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系列丨如果父母无情地嘲讽了你的梦想,请你原谅他们

文/丁幸娜

我在曾经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咨询》的课程上,遇到过两个20出头的女大学生,她们快要毕业找工作了,但一个想做化妆品的微商,一个想培育名贵的宠物狗。她们希望通过这些途径来赚钱,也已经开始尝试了,这就是她们的梦想,但她们的父母无一例外都坚决反对——希望她们考公务员或找个稳定工作。就像她们一样,如果你处在一个小地方,碰巧对体制外的某些职业感兴趣,那么一场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战争,恐怕就在眼前了。

一、子女PK父母

在职业规划的诸多案例之中,我不止一次听到了父母干涉子女的职业选择,引发激烈的对抗,在无数的冷战、热战之后,彼此都有三伤:伤神、伤心和伤情,最难受的还是伤情。

我的客户都是作为子女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我想对你们说:当你们与父母争吵之后,背地里流泪、委屈,倍感伤心,作为听众的我也感同身受。我知道,你们是多么渴望得到亲人的支持和鼓励。在情感上,多数人都不想违逆父母的想法,多数人都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多数人都想得到父母的支持,所以你们会承受不被认可的压力,承担亲子失和的内心痛苦。

有人接着问:如何才能快速改变父母的想法?我说,暂时改变不了。真的,我太清楚这一点了,你们也不要奢望我能改变他们。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双方都出于善意,为什么父母替我们做的工作选择,会和我们的不一样? 父母的工作选择基于什么考虑?

二、父母为什么会这么选择?

多数父母的职业价值观,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稳定”——主要指的是体制内、有保障的工作,公务员、国企员工、教师、会计、法官等都符合这个价值观——具体是什么职业,子女是否感兴趣,他们不怎么关心,他们最关心的就是稳定。稳定压倒一切。当然,大部分年轻人其实也不是非得不稳定、非得折腾,大多数人也认为“稳定”是好个东西(比如又稳定又高薪,又稳定又好玩);但如果“稳定”和别的什么起了冲突,他们更有可能会选择别的。

1. 年龄的因素

首先,每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改变,价值观也在不断改变。 年轻人一般都有着远大的抱负、理想主义的气质和浪漫的情怀,喜欢自由、喜欢文艺、喜欢冒险,总是标新立异,不走寻常路。毛泽东的一首词所写的那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 • 长沙》)。

但是,请你安安静静、闭上眼睛遥想一下:如果你已经到了六七十岁(甚至八九十岁),白发滋生、健康状况也大不如前,爱情、梦想、生儿育女——这些人生该经历的事,也经历了十之七八,你内心深处最渴望什么?我想,大概也会渴望安稳。我们看周围年纪大的人,一般会变得现实、变得小心谨慎,总是希望安定、希望有保障,力图规避动荡和风险。

在做工作选择的时候,父母只是把他们在这个年龄、在这个阶段的人生渴望,无意之中嫁接到了你的身上。在做职业选择时,职业价值观才是根本,才是定海神针。它的重要性远远排在兴趣、能力、性格等等之前。

2. 时代的因素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正在剧烈地发生变化。我们的父母一辈人,大多数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40、50、60后)。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他们被严格地划分为两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工作人员,待遇上那是天差地别:同工不同酬,社会地位有别,在养老、医疗、住房的保障上完全是两回事。

拿我家来说,我父亲是编制内的教师,我母亲是代课教师(后来因为缩编被动走人),两个人最后享有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他们这一代人,工作也就那几样(工、农、兵、医、教师、文艺工作者等),大学生还包分配,根本不需要他们做选择,事实上也没有那么多的可选项(对他们来说,职业规划显得有点多余了)。

所以,有编制不就是最重要了吗?正是中国的特殊国情,让“体制”和太多的“利益”挂钩,所以大伙儿都铆足了劲、想尽了办法往“体制”里钻。即使最后没有钻进去的一群人,心里也无限羡慕着体制,无限地羡慕着人家的铁饭碗——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就让子女去实现吧。你要改变父母根深蒂固的观念,就等于要去颠覆他们建立在自身经历基础上的信仰,这又有多少可能性呢?

当然,这种体制内、体制外的区别,在我们80后择业时也仍然部分存在。目前,除了北上广深,除了二线大城市,在三线、四线小城市,体制内的工作仍然是香饽饽,仍然是备受尊重,更俗一点是非常好找对象的。只不过,我们这一代人有了更丰富多彩的职业选择,同时在体制外也出现了一些成功案例(马云之类)。

总之,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和痛苦,主要来源于中国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变迁、职业的变迁,以及由此导致的思想的不一致。“体制”和“利益”挂钩的现象仍然存在,但还会存在多久呢?而我们的年轻人,还有那么长的职业生涯(远远超过二十、三十年),今天如果放弃了自己热爱的职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进了体制内、捧了一个铁饭碗,明天的发展就一定会好吗?这是父母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我有一个老乡,男,宁波人,78年生人,本科读的是建筑学。后来通过公务员考试(综合类),去了秦皇岛工作。他是科员,做办公室的文案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十年之后,40多点还呆在那里,还是拿着四五千元的工资。我跟他聊天时问,你这不是浪费了你的专业背景嘛?过去十年,那可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为了所谓的安全感,似乎赔上了太多?他也认同我的说法,但“一入体制深似海”,这十年他什么技能都没有获得,回过头来又很难在体制外再找到更好的工作了。

3. 社会阶层的因素

我们的父母,从概率的分布上来说,大部分是处于社会底层或中下层,也就是所谓的穷人。富人与穷人的差别,不仅在于父母能够给予子女的财富上的差异,还在于父母能够给予子女的思想上的不同。如果穷人固执己见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规划子女的人生,就有可能会让后代复制了自己的失败。所以,才会有一本畅销书叫《穷爸爸、富爸爸》,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幸能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能够同时接触到两个爸爸,并进行比较和辨别,最终接受了富爸爸的想法。穷人的特点是安全感不足,穷人的梦想就是能够进入体制,一次性打包出卖自己所有的劳动时间,且生怕卖不出去。

我发现,穷人的孩子如果想改变命运就更难一些,因为他们需要突破家庭的重重阻力,他们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可能来自于与父母的悖反,甚至与父母的对抗。父母一般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不愿意突破传统的做法,也正是他们的观念成就了他们的人生。

举例来说,有一档节目叫《超级访问》,采访了演员张博(新《三国》孙权的扮演者)。他说要做演员,父亲觉得他疯了;他要去考中央戏剧学院,父亲激烈地反对,认为那样的好学校他根本就考不上。但是,张博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梦想。他不但考上了中戏,而且在演艺圈走红,有了很好的发展,父亲最后也就改变了态度。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看看这个采访的视频(https://www.iqiyi.com/v_19rrns8vk8.html)

三、为什么你坚持不了自己的梦想?

1. 不够成熟和独立

在案例之中,我发现,年轻人本身不够成熟,阅历不够丰富,对于某个职业、某种前途也并不怎么坚定,也没有多少的尝试和探索,所以在面对父母软硬兼施的干涉时,缺乏足够的底气去对抗,最后也就动摇和妥协了。敢于对抗,那是要有热爱、要有见识、要有勇气的。

他们也会来求助专业人士,也会做职业规划方面的咨询,但毕竟是少数的。即使给了他们正确的意见,他们也不一定会坚持。

2. 没有独立的财权

没有独立的财权就没有独立的决策权。发生分歧的时候,父母的一句话就可以否决你:“你可以继续坚持你的意见,但我不会出钱。”很简单,只有经济独立了,腰杆子才能硬,否则一定会处处受制于父母;而实际上,父母本身也会受制于金钱的窘迫,从而不得不否决你的梦想。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30出头的客户。她工作了几年、赚到了20几万,也结婚生子了,但小夫妻两个的工资都存在女方父母那里。她不喜欢目前的工作,所以想申请去英国念个硕士学位,这样可以再换一份更适合的工作。但父母认为30多万的留学花费太多,直接给一票否决了——因为父母也不是有钱人,这个数目对整个大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我们也可以看到,实际上父母也有父母的难处,他们需要考虑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特别是在有几个子女的时候,还要考虑金钱在子女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很多的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都会受制于金钱:你越有钱,你就越自由

4. 没有像样的成果

如果一个年轻人足够成熟、足够独立,经济上也靠自己,父母就不会干涉了吗?我看也未必,最主要的还是看你能否拿出成果来。没有成果,你自以为的“成熟独立”,在他们看来无非就是一意孤行、固执己见罢了。

千万不要自不量力,试图用语言去改变他们。真要说到讲故事、说道理,他们的话会比你再多三箩筐。根据我的经验,沟通、吵架、说服等流于口舌之争的方式,在现实里面收效甚微。观念的事情,不能靠舌头来解决,只能用事实来证明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事实胜于雄辩。如果你真的取得了业绩、取得了名声,或赚到了钱,绝大多数的父母也就闭嘴了。但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年轻人,大多数还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委实也拿不出像样的成果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暂时说服不了父母的原因。

为什么“事实”会胜于“雄辩”?因为在父母的干涉里,实际上也隐含着父母的种种担忧:他们怕你能力不足、自我高估;他们怕你坐失良机、浪费青春;他们怕你还不明白社会的种种残酷,在现实中撞得头破血流,但还是一事无成、追悔莫及,最后落了个衣实无着、晚景凄凉……只有事实而非雄辩,才能把父母的担心和疑虑都消除了。

既然如此,请做一个“行胜于言”的人吧。请暂时默默忍耐亲子失和的痛苦、承受不被认同的压力吧,请在“黑夜里梦想着光明”、“在悲伤里忍受孤独”,请燃烧你无尽的力量吧!(《深海》歌词改编)相信总有一天,你能拿出成果来。

总之,如果父母无情地嘲讽了你的梦想,请你原谅他们。我深深理解你的压力和痛苦,但这也许就是梦想的代价,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要解决这个问题,请牢记这个硬道理:务必完成自己的经济独立,变得日趋成熟,并拿出自己的成果来。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约翰•多尔(风险投资大师)的一句名言:敢于孤独,敢于伟大。借此机会,将这八个字赠给在梦想路上前行的你们。

以上仅仅是一己之见,各位是如何认为的呢?欢迎留言补充。

【原创申明】本文属于原创作品,本人申明保留著作权和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引用或出版。如有需要请先联系本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涯系列丨如果父母无情地嘲讽了你的梦想,请你原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