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研读》191:孔子世家(七)


          孔子世家(七)


《<史记>研读》191:孔子世家(七)_第1张图片


鲁哀公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为政之道在于选臣。”季康子也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要举荐正直的人,那样枉法的人也会变得正直。”季康子时常担心盗贼,孔子说:“如果人们都没有欲求的话,就是进行赏赐,他们也不会去盗窃。”但鲁国最后也没有起用孔子,孔子也不再求官。

孔子所处的时代,周王室衰微,礼乐废迟,诗书欠缺。孔子深入研究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编写了《书传》的顺序,上溯到唐虞时代,下到秦穆公时期,按照这个次序编纂历史事件。孔子说:“夏朝的礼乐制度我了解,只是杞国的资料很缺乏。殷朝的礼乐制度我也了解,只是宋国的资料缺乏。如果这两国的资料齐备了,我就能把礼乐制度说清楚了。”

他对比观看夏商两朝对前代礼乐制度的增减时说:“这些制度虽然经历了百世,但都有规律可循,无非是两种写法:一种是重视文采,另一种是重视实际。周朝的制度则博采两代特长,丰富多彩,我修文沿袭周朝制度。”所以《书传》和《礼记》都出自于孔子。

孔子对鲁国的乐官大师说:“音乐其实也有规律。开始时讲究整齐配合,然后就是节奏和谐,声音清晰,高低错落,连绵不绝,直到整支曲子演奏完毕。”他还说道:“我从卫国返回鲁国后,就致力于研究音乐,加以订正,使《雅》《颂》各得其所。”

古代留传下来的《诗经》共有三千多篇,孔子把重复的删掉,选择其中合于礼义的进行整理编辑。上自夏契后稷,中间叙述商周兴盛,一直到周幽王周厉王时代的礼乐缺失。这些文章开始于描写男女爱情的故事,所以他这样说:“《关雎》这一章作为《国风》的开篇,《鹿鸣》作为《小雅》的开篇,《文王》作为《大雅》的开篇,《清庙》作为《颂》的开篇”。《诗经》共计三百零五篇,孔子都用弦歌进行配曲,以追求符合《韶》《武》《雅》《颂》的音调。礼乐制度从这时才真正有了记述,王道才算完备。孔子同时还完成了被称为“六艺”的《诗》《书》《乐》《易》《春秋》的编修。

由于一生艰难不得志,孔子晚年很喜欢《易经》,他详细注解了《彖》《系》《象》《说卦》《文言》等内容。在读《易经》时,孔子把串竹简的绳子弄断了多次。他曾经说道:“如果上天能够再多假我几年寿命,我能把《易经》研究得更透彻。”

孔子用《诗》《书》《礼》《乐》教育学生,他的弟子大约有三千多人,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其中有很多像颜浊邹那样的杰出弟子。至于其他普通学生,就举不胜数了。

孔子教导学生要做好四个方面:文,行,忠,信;他为弟子们制定了“四不”规矩:不意想天开,不我行我素,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他认为应当慎之又慎对待这三件事情:斋戒,战争和疾病。孔子一生很少谈到利,偶尔谈到,也是与道德和命运联系起来。他教导弟子,除非别人到了穷困愤怒的时候,就不要去教导启发他。对于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生,他不再继续费心费力教导。

孔子平时在乡亲们中间,好象是个少言寡语的人,一般不主动发表议论。但他在宗庙朝廷,却能言善辩,言之有理,但态度很谦虚恭谨。在朝堂之上,他和上大夫谈论国家大事,和颜悦色却又能直言争辩;和下大夫谈论,则侃侃而谈,收放自如,和乐风趣。孔子进入国君宫门后,低头弯腰,十分恭敬;进门后急行向前,恭敬有礼。在按照君主命令接待宾客,他都郑重对待。如果君主有召见,他不等准备好车辆就赶紧起身前往。

孔子在生活中,鱼不新鲜不吃,肉的味道不正,或者切割不好,他都拒绝食用。席位不按照规矩摆正,孔子拒绝就坐。吃饭时如果有正在服丧的人在旁侧落坐,孔子从来不忍心吃饱。他一天内如果哭过了,就不会再歌唱。他看见穿孝服的人和盲人,即使对方是个孩子,也马上表示同情。

他曾经说过:“三人行,必得我师。”“不修德,不讲学,正确的道理拒绝听从,知道做错了却坚持不改,这是我最大的担忧。”孔子如果请人唱歌,如果对方唱得很好,就赶紧请人再重唱一遍,然后他就能附和着跟唱。孔子一生从不谈论怪异,暴力,错乱和神化的故事。

子贡说:“夫子的文章成绩,我们都看得很清楚。夫子谈论天道和生命,就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了。”颜渊喟然长叹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教我以文,约我以礼,让我欲罢不能。他善于挖掘我的潜力去学习,连我自己也感觉很有建树,好象已经卓尔不群了。但夫子的学识总在我前面,眼看触手可及,实际上还在高高的远处。”

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说:“孔子确实真是太伟大了,他博学多才,只不过他没有专于一行。”孔子听到后说:“我到底专一什么好呢?专一驾御吗?专一射击吗?经过这些的颠沛流离,我看我最适合驾车了。”子牢说:“夫子说:‘我一生才不被用,所以才掌握了这么多的技艺’。”


《<史记>研读》191:孔子世家(七)_第2张图片


黄其军

    作于2020年5月14日(古历庚子年四月廿二)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孔子世家(六)

孔子世家(五)

孔子世家(四)

孔子世家(三)

孔子世家(二)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记>研读》191:孔子世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