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茶叶的发展

据《华阳国志•巴志》载:“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其中的“香茗”,即指上好的茶叶,而“园有”,则说明“香茗”是源于人工栽培的茶叶,并非野生茶。怀化把这种人工园圃栽植的茶叶称为“园茶”。乾隆《黔阳县志》“邑产皆圃中树艺,谓之园茶”;道光《晃州厅志》“圃中种者,谓之园茶”;道光《芷江县志》“茶,山野多种植,园中者谓之园茶”。
《巴志》记载说明,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时期,南方巴国已经出现茶叶人工种植。巴国区域,“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因为贵州的简称为“黔”,所以一直以来,人们普遍以为《巴志》中所说的“黔”是指贵州。其实不然,此处的黔,实际上应该是指楚国黔中郡辖地,当然也包括今贵州铜仁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但是主要区域在沅水中上游怀化地区和酉水下游区域,怀化沅陵县是楚黔中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郡治在沅陵窑头。汉代废黔中郡,设武陵郡,置沅陵县,怀化东北大部地区包括沅陵县隶属武陵郡,隋开皇九年(589)置辰州,治沅陵。而贵州之称“黔”,是在唐代设立黔中道,置黔州郡之后。《巴志》作者常璩是晋代之人,他编纂《巴志》时,黔,还是楚国黔中郡辖地的专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认为“秦汉之黔中,实在(辰州)郡境”,辰州府和沅陵县的旧志中,多次提到“(沅陵)颇与巴渝同俗”,所以可以依此推测,春秋战国时的黔中地,应该和巴国一样,已经开始对茶叶有了人工种植栽培。上世纪80年代前后,湖南省考古人员在黔中郡治故城沅陵窑头战国墓中,出土了一对茶杯和一块茶盘,说明在战国中早期,饮茶已经成为黔中郡上层或富豪人家的日常生活。开圃园,种香茗,当是常见之景象。长沙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陪葬物中,有茶叶陪葬清单,说明湖南在汉代,茶叶既然已经作为陪葬物出现,则饮用应该已经相当普及,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必然促进茶园扩增和茶叶生产。而沅陵作为长沙国的侯国,也定然为满足朝贡的需要,会努力加大茶叶生产。因为汉以前茶叶生产资料阙如,上面所述怀化茶叶生产之历史,乃为综合各种文献和考古材料推断出当时的一般生产情形。
怀化茶叶在古文献资料中出现,主要集中起迄于晋唐这一历史阶段。西晋《荆州土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汉朝建立之初,改黔中郡为武陵郡,治溆浦。《荆州土地记》中的武陵七县,涵盖了今天怀化东北部的主要产茶区县。毫无疑问,这个时期,怀化及其沅陵县,已经成为湖南的主要茶叶产地,沅陵茶叶美誉度,在三湘四水开始传播,如非如此,唐魏王李泰编纂的《括地志》(亦名《坤元录》),也不会征引到“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的资料记载。
怀化地属荆楚,民间崇巫信鬼,很早就有了原始宗教信仰,在怀化市压祖山、荆坪、高坎垅,黔阳龙船塘、靖州斗篷坡,新晃白洲滩,麻阳火车站等旧新时代遗址,以及沅陵、芷江、靖州、辰溪等诸多商周遗址,都出土了各种原始宗教信仰特征明显的随葬品。说明怀化在道教作为教派形成以前,就已有了道教的雏形。三国两晋时期,怀化道教兴起,隋朝,沅陵道教得到较快发展,城乡均有道观兴建,二酉山成为道教的第二十六洞天,《明统志》上有“第二十六洞天大酉山在辰州”的记载,其中“大酉山”即沅陵县西北三十里的二酉山。传说著名道教人物善卷、张果老、叶法善都曾在这里修道。二酉山是隋唐怀化道教全真派的集中活动场所。全真道士追崇清静无为,远离世事红尘,因为喝茶可以清心轻身,故而道士羽客可以食无糜而不能饮无茶,因此各道观都有在道观内外开垦茶圃,种植园茶的习惯。《沅陵县志》称,隋朝年间,在二酉山修练的道士,专炼内丹,服气养生,“辟谷不食以年计”,只吃自己种的瓜果和茶叶。在山上诸多道观遗迹旁,现在均可发现古茶园遗址的存在。
晋及南北朝时期,中原大南迁避乱,佛教传入沅陵,各大山头,宗派林立。本土道教亦根据道巫的需要,在祭词咒语中随意加引佛教各派经文,弄得佛道相杂,与巫难分。贞观二年(628),唐太宗李世民下旨,在酉水和沅水汇合处的沅陵县城西麓虎溪山修建龙兴讲寺,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佛教传播人才。寺院落成,以茶叶装藏,僧人在寺院外荒坡开辟僧茶园栽种园茶以供寺院用度。后来沅陵境内佛教寺庙遍布城乡。由于僧侣坐禅戒酒,需要喝茶提神,于是效法龙兴讲寺,在寺庙周围开辟茶园,解决饮茶之需。香客信徒,上庙拜佛,也多以茶叶作贡品。民间传说,龙兴讲寺每遇新修佛像,皆以茶叶为装藏。1960年代中期,寺庙佛像被作为“四旧”砸烂,龙兴讲寺每座佛像肚中,的确都装满了茶叶,可见传说不虚。唐代龙兴讲寺僧侣种茶用茶,可谓孕育了茶禅文化的坯胎。
道家与僧侣对茶的嗜好,拉动了怀化茶叶的需求,使得这里的茶叶,在陆羽撰写《茶经》,“天下益知饮茶之前”,就已经颇具名气,唐玄宗开元年间,辰州碣滩茶成为贡茶。据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沅陵县志·木茶》载:“唐·权德舆作《陆挚翰苑集》序: 邑中出茶处多,先以碣滩者为最,后界亭茶盛行,极先摘者名曰毛尖,今且以之充土贡矣。”唐代杜佑《通典》亦有沅陵之邻县永顺芽茶入贡的记载。这都说明,怀化茶叶在唐代已成贡茶的事实确凿无疑。唐代有专门的贡茶院,负责对各地名茶的管理和征收,每年需求的数量非常庞大,质量也非常之精,这都极大促进了怀化茶园面积的增长和茶叶品质的提升。
唐末至五代后唐,怀化茶叶进入一个更大的发展时期。唐昭宗乾宁三年(896),马殷在任潭州节度使及武安军节度使时,听从部将高郁的建议,把茶叶生产和销售作为富民强军的主要经济来源,用湖南特产茶叶,一面向朝廷进贡,争取地位提升和稳固,一面把茶叶大量销往北方市场,用以雄厚地方经济实力。因敬献茶叶有功,马殷不断受到朝廷赏识,后梁开平元年(907),梁帝朱温封他为楚王。马殷令辰州岁以贡茶。后唐灭梁,马殷与后唐修好,继续用茶叶岁贡不断,不久又被封为楚国王,成为后楚的立国之君。马殷立国后,继续坚持把茶叶生产经营作为富国强兵的国策,下令所属各州县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旧五代史·梁记》载:“湖南岁贡茶二十五万斤”,而《唐书·刘建锋传》载:“马殷使民得,自摘山收茗,算募高户,置邸阁,居茗,号八床主人,岁入算数十万,用度逐饶”。史书记载,这一时期湖南的茶叶,销售和产量基本持平,甚至供不应求。马殷虽每年上贡茶叶25万斤,但实际征收数量远不仅此。他将征收上来的茶叶,除了进贡,还在汴梁、襄、唐、郢、复等州大举开设邸店,进行茶叶的批发零售,甚至还把茶叶销售到了北方契丹人的手上,每年收入居然以百万计,由此实现了国力雄厚。当时怀化为完成茶叶产量,不但大力新开茶园,甚至山中野茶树也被纷纷砍到摘取。可见有唐一代,怀化及沅陵的茶业生产,是多么空前兴旺。
我国茶史上历来有“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茶叶是湖南经济作物的大宗,怀化继续位列茶叶主产区方阵。《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沅州卢阳(今芷江县)、麻阳两县共产销税茶371斤,辰州之沅陵、辰溪两县,共产销税茶2339斤。此二州四县,今俱为怀化辖地。
宋代的茶生产和茶文化,都进入一个兴盛和繁荣时期。北宋蔡絛《铁围山丛谈》云:“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宋史·地理志》亦记载“荆湖南北路,有材木茗荈之饶”。宋代兴起的斗茶之风,也由京都传入,其遗风至今在怀化的一些县市流传,如沅陵碣滩村所在北溶乡、界亭所在之官庄镇,每年新茶做出,民间既有邀约左邻右舍之人至家品茶、评茶,用山歌形式品评各家新茶质量之高低的习俗。因为宋朝出现和兴起茶马交易,怀化边茶贸易日益兴隆,通往贵州四川的古驿道上,经常出现络绎不绝的茶商马队,托着黑茶,缓缓行进,留下许多茶马古道的传说。
为鼓励湖南茶叶生产,加大边茶储量,乾德元年(963),宋太祖赵匡胤下旨“免湖南茶稅”,怀化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沅陵成为当时湖南五大产茶区之一。《宋史·食货志》云:“荊湖岁课茶二百四十七万斤。后茶法屡变,岁课日削,荊湖二百六万余斤,茶出潭、岳、辰、澧州。”为应对需要,当时潭、岳、辰、澧四州,出现了大量“以茶为业”的茶叶种植专业户,有的种茶大户年产茶叶上万斤,少者也有三两百斤。北宋末期,全国茶叶重心向东南一带转移。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唐以前茶,唯贵蜀中所产”,明冒襄《岕茶汇抄》说江南之茶,“宋人最重建州”。由于这个时候人们喜欢喝福建东南一代的茶叶,于是怀化西南一带茶叶生产滑坡,市场萎缩,所产茶叶,主要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价贱伤农的现象,许多茶农不再愿意从事茶叶生产,导致一些茶园开始荒芜。
虽然宋代怀化茶园面积缩减,产量下降,但茶的质量仍然和东南地区的闽茶不相上下,所产绿芽,仍位居贡茶方阵。《文献通考》载:“双上,绿芽,大小方出岳、辰、澧州”,其中的“双上,绿芽,大小方”,均为宋代有名的贡茶。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泸溪县志》“园茶,采于谷雨时,颇似闽产”的记载,可以发现,怀化在宋代不仅保证了贡茶声誉,又大胆采用新工艺,使之适合时人的茶饮口味,在闽茶独霸天下之时,跻身贡茶序列,实为难能可贵。
元代,饮茶习惯在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普及,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因为主食乳酪,日常生活离不开茶,无茶则困以病。为加强茶叶对西北市场的供给和管理,朝廷设立榷茶提举司,实行茶叶专卖。据《元史·世祖·成宗·顺帝纪》记载:至元二十三年(1286)二月,在湖南设立潭州、澧州榷茶提举司。怀化所产茶叶,需由榷茶提举司发给茶引方能外销,销量受到控制,亦影响到产量降低。元贞元年(1295)二月,裁撤了潭州、澧州榷茶提举司,但是38年后,顺帝即位,于元统元年(1333)十月,恢复设立湖广榷茶提举司。怀化茶叶产业,随着朝廷茶叶政策的变化,也出现了多次升降反复。
明朝因袭宋制,继续实行茶易马法,茶叶需求量很大。为即减轻茶农劳役,又提高茶叶产量,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下诏,令“岁供上贡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这一政令,对怀化茶叶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散茶生产技法快速在民间普及蔓延,一些新的贡茶、名茶得以诞生。会同的红碎茶、芷江的西晃山茶、辰溪的上赛野茶、靖州的二凉亭茶、会同的船福州茶等,纷纷成为新的贡品茶。沅陵碣滩茶、界亭茶、溆浦顿家山茶、泸溪(时属沅陵)茶、黔阳茶等,也被载入明代的《本草纲目》等茶书医著。
由于湖南茶多价廉,吸引很多商人以及边境少数民族茶贩入境走私茶叶,虽然对地方而言,茶叶生产得到促进,尤其是沅陵县官庄边销黑茶,趁着这个机会得到很大发展。但是于国而言,以茶易马战略利益也受到不小损失,所以到了成化年间,有不少朝中大臣要求限制湖南茶叶产量,禁绝走私。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成化二十三年(1487),御使李枏请禁湖茶,大臣意见不一,后经户部折衷议决:“以汉中保宁茶为主,湖茶佐之,各商中引先给汉川,毕乃给湖南。如汉引不足则补以湖引”,这个方案报上去后,得到宪宗皇帝的批淮。这一政策,对湖南以及怀化的良好茶叶生产局面造成了显而易见的破坏作用。此后多年,怀化茶叶生产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明代末期,由于战乱灾荒不断,怀化茶叶生产更是日渐衰落。
清初,我国茶叶再度风靡世界,平均每年出口量达到千万担以上。湖南茶叶生产迅速恢复,怀化各县凡宜产茶处,无不开园种植,沅陵的沅河酉水两岸,以及乡镇丘陵山谷,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茶园,谷雨时节,采茶之男女老少,漫山遍野,歌声委婉,风情别具。然而,鸦片战争后,国际茶叶市场被印度红茶及日本绿茶逐年瓜分,中国茶叶销售遭受历史上未有之冲击,光绪十四年(1888)曾国荃在奏疏中称茶叶贸易“以至十商九困”,整个国内茶业一遍凋零,怀化也不例外。为鼓励茶农生产,政府采取了一些奖励措施。光绪二十三年(1898)四月,芷江县署动员全县大规模栽种茶、桐、杉等树,规定富户植树万株、贫户植树3000株者,奖匾额一块;富户植树5000株以上、贫户植树1000株以上者,奖给花红;违者则罚款或惩办。
民国元年(1912),废除贡茶制度,怀化制茶传统工艺开始受到零落,茶叶品质大幅度下降。1924年,湘西巡防军统领部通令各县开办茶叶讲习所,规范茶叶种植、采摘标注和制作工艺,千方百计提升茶叶质量,并严令如有阻学者,以军法从事,有效遏制了怀化茶叶产量和质量的下滑态势。1929年春季,凤凰陈玉鍪师长派茶叶讲习所学生10余人到沅陵,采用新工艺制作春茶,做出的茶叶,品质和香味,都与龙井茶不相上下,为沅陵茶叶振兴起到一定推动作用。1930年代,沅陵全县茶园面积达到3.13万亩,年产干茶504吨,其中红茶500吨,大部分销往苏联,每年出售茶叶收入10万元(银元)左右。排名湖南省第四位。抗战时期,茶叶销路受阻,国民政府又压低茶价,茶农出售0.5公斤茶叶,仅能买回1公斤大米或0.4公斤食盐,被迫毁茶种粮,茶叶生产日渐衰弱,销售也转为内销,整个茶叶市场萎靡不振。1949年初,境内各县茶园面积仅存1.11万亩,产量170吨,亩均28.6公斤。而向以湘茶大县著称的沅陵,则全县仅有茶园面积0.42万亩,产量109吨,平均亩产26公斤。
新中国成立后,怀化茶叶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1949年10月25日,成立中国茶叶公司,对全国各地茶叶进行统购统销。12月,怀化各县决定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支援国家建设,出现垦复荒芜茶园热潮。当年,沅陵垦复荒芜茶园469亩,新辟茶园1416亩。为鼓励茶农多产茶,产好茶,各县先后建立起茶叶生产合作社,发放贷款,实行奖励政策。茶农每交售毛茶50公斤,供应大米14公斤或稻谷20公斤。1950年,怀化产茶县份,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春茶、夏茶和秋茶收购任务。其中沅陵产茶110吨,产量比1949年提高了9吨。其中绿茶以内销为主,红毛茶则集中运至桃源沙坪外贸茶厂,精制成红砖茶,装箱交省外贸部门出口。1957年,整个怀化地区茶园扩大到1.98万亩,产量达到409.45吨。
1960年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曾一度出现毁茶种粮现象,茶园面积和产量急剧下降,幸存茶园也因无人管理,出现大面积荒芜。1961年,沅陵全县荒芜茶园6923亩。1962年,怀化全区茶园面积1.72万亩,总产量221.2吨,比1957年下降45%,几乎减至建国前水平。10月,落实贯彻湖南省茶叶学会会议精神,研究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提高茶叶品质的问题,各县农业部门开始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向茶农传授种茶和制茶新技术。翌年春,沅陵率先推行红、绿、青茶,采一芽二三叶,夏秋茶采一芽二叶和相应嫩质对夹叶的茶叶采摘标准,茶叶产量和质量都出现明显提高。1964年,落实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发布的收购农副产品奖售标准,茶叶按收购价款每100元奖售原粮32.5公斤,化肥40公斤,棉布30尺。茶农积极性得到保障,学习种茶制茶热情高涨。为满足茶农需要,芷江县还专门从上海、浙江、广东、湖北及黔阳地区聘请155名技术人员到本县农村,开展茶叶、水稻、棉花、柑橘栽培技术指导。1965年,全区茶叶产量回升到420.95吨,其中沅陵、溆浦两县茶叶占到80%。
1970年,兴起社办企业,茶叶生茶受到重视,怀化全区建起茶场234个,茶园面积达2.07万亩。1972年总产量达到558.15吨(11163担),首次突破年产茶叶1万担历史。沅陵红星知青茶场将精心制作的新茶寄望北京,向毛主席献礼,得到中央回函,称新茶“品质甚佳”。是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访华期间,向周恩来总理问起碣滩茶,碣滩茶由此开始引起重视和关注。1973年7月,沅陵县北溶公社党委组织3000劳力,在碣滩15座山峰和18条沟谷中垦复老茶园和开辟新茶园共2000亩,种植茶果种子6000斤,并从各生产大队抽调200青壮劳力组建碣滩茶场。1979年,怀化全区茶叶产量上升到10.0285万吨 (20057担),第一次突破2万担。
1980年,各县在继续不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的同时,还开始关注茶叶品质改良,主攻低产茶园的改造。9月8日,湖南省农业厅举办湖南首届名茶评审会,沅陵选送的碣滩绿茶,被评为湖南优质名茶。并在此后连续10多年都被评为湖南省优质名茶,直到1998年结束名茶评审。是年,茶叶管理体制放开,茶场实行专业户承包或联户承包经营,一部分改为以户经营。1985年,中共怀化地委提出“农林并举”战略方针,鼓励、支持兴办各种林场、果场、茶场、药材场,发展庭院经济。境内迎来茶叶种植生产新的高潮,茶叶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湖南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全国著名茶叶专家刘先和,帮助指导碣滩茶场成功研制生产出名茶——“碣滩茶”。1989年5月16日,碣滩茶代表湖南优质名茶参加全国第二届部级名茶评比,荣获国家农林渔业部颁发的银杯将。1991年,碣滩茶再次荣获国际茶文化节金牌奖,年产300多吨,出口日本、美国、斯里兰卡,被誉为中日友好茶。碣滩茶的品牌效应,带动沅陵其他民营企业开发名优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1991年开始,沅陵多家品牌茶叶,如齐眉翠峰、柳林绿波、干发牌碣滩茶、凤娇牌碣滩茶、凤姣牌碣滩茶、皇妃牌碣滩茶等,先后在全国名优茶评比及世博会展销中夺得金奖、银奖,奖牌总数近百枚,茶叶品类涉及绿茶、红茶、黑茶、白茶多个系列。
进入新世纪,碣滩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产量和质量突飞猛进。2000年,沅陵五强溪库区获准试点生产有机茶,成为湖南全省四个有机茶生产基地之一。2001年,朱容基总理视察怀化时,品饮了沅陵官庄毛尖茶,称赞说“官庄毛尖真好喝。”此后,沅陵下大力气狠抓有机茶生产和认证,红星茶场生产的碣滩有机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远销海外。作为中国生态有机茶主产区,先后获得欧盟IMO、美国NOP、日本JAS和国家环保局OFDC等有机茶认证及绿色、无公害认证。沅陵县先后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被中国茶叶学会评为“中国名茶之乡”,被湖南省茶业博览会组委会“十强生态产茶县(市)”、“十大安全放心品牌”,被中国(名山)茶乡旅游发展研讨会”选为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沅陵无射山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茶文化名山”称号。官庄辰龙关十里茶廊被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评为“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入围湖南省“十大最美茶叶村(茶园)”。2011年3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文批准即日起对“碣滩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意味着“碣滩茶”从种植加工、生产经营、质量特色、知识产权等全方位获得立法保护。2014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碣滩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怀化市首枚茶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碣滩茶在米兰国际世博会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成为中国优质绿茶顶尖产品,被誉为“中国高端绿茶的杰出代表”。
新的世纪,沅陵突出茶叶特色农业主导地位,采取多种奖补措施和优惠政策,大力加快茶叶基地开发,促进全县茶叶生产成规模,上档次,先后引进湖南碣滩有机茶公司年产万吨茶叶加工及400吨茶叶精深加工、湘丰干发公司茶叶产业园、湖南紫艺茶业年产5000吨黑茶生产线等项目,扶持培养起官庄干发茶业有限公司、湖南沅陵碣滩茶业公司等一批本土龙头企业。各县在不断增开茶园,引进战略投资的同时,还积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不断探索和改进新的制茶工艺,使得怀化茶叶在品质上取得飞速突破。2015年8月,干发牌碣滩银毫茶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这是迄今中国茶叶品牌最高的荣誉奖项。同时,为了实现茶农增收、茶业增效,促进怀化茶产业健康发展,怀化市委、市政府加大碣滩茶品牌整合,将“碣滩茶”作为全市茶叶公用品牌进行精心打造。为整合茶叶品牌资源,打造“碣滩茶”区域公共品牌,促进怀化市茶叶产业健康发展,2017年5月16日,怀化市召开农产品品牌建设暨“碣滩茶”品牌整合大会,沅陵县碣滩茶场、湖南省辰州碣滩茶业有限公司等28家茶企获准使用2017年度“碣滩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扩大碣滩茶品牌宣传,怀化市又在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推出“千年贡茶,怀化碣滩”公益广告,并以碣滩茶为题材,在全国重金征集“千年贡茶,怀化碣滩”原创小说。沅陵县组织力量开展对茶文化研究,先后出版《沅陵碣滩茶韵天香》《无射山在沅陵》等书籍。还不断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节庆活动,以旅游拉动县域经济,先后举办了中国·武陵山(沅陵)首届生态茶文化旅游节、中国·武陵山(怀化·沅陵)第二届生态茶文化旅游节暨中国·沅陵传统龙舟国际邀请赛、湖南省首届群众性龙舟赛怀化沅陵分赛暨中国•武陵山(沅陵)第三届生态茶文化旅游节、大茶网杯沅陵碣滩茶“茶王”大赛、怀化·沅陵碣滩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每次节庆,都安排开展万人品茶和茶叶展销活动,实现茶旅深度融合,取得很好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社会效益。2018年,怀化全市茶园面积达到20.8万亩,茶叶年产量1.02万吨,年综合产值15.9亿元。其中沅陵全县茶园面积15万亩,年产茶叶8000吨,年综合产值10亿元,分别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72%,茶叶总产量的80%,年综合产值的63%。“碣滩茶”成为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共品牌。

你可能感兴趣的:(怀化茶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