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贾平凹与三毛

世界繁杂

望你不被叨扰

读书记||贾平凹与三毛_第1张图片

看到标题,许多人会诧异,贾平凹先生与三毛先生两人相识?确切的说,似曾相识。


在很多人看来,二人似乎都不在一个时空里。


从地缘上看,一个在海峡的一端,一个在另一端,相隔甚远。


从文风上来看,一个潇洒飘逸,一个深刻写实,风格完全迥异,都自成一派。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人,怎么会有关联呢?


但请不要忘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作家。

读书记||贾平凹与三毛_第2张图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在读贾平凹先生的散文集《愿人生从容》,目前为止也只读过先生的三本书,自知甚少,还需多读,反复的读。


读书记||贾平凹与三毛_第3张图片

| 愿人生从容|

读完“哭三毛”“再哭三毛”这两集时,内心觉得很空荡,又读一遍,更是五味杂陈,原因有2个。

1、 对三毛先生的离世表示扼腕,一位文坛奇才,就此陨落,江湖虽大,天下再无三毛。(三毛先生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


2、 对两位先生彼此才华相惜,却终不得见,阴阳相隔表示遗憾。

贾平凹先生曾经在《陕西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三毛谈陕西》,文章的后半段几乎全都是写的贾平凹,三毛先生对贾平凹先生的才华、作品大加赞赏,无一处不透露崇拜之意。


三毛说:在台湾只能看见平凹先生的两本作品,连看了很多遍,每个标点都研究过,他用词很怪很有味,每次看完我都要流泪。

 

读书记||贾平凹与三毛_第4张图片

| 作家三毛,图片来源于网络|

平凹先生的作品很深沉,我非常喜欢,他是当代最好的作家,以后有新书就寄我一本,一定将书钱寄来。


其实,三毛先生也去过西安,只不过当时没有找贾平凹先生。


读书记||贾平凹与三毛_第5张图片

| 作家贾平凹,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毛说:他的作品很有意思,隔着山去看,更有神秘感,见了面或许就没意思了,但我一定要拜访他。

看罢,平凹先生即刻就给三毛先生寄去了四本新书并附上书信。


平凹先生在殷殷等待回信,结果等来的却是三毛先生自杀的噩耗。


他不解,为什么三毛会选择自杀?


他猜测,是因为她完全理解了人生,是她完成了活着要贡献的那份艺术、太孤独了,还是有别的原因,仿佛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寄出的信件是否还有回信,谁都不知道?


那封看似承载着友谊的回信能否到达海峡的另一端,完全交给了时间。


幸运的是,在三毛先生死后的第十一天,远方的回信终于来了!


这是三毛先生在病榻之上写的(因为要做手术),这也是临终之前最后的笔墨,这是三毛先生给平凹先生的第一封信,也是最后一封信,这封信的每一个字都随着三毛先生的亡魂来到了西北大地,来到平凹先生的手中。

读书记||贾平凹与三毛_第6张图片

|  图片来源:贾平凹《愿人生从容》 |

三毛先生虽死,但她留下的文字却没有死,在她四十八年的生命里,创造了无数的经典,被世人传阅。


“阅遍湖海觅挚友,梦里花落知多少”


写到这,我突然有个想法。


假设、假设,如果三毛先生没有自杀,而是去到了西安,与平凹先生见了面,他们会谈论什么?


谈天阔地、山高水长。


两位先生攀上巍峨的秦岭,泛舟于渭河之上,谈论文学,交流灵魂,抑或是两位先生对坐沉默不语,却能想对方之所想,叹知音之所叹!


读书记||贾平凹与三毛_第7张图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他们的读者或许都会想过两位挚友见面的场景,就像一件现实不能完成的事,会在脑海里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演一遍,似乎结局都是那么完整,不带一丝遗憾。


就像三毛先生信里说的:您的故乡,成了我的“梦魅”,商周不存在的。


但三毛永世存在。

▍文章部分文字摘自贾平凹《愿人生从容》

- THE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记||贾平凹与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