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秦帝国》的黑色裂变之中,看商鞅这浩然跌宕的一生

《大秦帝国》的第一部黑色裂变,故事背景起始于秦献公赢师隰在秦魏交战中不幸身亡,年轻的秦孝公赢渠梁继任了秦国国君。

可这交到赢渠梁手中的秦国,不再是春秋五霸秦穆公时的秦国。

面对这个岌岌可危,随时都可能被倾覆的国家,年轻的秦孝公顶着巨大的压力,割让出函谷关,将河西之地交于魏国,以求获得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机会。

然而,山东列强国却早已经将目光锁定在了奄奄一息的秦国身上。

魏国上将军庞涓于逢泽,促使魏,楚,赵,燕,韩,齐六国会盟。

欲要肢解秦国,使其亡族灭种,将之从版图上抹除,随后裂土分疆,给诸国吞并。

在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暂时稳定局面后,秦孝公赢渠梁立志强国。

在书中,他曾受到某位不知名的鬼谷门下高人指点,向山东六国广发求贤令,而当时身处魏国的卫鞅,也就是在这一纸求贤令的吸引下,毅然起身,前往了当时最为贫瘠,也最是不被人看好的秦国。

本书从卫鞅入秦开始,一步步讲述着卫鞅如何实现已身抱负,变法强秦,对抗一众贵族势力的故事。几乎每一章节都能够看到帝国的种子在那古老衰败的老秦土地上生根发芽,散发出蓬勃的生机。

从在魏都安邑时的韬光养晦,一直到入秦后的雷霆变未法,再到最后护法裂身,从始至终,卫鞅都无比清楚自己所要的是什么,在维护的又是什么。

就像在安邑城与人辩棋时一样,表面是在说棋,事实上是在引喻自己的治世之道,他看重的是一个法治,制定规则,约定秩序,以大视角来看待战国格局,思维之广阔,少有人能及。

在卫鞍看到秦国求贤令后,给出了如下的评价:

‘这一求贤令,非同寻常也。其一,开旷古先例,痛说国耻,历数先祖无能,千古之下,国君几人能为,几人敢为?其二,求强秦奇策,不求平治之术,足见此公志在天下霸业也。身处穷弱,列国卑视,却能鲲鹏远望,生发吞吐八荒之志。古往今来,几人能及?其三,此公胸襟开阔,敢与功臣共享天下。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君王之不敢言,唯此公敢言也!有此三者,堪称真心求贤,宏图强国!’

由此他认定秦孝公是有胸怀大格局之人,即便身处卑弱,却依旧心志高远,更有与功臣共享天下的无双胸怀,而这样的君主,正是卫鞅所向往的。

在本书的第六章栎阳潮生中,讲述了卫鞅三次面见秦孝公,两次呈上‘劣策’的事例。

一劝孝公以王道治国,推行无节制的仁政,以德服人。

二劝孝公以道家无为治国,无为而治,军队归田,小国寡民,不与人争。

他提出了如何以劣货试买主眼力的观点,在他看来不识‘劣货’,岂能识得‘绝世珍奇’的说法,真正的良臣从来不是君王单向选择的,而他之所为便是两试孝公,是为良臣择主之举。

而第三次见面,卫鞅将自己游历秦地,撰写下的《强秦九论》变法总纲呈现给了孝公。

孝公深感卫鞅大才,放弃西巡,携其回宫,与之深谈三天两夜,后拜卫鞍为客卿,主司日后变法之事。

而变法终究是要去触动到那些老旧的贵族势力的蛋糕,所以明里暗里,卫鞅遭到了各种的抵抗。

其在第七章瓦釜雷鸣中提到了太子赢驷被有心之人挑唆,公然抗拒土地制度变法推进。

卫鞍毫不留情得将诸多抗法族人,乃至于当地的不做为县令赵亢一起诛杀。

而此际,他与他身边的就嗅到阴谋的味道。

然而卫鞅却提出了‘法治不诛心,诛心不法治’的概念,提出了大凡奸佞,必有奸行。奸行必违法,违法必治罪。这一点与春秋诸侯所行之人治有了很大的差别。

过往时臣子贤愚忠奸,全靠国君来判断,可以随意的杀戮,使人人自危。这样一来做官的人要花心思去揣摸权术,以防被君主权臣认作奸佞,而普通的庶民,就以洁身自好为根本,没有人会去多做什么,生怕行多必失,如此一来,国家有难时,官吏会退缩,而百姓也没有战心,这个根本还是在于国家没有法度可以依从。

在第八章时,老太师甘心再次出手算计卫鞅,仍然从太子入手。派人在给太子府的赋粮中掺杂入沙石。

太子年少气盛,一怒之下赶到白氏族地,纵兵砍杀三十余人。

引来白氏一族族长撞响举族血战的鸣钟,号令白氏子弟,举族披麻戴孝,到栎阳交农,向官府讨回公道,若是讨不回公道,就要反出秦国去。

孟西白三族肉相连,同仇敌忾,聚两万多男女老幼,齐上栎阳。

卫鞅得知此事,知此为变法生死存亡之际,必须倾尽一切维持法度尊严。

依照法令,太子年未及冠,免去肉刑,但是他所做之事违法太严重了,又违背天道,要求太子为白村死者送葬,第二太子府承担所有死者遗属用度抚恤,第三夺太子封地,年俸减半,第四要求太子颁布《罪已书》昭告朝野。

除太子以外,太子傅应承担教导失责之罪,判太子左傅赢虔处劓刑,罢官削爵,太子右傅公孙贾,处黥刑,流放陇西山地。

惩戒条令结束,卫鞅又颁布嘉奖令,嘉奖白氏一族勤恳耕耘,对生者死者都给予抚慰,赐下爵位功勋,如此方才令孟西白三族收农,平息怒火,稳定了律法。

由此不难看出卫鞅执法之心坚定,无论面对的是庶民,还是勋贵,皆铁面执法,赢虔,太子,皆是孝公骨血,然而他却很明白自己该怎么做,甚至没有一丝的犹豫。在他的心中推动变法,大如天,便是明知有人在暗处阴谋暗算自己,他仍然可以阴谋阳治,全心全意推动变法进行,不受外界干扰。

此后变法依旧,不仅从三晋引来穷苦民众移居秦国,分配给他们田产种植,安园落户,更是推行新军,为秦国打造出了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

在经历了迁都咸阳,兵策强军之后,秦国国力彻底得焕然一新。

在卫鞍的带领下,秦国锐士一举收复河西之地。秦国的版图又重归秦穆公时的鼎盛状态。

二十年的变法商鞅带领着秦国一步步从人为刀俎走向了威慑山东六国,他现实了自己的毕生抱怨。在他的心中始终是法大于天,更大于命。

最后亦是他主动向新帝赢驷提出要处自己以车裂之刑。

为的只是日后秦国人能够有出兵六国的理由,六国逼秦杀死商鞅,光这一点大恨,就可以维持秦人不灭的战意。

一部黑色裂变让我们看到了一副完全不同的大秦帝国的起源。更是领略到了那个时代人物迥异不同的精神面貌。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一句古言贯穿了整个秦国,由弱转强的心路历程。

虽然商鞅的结局令人叹息,但是他却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抱负。也正是他,催生了这枚帝国的种子拥有了日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顽强生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大秦帝国》的黑色裂变之中,看商鞅这浩然跌宕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