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关系思考法】如何在一个全新的、陌生的领域快速成为专家?


【模型↔关系思考法】如何在一个全新的、陌生的领域快速成为专家?_第1张图片

核心基础:模型

行业特性,行业名词术语(模型),行业前规则,行业风险

首先搞懂行业内独有的一些专业名词术语的含义,这些是基础。

比如餐饮行业的翻台率、开台率,电商的GMV、SKU、SPU;

通过互联网文章,网站,了解行业的趋势和动向、竞品分析等。

根据PEST分析模型了解企业的外部环境,建立企业所处行业的相关政策、行业规范的认识;

了解行业的市场规模、产业链上下游情况,建立宏观认识;

分析头部玩家,对他们的产品做竞品分析,分析竞争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学习竞品,通过抄袭竞品和模仿竞品相似的功能,快速完成产品框架的设计。

向同行业最优秀的人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丰富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和产品需求。

关系

行业的现状(what)涉及方方面面,弄清前因后果、之间的关系。

明确目标(why),快速了解行业的目的是什么;

如何快速(how)到达目标。

比如我想知道下儿童在线教育的发展情况,这就是一个具体的目标,目标明确后,可以围绕目标陈列框架,按框架填充内容。

进入新行业的五个步骤

步骤1:找到行业框架

知道应该做哪些事情,从哪些事情开始做。

步骤2:能力重组

把过去所在行业的工作能力做一个梳理。有哪些能力可以用,就拿过来继续用,有哪些能力不能用,就果断淡化掉。这样才能快速地进入新行业。

步骤3:面对问题,针对性学习

经过上一步的“能力重组”,我们基本上摸清楚,面对新行业,我们能力范围了。知道哪些工作是自己可以胜任的,哪些工作是自己暂时无法做到的。

那些无法做到的工作,就需要我们针对性地去学习。

步骤4:成套使用方法论

学习一个东西的目的,是用起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等,都是在告诫我们这个道理。

并且面对工作越来越分工的今天,碎片化学习到的东西,完全不能够对抗时代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把每学到一个东西,就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内。而不是收集到一个宝贝,就塞到自己的宝箱,毫无章法和次序可言。

这样,在我们真正面对对应的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知识体系的组合,拿出一整套方法论,而非零散使用,毫无章法。

步骤5:精进迭代

这一步是必须的!

针对一套方法,精进迭代的过程,可能是几个月、几年、甚至是一辈子。这就是为什么医生这个行业,医生年龄越大,医术会越高明。他们针对各种病历,在每天的就诊过程中,每看一次,就多了一次对病历的理解,也就多了一种针对性的方法。

这个方法,对于我们普通人,也同样适用。

很多行业的资深人士,之所以资深,就是他们看到的比你多,知道的方法论比你多。你以为的“惊人的好点子”,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是常识

所以,当我们针对新行业所形成的知识框架后,在面临每次问题的时候,用整体性解决方案来应对问题,并且在每次解决问题之后,要对知识框架做反思,精进有效的部分,舍弃那些我们原先感觉有用,实质是纸上谈兵的部分。

经过数月、数年的精进迭代,新行业一定会有我们的一席之地,甚至进入行业的前20%。

通过这五个步骤,让我们快速学习到新行业框架知识,最快速地入门,并在后面的工作中,用精进迭代的方法,让自己步步为营,在新行业有自己的位置。

1万小时的锤炼:学习→模仿→创新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所谓,天才未必可以复制,但是成功一定可以模仿。事实上,我们今天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过去做得更好。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快速在某个领域建立口碑呢?

一、 通过模仿迅速入门,并建立基本的自信心

在MBA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管理能力最常用的训练之一是模拟演练,通过大量真实的商业案例,由学生进行分析和决策,然后由老师给予反馈。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模仿管理者进行决策的过程,而未必一定要成为了CEO才去做。

面对新的领域,千万不要觉得“只有万事俱备,才去行动”,也不要觉得“自己一窍不通,不敢尝试”。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模仿那些成功经验迅速入门,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基本的自信心。

具体来说,步骤有三:

1、观摩和学习“海量知识”,并且总结其中的规律,做到有章可循。

当我们想在某个领域有所作为,尤其是陌生领域时,首先要做的是了解一切可以了解的该领域相关的内容,让自己曝露在“足够大的量”里。

学习的途径可以是书籍、是视频,或者是优秀案例和范本。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变化和传播都特别快,学习和知识更新就变得特别重要,也更加便捷。

无论我们正在或者将来要从事什么,“知识管理”都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当我们确定想进入一个领域时,哪怕没办法靠“时间”取胜,也可以靠“量”获胜,从而厚积薄发,后来居上。

2、模仿的精髓在于重复,通过不断地重复,对适用性给出初步判断,并且建立基本的操作能力。

学习是知识输入的过程,而重复是知识输出的第一步。任何一个新领域,在“牛逼”之前,都要经过大量的重复训练,连那些天才也不例外。

重复是对抗记忆遗忘的非常好的方式,并且会不断深化我们的理解。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重复前,必须仔细挑选重复的标的。

如果我们去模仿一个糟糕的对象,自己也会变得糟糕。不过,因为我们前期已经做了足够的知识积累,从中挑选出一个适合又成功的范本,相信不是难事。

二是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并且不要有中断。

谭元元在某次访谈中这样说过:“比如你一个星期休息两天,但你如果超过两天,第三天你就会觉得什么东西不对劲了。

每天训练,肌肉对于你的动作产生记忆,形成自然反应。一旦你停下来,这种肌肉反应马上就减弱了。所以舞蹈最辛苦的不是动作,是日复一日,重复做着已经做过无数次的动作。仅此而已。”

3、更高级的模仿是一个“分块练习+加入初步思考”的过程,即通过领域细分,个个击破,进行模仿升级。

模仿不止于重复,否则也只是一个合格的“搬运工”而已。

当我们积累到一个熟练的阶段时,要学会对领域进行细化和“分块”(比如分成不同的维度、角度和区块等),并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演化,再与范本比较,找出差异,进行调整和再次演化,在对比中不断升级自己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沉下心,认真感知它的内部结构和起承转合,形成自己的初步思考,不断调整、优化,达到“照个葫芦就能画个瓢”的程度。

二、通过定位建立特色,在一件事上做到极致

如果认真研究那些成功案例,我们会发现那些“天才”并不一定在所有领域都“高人一等”,他们往往是在某一件事上做到极致,在某个点上表现得尤为出色。

模仿必须升级为特色,才能帮我们建立领域和行业的口碑。

1、选通过从外界获得持续、有效的反馈,找到自己的定位,复制出带有自己标签的成品。

从模仿到定位,是一个阶段的变化,这个过程中,自我的思考格外重要。所谓“当局者迷”,我们可以把从外界得到的反馈同自身的热爱相结合,从而得出在新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定位,并且专注其中。

不论是阿里巴巴淘宝,还是腾讯小米,都不难发现“山寨”的影子,但是它们都通过升级式创新,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模仿是我们进入新领域的捷径,但是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进行创新,打造带有个人标签的特色。

2、持续不断的努力并不比天资易得,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就像那句流行语说的,“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所有天才或者成功人士的光环背后,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付出。

一个百万粉丝的大V在最新的微信里讲了一个自己的经历,在接到韩寒《独立团》约稿时,她感受到了“书读得不够透,却要假装博学的拧巴感”。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花了一个多月,把准备写的那个历史人物的所有史料搜集、重读,自己动笔整理他的年表,画人物关系图,连读书笔记都写了4大本,吃饭走路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个人物和稿子,简直比情人还粘人。

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一切可以实践的机会,“哪里有活哪里就有我”,每天画图、写评论、制表、打球、阅读……不论你想做什么,永远不要停止练习和成长。

3、不断尝试高难度的挑战,在“学习区”练习。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三个圆形区域:

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

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

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

我们必须把自己放在“难度稍微超过自身现有能力“的环境下,才能通过克服这个挑战,实现自身进步。

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运动员,而不仅仅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因为业余爱好者只会做自己觉得舒服的早就熟练掌握的事情,而职业运动员会主动把自己置身于各种不舒服的情况或者不利条件下,挑战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结果,职业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当然远远高于业余爱好者。

回顾一下自身,哪些是自己已经做得很好的了,转而去挑战那些更为艰难的训练。

三、建立自己的品牌,延伸发展边界

其实,如果能够严格地完成相关的海量积累和深入实践,大部分人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某个领域,不说优秀,至少做得不错。要想建立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品牌,还有两点非常重要。

1、不管真实实力如何,保持自信的气场。

那些行业顶尖人物和成功人士,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非常强势,充满自信,让人直觉对方肯定非常厉害。

但气场这种东西从来不是天生的,靠的是后天的积累和阅历,也可以通过外在装饰进行“复制”。

抛开内在的实力和心理的强大,一个人可以通过妆容、衣着、走路和说话的方式等等,打造一个自信的外表。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注重形象管理,学习一些基本的礼仪,并且反复练习,直到自信和优雅成为一种习惯。

2、拓宽人际交往,延伸发展边界。

品牌建立毕竟不等同于单纯的专业钻研和精进,它同时代表着一定的影响力,需要在某个领域产生号召力。

那么,进入这个领域的圈子和相关团体中就变得必不可少。协会、论坛、研讨会、产业会……等等,都是我们需要经营的一部分,或者是我们领导团体需要经营的一部分。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方式,不管愿不愿意,我们都得花费时间在社交上。

因为只有深入到群体中,才能得到更为迫切和重要的信息,才能从更大的社交池中得到学习,才能发现更多可能的机会和合作,才能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从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参考资料

https://new.qq.com/rain/a/20200604A04TB000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946115349.aspx

你可能感兴趣的:(【模型↔关系思考法】如何在一个全新的、陌生的领域快速成为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