的流动。

【行动计划】

1.目标礼物法,完成了奖励自己。

2.灵性能量,心流体验,内在感觉连接。临在,正念。多做一些正念,冥想,呼吸,舞动,唱诵……等活动

3.多多肯定自己,积累成功经验,内外在提升自信。

4.从8个能量层面滋养自己


【阅读日期】2021.2.15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40分钟

【阅读页数】170~183页

【阅读感悟】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自己?我是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我为何会有今天的遭遇呢?

心理学发现,影响一个人最大的有两部分,一个是先天的天赋气质,另一个就是后天的环境,而在后天环境中,影响我们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原生家庭。

追本溯源,探索我们的原生家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现在的自己,也可以看到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更好的觉察,理解,接纳。当然,对于我们现在养育自己的孩子也是有所觉察和裨益的。

足够多的爱,可以孕育出足够好的自我。

当一个人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够好的时候,一方面他会为了补偿自己的不够好,而容易在关系中走向牺牲,或者过多的证明自己。另一方面,他会害怕自己因为不够好的部分被别人看见,常常会感觉到不安全,因此会产生很多的心理防备。

虽然说,我们自身是具备一定的心理上自我疗愈功能的,比如说做梦就是在潜意识里进行心理疗愈的工作,不仅可以让我们处理冲突和情绪的垃圾,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觉察和灵感。不过,一些创伤的人,还是需要进行专业人士的心理咨询和援助。

那么如何在我们的家庭中,创造出足够多的爱的环境呢?(让爱流动)

这样从海林格博士的家庭系统排列说起,家庭系统排列,和我们孔孟之道(三纲五常,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男尊女卑)是异曲同工的。他发现在系统中会遵循一种自然的秩序,也就是道,被称为爱的序位。

如果在家庭系统中有人违背了爱的序位法则,那么家庭系统的正常秩序就会被打乱,许多矛盾和冲突也会显现,也会给家庭成员带来心理上的困扰。

当然,这里的家庭系统不仅包含现在的家庭成员,原生家庭,可能还会扩展到父母的原生家庭以及家族里的历代祖先,包括意外死亡的亲人,或者是流产堕胎的孩子。

那么,家庭中爱的序位法则都有哪些呢?

1.优先法则。婚姻关系优于亲子关系,新生家庭大于原生家庭。在我们中国通常都有这样的情况,很多男人在心理上还没有跟父母完全分离,也就是断奶长大,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原生家庭上,而后容易忽略与妻子的关系,这样做违背了优先法则。而通常妻子就会感觉到自己是局外人,会不自觉地将注意力投向起孩子,从而导致母子关系变得比夫妻关系更重要,以此达到代际传递。当然,还有一种就是妻子生完孩子以后,把注意力投入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另一半的需要,将婚姻关系尚未给了亲子关系。

2.女人跟随男人,男人服务女人。男女有别,男尊女卑。这里的别是指男女的性别不同,他们的职责和角色也不同。而尊和卑并非是封建传统的地位贵贱的意思,而是说男人处于主导和带领的作用,女人处于辅助和支持的作用。能够做到服务女人的男人,一定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男人,天行健,自强不息,独立自主,不断追求进步。能够跟随男人的女人,必定是一个性情柔顺的女人,地势坤,厚德载物,包容,接纳。

3.付出与接受的平衡,关系才能长久。健康良好的婚姻是在施与受的动态平衡中进行的。短时间的不平衡没有关系,但是长时间必定会出问题。在关系中,既要懂得付出,又要懂得接受。掌握好这样一个平衡感。双方都需要在付出和接受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

4.隔离法则,不要让孩子介入到婚姻的矛盾当中。无论是夫妻矛盾,还是婆媳矛盾,都不要把孩子拉进来。这样会使孩子处在两难的境地,他的内心会有冲突和分裂。因为孩子对爸爸和妈妈的爱是一样的,这样的话会使孩子无法抉择。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伤害,让孩子站队,让孩子承受起本来不应该有的职责。如果说父母真的无法维持婚姻,那也要将伤害降到最低,再离婚以后,任何一方都不得在孩子面前抱怨或者损害另一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在离婚之前,两个人都可以单独的找孩子去说这么一段话。表明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也不影响你继续爱爸爸妈妈。而且我们两个的分开跟你没有半点儿关系,你也不需要为我们做什么,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这样的话,能够帮助孩子放下拯救者的心理也不会产生内疚感,让孩子更好的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展。

【行动计划】

今天主要是讲了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很多次似曾相识的感觉啊,感受到之前无论是听吴文君老师的课,还是参加一些心理活动,在其他的一些节目上看到的种种,都看到了今天内容的影子,也似乎自己更加明晰了,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男人和女人归位,各司其职,维持好付出与接受的平衡,夫妻相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心理土壤

人生如意,从《看见》自己开始_第4张图片

【阅读日期】2021.2.16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45分钟

【阅读页数】184~198页

【阅读感悟】

家庭系统中的理想序位——

1.男人站在第一位置,先做好丈夫,服务好女人,再发挥好父亲的角色和功能去爱护孩子,并且承担家庭责任,为家庭提供经济和安全保障。

2.女人站在第二位置,先做好妻子,跟随男人,再发挥母亲的角色和功能,爱护孩子,成为家庭的内主角。

3.其次才是亲子关系,孩子位于第三位置上,接受来自父母的爱,而不介入父母之间的关系,不为父母的关系和情感问题承担责任。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家庭幸福和谐的定海神针,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彼此相爱。

健康的家庭序位,是每个人都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并且与其他成员亲密联结。

当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或者夫妻任何一方在家庭系统中的缺位,那么孩子会在爱的动力影响下,无意识的站到缺位的一方位置上。

这会导致孩子在心理上无法与父母顺利的分离,比如说代替父亲照顾母亲,或者代替母亲照顾父亲。因此会在接下来的关系中导致界限不清,越界,侵犯别人空间,控制等。

在中国式家庭中,大多数的问题都是由于父亲的缺位,导致中国男人和母亲的关系非常的紧密,因而会在心理上冷落妻子,或者是导致婆媳矛盾。妻子由于心里的失落,进而会跟孩子更加亲密,形成代际传递。

因为家庭虚伪的错乱,特别是父亲缺位的现象,导致了许多家庭成员存在界限不清,不能够很好的发展出界限感,也不能够做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界限,不敢于争取自己的权利和拒绝别人。

俄狄浦斯情结与恋父恋母的关系

人们普遍的存在一种想要弑父娶母的心理动力,但是由于世俗的不允许,因此会压抑在潜意识里。也会体现到很多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当中。比如说《哈姆雷特》,《蒙娜丽莎的微笑》

适度的恋父恋母情结是非常正常的,儿童在3~6岁的时候,会出现对于异性父母特殊的情感。如果俄狄浦斯期顺利度过,那么男孩儿会从与父亲竞争,转而变成向父亲认同。女孩儿会从与母亲竞争,转而变为向母亲认同,从而发展出健康的心理,以及日后非常良好的人际关系,事业,财富等等

然而有很多的家庭由于夫妻关系的问题,或者父亲长期不在家,父亲在家但对孩子缺少陪伴,父亲对于孩子太过严厉等等,都导致父亲的缺位。

因此也导致孩子没有顺利的完成向同性父母的认同,而是向自己异性父母的认同。从而会导致男孩子娘娘腔,女孩子假小子,甚至严重的话会变成同性恋。

他们会被比较成熟的,具有同性父母特质的年长的人所吸引。或者会有意无意的介入别人的婚姻中,因为想要和一个男人竞争得到另一个女人,或者和一个女人竞争得到另一个男人,就像小时候潜意识中的仇父恋母或者是仇母恋父一样。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安全的度过俄狄浦斯期,建立良好的性别认同呢?

1.3岁前与母亲建立亲密关系,形成足够的安全感,才敢于和母亲分离,与父亲有更多的联结。

2.3-6岁俄狄浦斯期,父亲开始介入孩子和母亲的关系,与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并且给予孩子肯定和认同,支持孩子勇敢的与母亲分离,建立起良好的自我价值。

3.夫妻之间要亲密相爱,给孩子以暗示,让孩子明白,同性父母在异性父母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孩子不可能打败同性父母,直接获得异性父母的爱。而如果要得到异性父母的爱,他就必须先要认同同性父母,并且认为只有这样,他才适合找到向异性父母那样的人。以此产生良性循环。

所以说,夫妻之间的亲密相爱,会让男孩儿更加认同自己的父亲,从而更加认同自己的男性性别,展现出跟父亲和男性相似的品质,也会让女孩儿更加认同自己的母亲,从而认同自己的女性性别,这样就可以顺利的度过俄狄浦斯期,身体和心理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

因此说一个人的性别认同,与父亲有很重要的关系,同时也与夫妻关系有重大关联。

【行动计划】

感觉每天答案都在一步步清晰,原因在一层层揭晓。

我才知道,由于父亲的缺位,原来我们两个都是未长大的孩子,一个恋父,一个恋母。我们都没有从心理上,跟原生家庭断奶和分离。

而紧接着,由于这样的恶性循环,代际传递,我们的关系会出现问题,孩子代替上位,不能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因而接下来会产生下一代的悲剧。

看见即疗愈,当我们看到了这种普遍的模式,开始觉察和意识到危害,便会知道该怎么做?

维护好夫妻关系,维持好健康的家庭序位,给孩子示范和爱的氛围,让孩子顺利完成同性父母的认同,良性发展。

当然还有,看到优点,给以肯定,修炼语言,积口德,用爱的五种语言来爱另一半,搞好跟另一半的关系。

找到最关键,最重要的事情,接下来其他的问题自然就捋顺了


【阅读日期】2021.2.17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45分钟

【阅读页数】199~215页

【阅读感悟】

母子关系带来的影响

母亲情绪的平和稳定,和夫妻关系融洽和睦,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重要因素。

母亲的情绪状态,会影响胎儿的安全感,对于出生以后的孩子也是这样。

我们在母亲子宫的时候,依赖母亲供给生命所需的营养来维持生命,跟母亲是一种合一的状态。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我们由合一变成第一次分离,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我们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安全感。

我们成长的历程就是不断分离的历程,从身体上的分离,到心理上的分离。这个分离式自我走向健康发展所必经的过程。

孩子需要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才愿意跟妈妈进行心理上的分离。如果说这个分离没有顺利的完成,那么无论长多大,我们都是和妈妈具有着共生的关系。

也就是说我如果缺乏安全感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跟母亲完全的分离。我们会在长大以后,依旧卡在共生的关系里,会通过某种方式,将自己与其他人捆绑或黏连在一起。

共生就意味着没有界限。所以说在成年人的共生关系里,显著的就是界限问题。我们会过度的控制或者是依赖,牺牲,不能够尊重彼此的界限和独特性。

安全感不够,除了会导致心理上的共生以外,还会导致孩子开始通过控制他人或自己的方式来获得安全感,会有意的开启防御模式,自我封闭,情感隔离,无意识地扮演着迫害者或受害者的角色。

一个越是内在缺乏安全感的人,他们就越容易固着在早年形成的心理防御中,在后面的人际关系中,就越容易表现的固执,保守,封闭,僵化,刻板,喜欢控制,或者依赖别人。

反之,一个安全感强大的人,心理防御也会越少,在人际关系中会表现的敞开,放松,灵活,内外真实一致。

母子关系是人际关系的起点,早期的依赖模式取决于母婴关系。尤其是在人生最关键的前三年,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和重要性要远胜于父亲。


依恋模式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紊乱性。

刚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妈妈离开又回来的过程中。安全型的孩子,妈妈离开时会陷入烦乱,容易被陌生人安抚。等妈妈回来以后,他又会主动寻求妈妈的安抚,而且很容易被安抚。

回避型的孩子,当妈妈离开以后,他会表现的比较冷淡,或者说也会陷入烦乱,但是当妈妈回来以后,他们会表现的无动于衷。

矛盾型的孩子,当妈妈离开以后,他们的情绪最为焦虑,他们会因为妈妈的离开而烦乱,但是很难被陌生人安抚。等他们苦盼的妈妈

回来以后,他们就在妈妈的怀里挣扎着抗拒,或者一团瘫软,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安抚。表现出爱恨交加的矛盾心理。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几种类型,是跟妈妈对于孩子发出信号,是否及时的回应,同时也有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接纳孩子,以及是否配合孩子的需求和节奏,以及情绪的理解和表达上,这些分数都有关。

当然,妈妈的情绪,对于依恋模式的生成也是非常关键。

比如说安全型孩子的妈妈,他们非常的体贴关爱,情绪稳定平和,给孩子抱持的环境。回避型孩子的妈妈,他们通常比较冷淡,压抑,拒绝孩子。矛盾型的孩子妈妈,他们的脾气时好时坏,喜怒无常,有时候脾气暴躁。

当然还有第四种类型就是紊乱型,它兼具了回避型和矛盾型行为的特征。

我们可以根据这四种类型孩子特点,以及妈妈的情绪表现,来判断是属于哪种类型。也可以回答依恋访谈中的一些问题,根据回答和讲述特点来判断。

【行动计划】

让我们开心的是,如果说在后天,能够通过与其他人互动中,建立真诚而内心联结的方式,重塑起那种内心安全的依恋模式,还是可以转化早年不安全依恋的。

如果孩子稍大,那么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给到孩子足够的爱与“抱持”。

也可以在后续的婚姻或咨询关系中,重新养育受伤的内在小孩,让他感受到“安全依恋”

据判断,我属于回避型,他也有回避型和矛盾型,难道他是紊乱型?因为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受到那种爱恨交加的虐恋。

至于我为什么是回避型,就不得而知了?小时候没有老人带我,只有爸妈照顾我,难得妈妈的脾气不好,对我冷淡忽视吗?要向妈妈求证


【阅读日期】2021.2.18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50分钟

【阅读页数】216~237页

【阅读感悟】

父子关系带来的影响,会影响到我们的边界感,我们与权威的关系,我们的价值观,自我价值感,以及事业的成功。

我们需要给到孩子以接纳和包容,但是如果一味的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也无疑是一种灾难,因为那就成为了溺爱。

在溺爱中的孩子,无法发展出健康良好的自我边界,也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因此我们需要边界,而且是恰到好处的挫折。而这种恰到好处的挫折就是父亲给我们的。

母爱所具有的接纳和包容,给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内在安全感。父亲是母子共生关系的建设性分裂者,他成为支持孩子与母亲分离的力量,为孩子探究自我和外在世界 ,提供有力的保护和引导。

母爱是接纳和包容的,而父爱是鼓励和赞赏的。这种鼓励和赞赏就意味着,与母亲相比,父亲对于孩子有着更高的期许和标准。

因此,相对于母亲,孩子如果想要获得父亲更多的爱与认可,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当没有达到父亲期望的时候,他们还会容易感受到一种挫折感,也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恰当的挫折。

换句话说,在孩子看来,父亲的爱是需要争取的。附近的爱里包含着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原则与边界。所以说父亲缺位的孩子,容易与母亲共生,发展不出良好的边界感。

相对母亲来说,在孩子心里,父亲比母亲更具权威感。因此与父亲的关系,也就间接的影响着我们长大以后与权威人士的关系。

权威情节是一种交织着爱与恨的心理冲突,它是一种内心的挣扎。有权威情节的人内心非常渴望得到权威人士的认可,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潜意识中对权威人士有所畏惧。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借由父母这面镜子,来认识外在的世界,和认识我们自己。因此,父母尤其是父亲的价值观,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也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自我价值感。

我们会从有些人的兴趣爱好,或者是职业选择,发展方向等等,都能看到他父亲的影子。

如果父亲对孩子处在指责,贬低,打骂等等情形下,孩子有可能会发展成自我价值感低。他们也会把很多的能量放在防卫别人和自我证明上。

因此,妈妈给的孩子接纳与包容 ,父亲要多多给到孩子鼓励与支持。

与父亲的关系,也会影响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由于自我价值感低,他们会认为生命毫无意义,具有很强的死能量,内心充满恐惧,因此他们不够自信。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会选择放弃,逃避和退缩。缺乏行动力,不敢冒险,与成功人士保持远远的距离,以此来维护面子和尊严(防卫)

马云身后的父爱,乔布斯与养父间的爱.

.当然,虽然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依旧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那些不利的因素。即使我们不能够改变外在的世界,即使我们不能够改变原生家庭的过往经历,我们依旧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心,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过往经历的看法,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行动计划】

与父亲关系的坑我都踩了

让我疑惑的是,父亲从小到大都对我很慈爱,也没有负面的强烈情绪事件,他也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与父亲的关系说不上亲密,至少不差,要么只能说有些内心的疏远。

那么,为什么会导致如此的结果呢?还是另有原因呢?


【阅读日期】2021.2.19

【阅读书名】《看见》

【阅读时长】45分钟

【阅读页数】240~292页

【阅读感悟】

四种先天气质类型,分别对应着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

我们也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完善的方向,适合的工作,以及和我们一样的代表人物。

加德纳的八元智能理论——好像是我们的八种学科呀。分别是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科学职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

每一种智能都有独特的特征,学习环境和过程,适合的职业,以及代表人物。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四种气质类型和八种智能类型,只不过他们的比例有多有少,有先有后。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气质类型,自己的主要智能是什么,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天赋和优势。

让我们在职业生涯的选择,定位和规划的时候,能够扬长避短,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越早的去了解他们的天赋智能,越能够去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潜力

天赋是指自己做出比较少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比较容易的成果。但是也不要被天赋所误导,即使天赋再强,也必须要加上努力和坚毅,才能够变成既能产生成就

当然对于我们排行靠后的智能,我们也要合理的去训练,不要去放弃他或者自我设限。

【行动计划】

自己的气质类型和天赋智能

家人的气质类型和天赋智能

人生如意,从《看见》自己开始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如意,从《看见》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