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黑人女外教
文 / 长江七号
最近在读刘墉先生的书,昨天读到了《黑皮肤,真美!》
“每个人到这世上,就这么一生,来了就来了,无法选择,无法回锅,难道只因为投胎到黑人家,就该被歧视一辈子吗?”
不知怎地,一下子想到了10年前的那位年轻的黑人女外教。并不是因为我们曾经歧视过她,而是突然很想她。
她是来自印度的外教,不会说汉语,也听不懂汉语。纯英语授课,而且是专业课。学生们一致反应:听不懂。学校无奈,决定从高年级的学生中,选一个人充当她的助教,在课上帮她翻译。我积极应聘,欣然前往。
第一次上课前,我在心里演练了很多遍我们见面的场景,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第一次去上课,我提前20分钟到。进教室前,我在门外静静地站了一分钟,然后才推门而入。
一个白衣身影正在电脑前忙碌着,我深吸一口气,径直走到她的身边打招呼。她扭过头来,黝黑的脸上露出一口白牙,“Hi!”
我紧绷的心松弛下来,原来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年纪和我们差不了多少。
也许是想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也许是想让我们了解一下她。开始上课时,她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
“我来自印度,我喜欢中国。”说完,为了证明她真的喜欢中国,她拉了拉自己的衣角,向我们展示了自己身上那件白色绣花的中式服装,一双期盼的眼睛望向台下,“好不好看?”
“哗!”教室里响起一了阵哄笑。白上衣,黑皮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继而,有人大声说:“好看!”怕她听不懂,又用英语重复了一句,“Beautiful!”她眨眨眼睛,显然分不清这笑里面的含义。夸奖她的话,却是听懂了。
受到鼓舞,她又接着说,“我不光喜欢中国,还喜欢听中国的歌曲,最喜欢阿杜。”
“阿杜”是用汉语说的,大家实在听不懂她那蹩脚的发音,瞪着一双双迷茫的大眼看着她。她转过身,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两个汉字“阿杜”!我想,这两个字,她应该是练了很久的。
“啪啪啪!”台下响起了掌声,这次,是真心的。
因为上完课会有专车来接她,有时候车来得晚,等车的时候,我就陪她聊天。我发现,她其实很单纯,像个孩子。
有一次,车坏在半路上,要晚来1小时。她提议,让我陪她在校园里走走。
走在树荫下,她深吸一口气,“我喜欢中国南方,这里的空气真好!”我笑笑,“我来自北方,那里风沙大,一到冬天,满目萧条。比不上南方的青山绿水,四季常青。”
她眼睛亮起来,“我知道北方,北方有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总有一天,我会爬上长城!”说完,握紧拳头,挥挥手臂,向我展示她那并不强壮的肱二头肌。
她走累了,我带她就近到好朋友的宿舍休息。一进门,她非要脱鞋。我们告诉她,宿舍比不上家里,不需要换鞋的,她这才踮着脚尖走进去。
刚放学,还没到开饭时间,几个女孩子正坐在床上看动画片。画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条龙。
“龙!”她惊呼。同时,用双手捂住了眼睛。
我们猝不及防,愣了一下,互相看了看,突然明白过来。
“不怕的,这是条好龙。”我们轻声安慰她。
她慢慢放下手,眼睛却不敢望向屏幕。只是喃喃地说:“在我们那里,龙是坏的。”
我们又慢慢向她解释,在中国,龙是好的,是吉祥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
她看看我们,又犹豫地看看电视,再看看我们,又看向电视。
临走时,她谢谢朋友们的款待。走了几步,又突然转过身,“中国龙是好龙,好龙!”第二个好龙,她是用发音不准的汉语说的。
我想,就像中国小孩子看英语原版动画片,虽然听不懂,但里面的意思,却是能看懂的。同样,虽然动画片的中国话她听不懂,可意思,她懂!
圣诞节正好是周末,她邀请我和几个要好的学生去她宿舍聚会。
这段时间,我们已慢慢熟悉起来。大家商量着,该怎么给她在中国过这个洋节日。想来想去,还是包饺子最有特色。
我们从当地同学家借了面板、擀面杖等工具,又买了包饺子的食材,热热闹闹地跑到她宿舍。
她晃晃擀面杖,又摸摸面板,实在想不出它们怎么能变出饺子。
她拿出相机,“我一定要拍一些照片,让爸爸妈妈看看饺子是怎么包出来的。”我们问:“快放寒假了,你可以回家给爸爸妈妈包饺子啊?”
她忽然低下头去,没了刚才的热情。
过了一会儿,又慢慢抬起头,“机票太贵了,我到这还不到一年,还是等明年暑假攒够钱,再回去吧!”
我们这才知道,她也是参加工作没两年,因为听说中国要招外教,她又喜欢中国,待遇又比国内好,就报名过来了。
我们赶紧拉起她的手,“来,我们教你包饺子,包教包会!”
不知不觉中,她包出了一个个“丑趴趴”的饺子;不知不觉中,她的宿舍里又多了几个外教同事;不知不觉中,快乐的一天结束了……
我想,后来她一定去了中国的北方,和朋友们爬上了长城!她回国后,也一定给爸爸妈妈包出了漂亮可口的饺子!
10年过去了,现在的她也已经结婚成家了吧,是否还喜欢听阿杜的歌?现在的她,还留在中国吗,是否会给自己的孩子包饺子?现在的她,会不会陪孩子看动画片,告诉孩子,中国龙是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