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三国 | 活在卧底身边的诸侯

【70】三国 | 活在卧底身边的诸侯_第1张图片
2017年第70篇文章

虽说古今事都在笑谈间,但当事人未必觉得,有的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有的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中间有个奇葩,未必没有雄心,却以让人瞠目结舌的方式收场。这就是韩馥,芳香馥郁的fù,表字文节

要说命运转折得真突然

韩馥是颍川人,袁家门生故吏,从这角度说确实受过袁氏恩泽,也怪不得袁绍一举兵,应者云集。韩馥本来是尚书,也就是皇上身边负责文案的,董卓主政后,听信伍琼等几个名士意见,就任命了韩馥当冀州牧,袁绍为渤海太守,受韩馥节制。幸运女神垂青的太过突然,一个宫中小吏一跃成为封疆大吏,这可是一州之地,多少人生死就在一念之间。

怜此州牧,忧患实多

伍琼一干名士举荐韩馥,未必没有给袁绍铺路的意思,想想也是袁家门生,照顾一二是应该的。但也就是想想,演员是备下了,奈何韩馥不配合。董卓也打错了算盘,以为封了官就能让他们不闹腾,没想到“馥等到官,与袁绍之徒十余人,各兴义兵,同盟讨卓”,说翻脸就翻脸毫不犹豫。

这边是准备得风风火火,也留下了隐患,韩馥看袁绍当上盟主,又拉起一大帮人,“忌其得众,恐将图己,常遣从事守绍门,不听发兵”,嫌隙就这么出现了,要说原来在宫中当值,能活得滋润勾心斗角少不了,玩玩手段也不在话下。

这要不是桥瑁伪造了书信,韩馥才放任袁绍起兵,讨董联盟可能要陷入徒劳对骂的尴尬境地。袁绍是如意了,韩馥犯愁了,问手下人是该助袁氏还是董氏,被手下刘惠顶了一句“兴兵为国,安问袁、董?”然后又给了个建议,看好其他人动向见机行事。这空降的长官就是不好使,更何况还是董卓任命的。

冀州是兵家重镇,有“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也要仰他鼻息,而韩馥虽然为讨董联军提供粮草,但也心下警惕“每贬节军粮,欲使离散”。人家讨董民心所向,他在这拖后腿,也难怪手下有人心怀不满。

幽幽冀州土,拱手让本初

这边袁绍受够了随时可能断粮的日子,开始琢磨着把冀州揽入囊中。勾结韩馥手下将领鞠义,就是那个指挥先登死士的人。派高干、荀谌游说,本来荀谌也是韩馥名义上的手下,却在劝降上下了最大的功夫,三问韩馥“宽仁容众,临危吐决,世布恩德”哪个比得上袁绍,韩馥都说“不如也”,就这么一张嘴让韩馥放弃了整个冀州,让给了自己名义上的手下“袁绍”

不听手下分析的大好局势,拒绝手下动刀兵的请命,也应了那句“馥素恇怯”,眼看着田丰带兵杀掉手下忠良,这也是他名下的官员,而后审配、沮授都在袁绍阵营用生命诠释了忠诚,还是原先韩馥手下人。

辞别卧底,只带走萧索背影

袁绍得了冀州,象征性给韩馥封了个奋威将军,当然手下没兵,“而无所将御”。这就让人欺负到头上来了,先前跟韩馥有仇的朱汉,过来有仇报仇,抓住韩馥的儿子,打断了两条腿,虽然朱汉立刻就被袁绍杀了,但给韩馥留下的心里阴影却挥之不去。

本来就惶惶不可终日,有这么一出更加剧了,“馥犹忧怖,故报绍索去”,是的,“”,独自离去,什么都带不走,也没什么可留恋。

本来说投靠张邈过两天安生日子,不想撞见张邈和袁绍的使者在耳语,居然触发了受迫害妄想症,用书刀自杀,地点:厕所,刀是刮削简牍的刀,人是前冀州牧韩馥

春风十里,也读不懂你...若无心名利,做个富家翁可好,若心系天下,怎不起刀兵?总有些人被一浪拍到底,衬托起那些弄潮儿。


看官感兴趣的话,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

你可能感兴趣的:(【70】三国 | 活在卧底身边的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