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无经业,贵在诚壹”——《史记.货殖列传》读书笔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许多人耳熟能详,它出自“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的《货殖列传》。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通过做生意让财富增殖)的杰出人物的列传,也是反映生活于公元前145年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和商道智慧的重要篇章。

“富无经业,贵在诚壹”——《史记.货殖列传》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虽然古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遍览汗牛充栋的千年史书,满篇仁义礼智,少有谈及取财之道。司马迁算是另类。“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

  南怀瑾老先生在讲学时告诉诸企业家,读书首先要读《货殖列传》,在这里面,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你管理的道理,书中还提了很多怎样做生意致富的。

  这里不能不提到生于1723年的西方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二者经济思想的很多观点都相似或接近,某些地方甚至如出一辙。

“富无经业,贵在诚壹”——《史记.货殖列传》读书笔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两位巨人,两部巨著,时隔近两千年,但巧合的是两人都提出了一套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经济学说,提出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并认为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都主张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都认为分工是自然发生的,分工的深化与拓展有助于增进社会财富;认识到了价值规律的客观存在;认识到了资本积累对财富增长的作用,并认为节俭对资本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货殖列传中,司马迁摒弃老子小国寡民社会构想,引发对人本性的探讨,人无不“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人富而仁义附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简单几笔,论述了利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财富对于君子和小人都是必需品,物质是更高的精神层面追求的基础,实际上这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一个朴素阐述。马斯洛需求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司马迁认为顺应人性:“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求富,天道使然。接着货殖之说提出了“财富三部曲”:“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即财富积累之初靠体力,接着脑力,丰饶时争于时势,抓住机遇……司马迁提倡“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司马迁作为史学家,通过历史性人物的案例来表达自己观点。各行各业都给人们提供了求富的机遇,加之人们都有一颗求富的心,那么人们都不应该给自己的贫穷与富贵找太多外界客观的借口。聪明的人总是会寻找机会求富,愚蠢的人只能忍受贫穷,故“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在文中司马迁总共提到52人,其中详细介绍了2个典型富翁:范蠡(陶朱公)和白圭。

一、“商祖”白圭:智勇仁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富无经业,贵在诚壹”——《史记.货殖列传》读书笔记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白圭是战国时期洛阳著名商人,有“商祖”之誉,《货殖列传》记载:白圭……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富无经业,贵在诚壹”——《史记.货殖列传》读书笔记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白圭不太讲究吃喝,也没什么特别的嗜好,穿衣服也不是非得要名牌,和大家相处融洽,打成一片,一旦看准时机能当机立断。白圭“做生意就像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姜太公一样深谋远虑,像孙武、吴起用兵那样出神入化,像商鞅那样严格执行各种规范。因此一个人的智慧如果不能根据情况而灵活应变,他的勇气不能在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他的爱心不足以判断何时该付出何时该获取,表面上很强大却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种人虽然想跟学习生意之道,但潜力不够,学也学不会,告诉他也没用。”所以天下所有人都认为白圭才是做生意的真正鼻祖。

  这里提出了商人的四项品德:智、勇、仁、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商人是否合格的标准,因为四项品德具备了,才有可能进一步学习其他的商业经营技术。

  智就是观察市场,通权时变。要灵活应变,需要把握好变与不变。不变不行,但也不能乱变。就像《易经》的易有三层意思:变易、不易、简易。其实在变化的背后,有不变的东西。比如,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家的本,企业的本,不能随便变,但管理手段可以变,做事的方式可以变。

  勇就是决断,付诸行动。对于商人来说,关键时刻,往往一念之差,出入甚大。我认为三思而后行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想得差不多就可以行动了”。有人间孔子:三思而后行如何?孔子说:“再,斯可矣!”多想也是无益,还不如付诸行动。归根结底,之所以不敢行动,也是因为把外界的成败得失看得太重。如果把内在的成长作为成功的终极衡量标准,无论成败,对企业和企业家来说都是成长的过程。

    仁,即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即有所坚守,守住最后的底线。一家公司如果没有钱,肯定活不下去。一家如果没有文化精神价值,那它活着有什么意义。不论眼下的局势如何变化不定,守定了自己的宗旨,事情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二、富甲陶朱公——范蠡

“富无经业,贵在诚壹”——《史记.货殖列传》读书笔记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古有云商场如战场,商场上的经营者就如同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能抓住有利时机,占据有利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货殖列传》记载: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

  “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范蠡成为当时的天下首富。他靠对于形势的判断进行低买高卖,而不是剥削别人发家致富产,19年3次赚到千金的资产,2次散尽救济穷困的人。他的子孙继续经营,家族的资产到达万金

  有个故事印象特别深。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讲述:朱公定居于陶,有三个儿子。朱公的二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朱公于是装了黄金千镒,嘱咐他的小儿子前去营救。大儿子听说后以死相逼要求自己去。朱公只得改派大儿子去,并写了一封信给旧好庄生。

  老大带上父亲的亲笔信和贵重礼物到达目的地找到庄生,庄生说,这事就交给我,您赶紧离开此地。庄生第二天上朝,对国君说,我昨天夜观天象,发现对我们国家非常不利,必须得大赦天下。国君于是启动了大赦天下的程序。

  但范蠡的大儿子并未离开这个国家,听到大赦天下的消息后,他心想,既然是大赦天下,也不是专门为我弟弟的,那这钱花得有点冤枉,于是去找庄生把钱拿走了。然后庄生就不干了:既然如此对我不仁,就别怪我对你不义了!

  第二天上朝,庄生对国君说,昨晚微臣经过街上,发现很多人议论纷纷,都说大赦天下不是为百姓,而是为了某个陶朱公的二儿子。国君大为震怒,问该当如何?庄生说,好办,先把陶朱公的儿子砍了,然后再大赦天下。于是范蠡的大儿子只能带着弟弟的尸首和一千两黄金回家了。

  范蠡见到儿子尸首,如庄子般大笑。他说夫妇生下老大的时候,处于事业起步,大儿子看父母挣钱艰辛,所以把钱看得很重;养老三的时候,家境已经很有改观,老三整天花钱如流水,根本就无所谓。所以,派老三去,把礼物送掉事情交代好,或许可以救回二儿子,而老大眼看花掉大笔金银,实在无法释怀,反让二儿子死得更惨。

    以范蠡传奇一生的经历,恐怕他完全能救出中子,而且肯定对长子的行事态度有足够的估计,今人无法猜度他的选择背后真正的原因……或许深谙老庄福祸之道的范蠡用这个血的教训让大儿子觉悟,从此勤劳谦虚谨慎,才使得陶朱公富过三代。

  司马迁认为一个商人,应具备的素质“智可权变,勇可决断,仁能取予,强有所守”,而商业成功的至高境界“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变化有概”。可联系当今“立足行业,努力做强,文化管理”的企业发展战略来看,重要的是“贵在诚壹”。

有个案例:

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县城昆阳镇的一个工业园区,仅一条小马路之隔,两家知名企业比肩毗邻。一家叫庄吉集团,另一家叫乔治白服饰。两家企业皆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且都是服装业起家。

  庄吉在捞快钱、赚大钱的轨道上一路狂奔,闯入了一个又一个热门行业。庄吉旗下曾拥有18家子公司。 现在庄吉令人扼腕地死了,与之毗邻的乔治白却在茁壮成长。

  乔治白走的是与庄吉完全不同的路,始终坚守在职业装领域,埋头深耕细锄。 地产热、造船热、金融投资热……任他东西南北风,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

  庄吉的覆灭、乔治白的成功,无不用鲜活的事实,印证了司马迁在两千多年之前就揭示的规律——“富无经业”,贵在“诚一”。

“富无经业,贵在诚壹”——《史记.货殖列传》读书笔记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面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意思是,能够发家致富的,不是只有一二个热门的行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富豪;财富,也没有永远固定不变的主人。善于经营、能够按规律办事的“能者”,财富会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不善于经营、拒绝按照规律办事者,即使坐拥一座金山,也可能顷刻之间土崩瓦解,一夜归零。

  “诚一”告诉我们什么呢?

  第一,除非产品生命周期终结了,否则没有真正的“传统产业”。

  司马迁在两千多年以前所提及的一些领域,迄今仍然兴旺,而且名企辈出。象周黑鸭……不就是做很传统的鸭脖子的吗?但市值200亿。

“富无经业,贵在诚壹”——《史记.货殖列传》读书笔记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说明,除非产品自身的生命周期终结了,例如曾经风靡一时的BP机、胶卷等等,这些产品因为更新换代,无论怎么做都没有市场了。否则,没有真正的“传统产业”。

“富无经业,贵在诚壹”——《史记.货殖列传》读书笔记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几年兴起物联网热,但是只是炫耀锄头好,难道不用耕田了。互联网只是工具,但许多人都拿工具当目的。

  第二,新老,多少,大小,快慢的辩证法。

“富无经业,贵在诚壹”——《史记.货殖列传》读书笔记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诚一”的意思,不是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是无论干什么,要么不做,要做就竭尽全力、专注精进,熟能生巧,巧而出奇,臻于极致,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和水平。这样,不论多么微不足道的小生意、边边角角的小买卖,都能干成大事业、作出大文章、造就大富豪。

  第三,“诚一”最为强调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做事的态度。

“富无经业,贵在诚壹”——《史记.货殖列传》读书笔记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事情是人做的,而人又是受主观动机支配的。因此能否使事情臻于极致,关键在于做事的人有没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坚持不懈、不断精进的热忱、激情、毅力、态度。

  什么是不断精进?就是精益求精、好上加好、持续进步。就是《大学》所讲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很多工作,用不着超常规、大踏步、跨越式发展,每天哪怕只进步微不足道的一丁点,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流而成江海,日积月累,必有大成。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3,每天多做一点点,一年后积少成多就可以带来飞跃,但一年中的每天都少做一点点,一年后会跌入谷底。

“富无经业,贵在诚壹”——《史记.货殖列传》读书笔记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我看来,诚一也是匠心。16年来,我习惯了头发从来都由一个发型师主理,有一次看他用纸巾慢慢擦拭剪刀,因为剪刀在节假日擦了油……让我深受感动。一个理发师对待剪刀都是如此珍视,更何况对他的作品。匠人匠心,就是如此至诚的态度……匠人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到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

    虽然世界在变,而且在以加速度变,但“诚一”这个真正经受了时间考验的基本规律,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却真理的光芒,也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毫无价值。

感恩百家讲坛李晓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富无经业,贵在诚壹”——《史记.货殖列传》读书笔记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富无经业,贵在诚壹”——《史记.货殖列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