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191

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191_第1张图片

教学常规漫谈  之191(0123)

应一些教师要求,让我梳理一下说课知识,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和大家一起学习说课方面的知识。备课阐述了“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而说课阐述了“为什么这么教(学)”?今天开始,仅根据我搜集整理的一些关于说课的知识分享给大家。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

关于说课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与探讨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是教师备课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它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个人在同伴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受到教师与教育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首先我们认识说课。

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对同行教师或教育行政领导,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说课教师主要说明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这样做。它能集中而简明地反映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与教学风格;能较好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智慧,架通了备课、上课与评课之间的有机关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上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解决教学与研究、实践与理论脱节的矛盾,是一项基于学校、面向教师、服务实践的教学活动。

说课基本要素构成如下

(1)理念以教学理论为指导,解读教学行为、表达教学行为的理论依据

(2)主体—教师(包括说者与听者);

(3)客体—所教的课程与教材

(4)中介以语言表达为主,配以文字、图像或实物演示

(5)形式一个体阐述,群体评析研讨。

说课形成的背景性要素:一是理论。科学的教育理论即新课改理论以及学科课程标准;二是教案。从教案中的教什么怎么教为基础,构思“为什么这样教这样做,指出理论依据

狭义的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将某节的教学设计作理性化论述和实践过程的说明。广义的说课由教案说稿、口头表达以及听者的评价等构成。从说课的时间段来看,说课还可以安排在讲课之后进行,这种说课能够把教师的课后反思、正也纳入其中。从说课的环境上看,广义的说课,也可集备中的说、说中的评、评中的研研中的学于一体,成了新教改中集体大备课的种重要形式

其次我们了解一下说课的特点。

说课改变了教师个人写教案或集体备课议教案之后即进入课授课的传统模式;说课使教师的教学构思从隐性思维走向显性思维,从静态思维走向动态思维,从个体独立劳动走向群体合作劳动。

1.理论性与科学性

教师在备课中,虽然对教材作了一些分析与处理,但这种分析和处理往往比较肤浅、感性。说课是教师写教案基础的再提高,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上审视教材这就有可能发现备课中的疏漏与不足,进而修改授课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能帮助教师更深入地解读教材研究教材。

另外,说课的准备过程也是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说课的核心要点是“说出为什么这样教而不仅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这样就迫使教师去学习教学理论,从高位上去构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从理性上去解析将要发生的教学过程。教师为了说课,必须先有教案,再从教案转换成说稿最后在同伴中进行讲演,这又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2.交流性与示范性

说课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双向的备课交流活动,它符合现代教育所倡导的合作学习理念。无论是同行,还是教研人员在评议说课中,都能通过切磋教艺交流教学经验获益,尤其对说课的教师是最实在、最贴切的指导

说课是新颖的教研活动,能带给教师更多的理性思考的各种说课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青年教师的教学评优活动、名师的说课带教活动和教学专题研究中的说课活动,其示范与辐射性则更为明显。

3.简易性与操作性

说课不受时间空间与人数的限制,备课组内2~3人,用20~30分钟时间,便可以在教师办公室里完成。作为日常教研活动的说课,说课教师一般应在10~15分钟内完成,然后由同伴共同评析。可见说课具有较强的参与合作性,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教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

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191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