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名字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学习多苦多累,还能快乐?”,相信有很多很多的人都会这么说吧,于是乎,不知多少家长同志们,秉承着“不苦不累非学习”的理念,宛如仇人般的对自己的子女实施着“酷刑”。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孩子,不管他(她)处于什么位置,当他(她)说再也不想学习了,也没什么可惊奇的,因为人这种动物其实也跟其他动物一样,会“趋利避害”的,远离“酷刑”的折磨,那又有什么错处?
好吧,书归正传,说说这本书吧。话说这类书如果只是看上一看的话,其实还好。还好的意思就是,看着不会太累,然后也不会太慢。不过呢,我现在对自己的要求高了呀,看完还得写点什么,那这本书就不那么容易看了,看就看了很久,好多地方还得在本子上记一记,省得看了后面忘了前面。而且,书中知识的组织还是比较密集的,每一章都得记上不少。看完之后,打草稿准备写一下读书笔记的时候才发现,真不好写,每一章都需要写不少才觉得没白看,但都写写会不会太冗长。还有就是结构上如果跟原书一样显得呆板了些,重新组织吧,嗯……有点头疼啊。
其实上面这些早就脱离了草稿了,这才几天工夫,对原来写的东西已经开始不满意了,看来以后还是草稿写简单点才好。
好了好了,不啰嗦喽。这书其实并不长,小小一册书,有十几章,我的感觉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吧。前三章,阐述了作者认为可以让人轻松学习的三个方法;精读法、避免忘了再学、记熟不记生;接下来的几章就是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写作中对于前述几个方法的实际运用;然后几章对于如何保持孩子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论述;最后是对于家长如何对孩子的学习讲述。还有附录,对于国学热与终身学习说了说作者的看法。
对于三个学习方法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精读了,这里所说的精读与很多人脑海里的就不是一回事了,作者非常明确的对现行的语言教育方式方法表达了不认同,话说也看了几本关于教育教学的书,还真没有说中国现在的语文教学好的,不知那些教育工作者看了会有些什么感想呢?书归正传,(哈)这里精读是这样做的,先选一篇美的一塌糊涂的文章,每天早上朗读,时间不用长,十分钟八分钟的就好,注意不求快,不求背,更不要搞什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专注的去体会感受文字的美好,这样子读上一周时间,然后搞一个笔记本吧,把这文章中的经典的,优美的,感人的,总是“好的”句子选上几句十几句吧,用来复习,再读就只要读这些句子就好了,以几句话来回忆复习全篇文章,当你对这文章熟悉到了极点的时候在进行拆解(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每周一篇,现代文,古文,英文都可使用,以现在教科书课文的量,一本是怕是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换成课外书了。
这个我很想试一试呢,作为一名合格的理科生,语文英语一直都是心中的伤痛,不管你多么努力,期末考试都无情的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跟上学期差不多。好吧,我投降,不努力(还是要学的哦),期末考试的分数还是养死带活的。这个疑问也一直陪伴我,直到学校生涯的结束,一直到现在。回过头看看,其实还是有迹可循,从小喜欢看书,家严家慈又十分支持,连买带借,读过的课外书五花八门,实在不少,从西游水浒红楼梦到乱七八糟的武侠,各种童话书,神话书,科普科幻,高中之前我的课外阅读实实在在积累的不少,这大概也跟现在很多人的观点暗合,“语文最重要的其实是很多很多年的积累”,所以当年语文成绩才没有崩溃掉。但是,光是这种泛泛的读恐怕也真是不够,其中缺乏的有可能就是这本书里的精读方案。宽泛加精深,作为我对于文学学习的基础认识正式建立!无论如何,用上一段时间看一看效果如何!
说到这里,真的想“吐槽”一下,学语文需要大量阅读是不是都知道呢,但是为什么到了真要用的时候,都把这个扔到了”幽冥地府”去了?“看那个有什么用啊,赶紧看看教科书去!”;教育部推荐的小学生必读、中学生必读是不是就是为了增加收入而设的,人手一大堆,买是买了,看的人有几个?老师扔给你几篇卷子,“背吧,都在这里了,书就不用看了”。那我买书干啥???来,大家一起来“呵呵”吧。那背后分明写着“急功近利”四个明晃晃的大字,课外阅读要产生作用,恐怕要几年之后,哪里来得及?那时这帮孩子已经升学成了别人的学生了,“与我何干?”。或许是我心理阴暗了吧,但是这个现实就在眼前呢,何解?现在对于一名教师的评优主要还是学生的成绩吧,我觉得不如这样,学生的成绩做为条件没问题,但不要只看当前的,过往的毕业生的下一阶段的成绩,甚至工作状态,也应该量化一下,加入教师评判优劣的条件中去,毕竟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只与当前的老师相关,与他们上一阶段的学习也有着莫大的关联。以当前的计算机科技的状态来看,这个也不是什么太难实现的事情,事关国之未来,做多大的投入也不为过吧。也不知我这个想法有没有点可行性呢……
好吧,再一次言归正传。除了精读法,作者还提出了两个学习的方法:及时复习(这个我起的名字,个人觉得还恰当一些)与记熟不记生。我对这两个方法没多大的感觉,不是说不好或是不对什么的,其实与我的学习理念还挺像的,或许是没什么新鲜感吧。这个方法,以我的看法就是夫子所说的“温故知新”。一路学习下来,越来越感觉基础的重要,扎实的基础决的了你到底能走多远,所以及时有效的复习,学新知识注意与早先的知识相印证,那才会进入越学越简单的状态。那多说一句哦,当基础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时间上的冲突时,有很多人会选择基础靠后,余以为不妥,宁可明天的小考一塌糊涂也得先对付基础知识去,这才能体现出基础最重要这句话的意思来。
关于各科的学习方法,就是三种学习方法的具体运用,也没有实践过,就不多说了。有兴趣就可以随便的选一科开始实践了,一段时间以后再看看是不是有效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改-总结-调整-再总结,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必不要少的。形成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是挺不容易的,所以呢,加油吧!
作者还对听课习惯、作笔记、随笔本、草稿本。错题本等各种学习中的常见事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感觉还是挺好的,总是目标明确,“有效果,有效率”。那说一个我觉得挺不错的自我提升方法,搞一个本子,或者就白纸粘在墙上明显的地方,提出一个自己想要搞高的、或者想要戒绝事情,最好别太难也别太复杂,以21天为限,每天检查,成功对号,失败打叉,因为简单所以容易做到,因为时间够长所可以成为习惯,好像有一本书就叫21天成就好习惯吧,真的有效,一晃还真的在一些小事情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你也来试一试啊。还有就是不要觉得小事情所以就不在意,细节决定成败呀,对吧。
虽然说是一本关于学习方法的书,但其实我觉得对太小的朋友还是有难度的,大些的孩子阅读能力没问题时看看,应该会有帮助。还有就是各位家长!看一看吧,尤其是最后一部分,关于家长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还是颇有见地的,各位先生女士们强烈建议看上一看,想上一想。现在有句话好像挺流行的,说是“孩子的学习主要是拼家长”,真讲我不是太了解这句的意思,是要家长同志们玩命的管、教、出钱、出力……,不知有没有人能帮我解解惑呢,我的理解大概就是家长很重要,话说今天的父母亲其实还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的吧,这点可跟几十年前有了不小的区别,那时还真就有好多人在子女很小的时候就不让上学了,工作挣钱更重要呢,是吧,同龄人应该都有这个记忆。(有点乱啊!)为人父母第一重要的责任以我看来还真就不是学习成绩,他(她)首要是能健康的活着吧,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快乐的心情,不知怎的这些现在都变成可有可无的了呢,看看宝宝们吧,休息日赶场一样的这补课那学习,饭就随便对付一口,没准还得车上吃,最好边吃边看点书啥的;充足的睡眠是什么鬼,作业搞的后半夜大有人在;现在乐将来就乐不起来了!就好像现在痛苦学习将来就一定能怎样怎样似的,切!这林林总总的一样一样,对孩子的身心难道不是摧残?想想其实真的很心疼我们的孩子们……。好吧,除了对孩子的身体,心情负责,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心情负责,教育的最终目标其实不就是自主自立,同志们啊,应该放手的时候真得放啊,哪怕孩子犯一些小错误那也是人生必须交的学费不是,永不犯错的那是啥?你再舍不得,再不放心也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不管,最终彻底放手,越早越好,注意是不管不是不闻不问,那不一样。回首学习生涯,上学前妈妈还教了我点数学语文,上学后好像也没人管了,爹妈最大的兴趣就是儿子想吃啥,嗯,学习挺累的,多吃点。想一想,其实真应该谢谢爸爸妈妈没在我学习上参与太多。“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哈,大概能听到这样的一句吧……
好了好了,不用重新看一遍也知道这篇写的乱乱的,不好控制呢?其实每一点都有好多东西可说,但是全展开的话……我是不是也需要写一本书来看看了呢。想一想就像题纲一样,一条一条的讲来是不是更好呢?
对于学习,我与现在流行的观点还是很不一样的,为了将来的收入痛苦学习其实不是太靠谱,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足够的知识,然后明白自己其实还很无知,需要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在其中收获无数快乐,此岂非学之意哉。
但愿莘莘学子们,身心两健康,学业一点通!
2018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