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张爱玲,一个行走在文字间的寂寞灵魂

每每见与到张爱玲有关的书,就像听一首经久不衰老上海的经典歌曲《夜上海》一样,有一种魔性,总想翻开来看看。

《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张爱玲,一个行走在文字间的寂寞灵魂_第1张图片

贾月珍写的《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这本书,揭开了张爱玲显赫的身世、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伤害和不为人知情感世界的种种经历。

 她有名的一句话:“出名要趁早”,这对于一个贵族小姐来说,多少有些掩饰不住心酸。


01 奇异的月

她对月亮情有独钟,也许在张爱玲的世界里,月亮才是她最好的陪伴。

│月亮对于张爱玲,有着特殊的功用。

│每当笔墨正酣时,她都会提到月亮。

│今天晚上有月亮,稍带长圆形的。像一颗白净的莲子似的月亮,四周白蒙蒙地发出一圈光雾。

这是长篇名作《十八春》里的一段,那时候曼桢和世钧之间有着一种朦胧的感情,谁也不便挑明。同去参加一位同僚的寿宴,世钧在做了一番斗争后,终于忍不住去了,而曼桢以为世钧没有来,竟替他签了名。“两个人一个面朝外,一个面朝里,都靠在栏杆上。”于是,张爱玲给这对恋人一副如莲子一样的月亮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新奇的比喻,一个在天空中寂寞千万年的月,到了她的笔下就有了如此情韵。

《金锁记》中被月色锁定的夜晚: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青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这空蒙而潮润的月亮画,透着淡淡的墨香。如一幅散轶在历史长河中的画卷,朦胧飘逸。即使隔了渐渐升腾的烟霭,隔了月色中的几十年苍凉岁月,仿佛还能听到那一声遥远的呼唤。让人不得不对这带锁的月亮产生好奇。

她善于用月来营造氛围,她笔下的月有着总有着一种无人能解的寂寞忧伤。

02、显赫的家世.忧郁的童年

《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张爱玲,一个行走在文字间的寂寞灵魂_第2张图片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她的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李菊耦。

到她父亲这一辈已经是清末的遗少,没落的家族,徒有虚名的贵族声望,并没有给张爱玲的童年带来想象的荣光。

她的父亲叫张廷重,思想保守,永远生活在没落的家族旧规中,大烟成了他生活的必需品。

童年的张爱玲天资聪慧,父亲让她上私塾,接受传统的教育。家中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都成了她的读物。

1927年,在私塾读诗背经的同时,她就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快乐村》。

母亲  黄逸梵是位新式女性,她思想开放,去欧洲游学,她让张爱玲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父母之间为了张爱玲的教育多次争吵,最终在母亲的努力下张爱玲进了美国教会办的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

此后母亲让她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母亲在身边她曾有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父母离婚后,她的生活就陷于苦闷之中,父亲张廷重娶了孙用蕃之后,她的童年就永远没有了色彩。

她曾因孙用蕃的挑唆,被父亲毒打,被囚禁了半年,要不是奶妈的帮助,她可能命丧黄泉。

她想方设法逃出了张家,后来与姑姑住在一起。

一个带着贵族光环的女子,她的童年也逃不脱孤单寂寞的命运之手。

歌德说,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

3、因文结孽缘

《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张爱玲,一个行走在文字间的寂寞灵魂_第3张图片

成年后的张爱玲失去了家庭的依靠,走上了卖文为生的道路,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靠写作为生的女作家。

她的才华早在读私塾的时候就已经展现,从破落的贵族家庭分离之后,首先要解决的是生计。

张爱玲用自己的话说:“我们都是非常明显的有着世俗的进取心,对于钱比一般文人要爽直得多。”

她的小说《封锁》发表在《天地》杂志上,被刚刚出狱的汪伪宣传部部政务次长胡兰成看到,看到不一样的格调的文字,胡兰成很兴奋,多方打听张爱玲的情况,这个情场老手很快就俘获了一颗寂寞的少女心。

张爱玲说,在这城市里,我相信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想著同样的事情,怀著相似的频率,在某站寂寞的出口,安排好了与我相遇。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缘分,24岁的张爱玲,就这样在谈文学、谈人生的胡兰成的追求下,放下了贵族的身份,放下了所有的武装,甚至是用卑微到尘埃的姿态,接受她生命的第一次爱情。

她不看年龄,不看门第,不管家世,忘乎所以地投入。她的童年太缺少爱乐尤其是父爱。

胡兰成当时38岁,已经有家室,张爱玲即使知道了,也不理会。

他明白我的痴情,悄然一瞥,如讽嘲似垂怜,偶尔对我有亲昵的表示,我决然回避——知道自己的爱是绝望的,甘心不求闻达,也无福获得酬偿。爱在心里,死在心里。

胡兰成并没有珍惜张爱玲的这份痴情,在武汉他又姓周的护士同居,在温州他身边又多了一个叫范秀梅的女人。就是这样一个烂桃花,张爱玲还是一再容忍。

直到1947年6月,张爱玲彻底的心灰意冷,终于写了一封绝交信与他,信中写道:“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后来因为胡兰成是为汪伪政府工作的汉奸,张爱玲还因此受到牵连。

她的情感世界一路磕磕绊绊,满是伤痕。她曾经有一段对落叶的描写,很好地诠释了自己的心境:

张爱玲感觉自己就像那片落叶。那落叶也曾经碧绿过,挂在枝头展示过自己的风采。就像年轻时候的她,在繁华的上海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和文采。怎奈,一只不干净的手,将它摘走。摘走后,并没有珍惜,而是在玩弄过后,随手丢弃在路边。曾经的绿叶就这样变成枯黄的落叶,随风而起,随风而逝。

爱情是双刃剑,人总要为爱承担一些什么。张爱玲付出的毫无保留的爱,收获的是寂寞与孤独。

04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

《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张爱玲,一个行走在文字间的寂寞灵魂_第4张图片

用张爱玲自己的话说,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

的确,张爱玲的一生都很寂寞,童年母亲的缺失,父亲的粗暴;成年卖文为生,都需要她孤独应对。

好不容易迎来的人生的第一场爱以背叛告终,其实那注定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爱。

她的第二段爱情,说白了就是抱团取暖,在美国避难期间,36岁的她认识了60岁的美国剧作家赖雅,并嫁给他。

赖雅去世后,她整日幽居家中,为了防止外界的打扰,她还被迫隔一段时间搬一次家。

最后30年都在孤独寂寞中靠文学支撑下去。

法国作家狄德罗说,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贫困可能会降低人的身价,但是孤寂却可能败坏人的性格。

命运于她,没有一丝一毫特殊垂青,哪怕她是才华横溢的旷世奇才,总是让她取舍。从一出生,她无从选择地被罩上贵族光环,却要因此舍掉许多。舍掉亲情才会自由,舍掉爱情才会保有完全的自己,舍掉一些女人的特权才会有安稳的生活。

她尝过成功的甜味,也尝过落魄的苦味;尝过被人抛弃的酸楚滋味,更品尝过失去丈夫的无奈何凄凉。

尝尽人生百味,没有了世俗的浮躁,她成熟了,也超脱了。

安妮宝贝说,灵魂深处的美丽和寂寞,总是需要一个人来读懂。

“一出发即踏上顶峰,一出手即成为经典”“出名要趁早”的奇女子真正读懂她的会有谁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张爱玲,一个行走在文字间的寂寞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