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女王从0到1亿的1001天创业日记第144天2018-7-23天气:晴天 星期一

中国为何培养不出一流科学家?

96岁的杨振宁教授分析原因有三个

1、中国教育体制问题:我们培养的到底是学者还是科学家?

纵观古今,中国的教育有了巨大的进步,培养的栋梁之材数以亿计。但是,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教育质量,教育方法。学者就是会学习的人,是不断学习的人,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人,是迷信权威而不会创新的人。科学家是会创新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是不迷信权威的人,是能够标新立异、提出新的科学假说、有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人。例如袁隆平、王选、赵志海……

但是我国目前僵化的应试教育,太过注重分数、成绩。分可以说是学生的命,为了拿高分,只能不断刷题记重点,老师们怕学生记不住所学知识,往往把知识一次次,不厌其烦的讲,好让学生们记住。填鸭式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就变成一群只会死读书的孩子,不懂得创新与思考,丧失思考的能力。中国的中学教育,也就是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是很先进的,可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就很难与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相比了。

袁隆平曾说过:“作为一个科学家,不能迷信权威,迷信书本,也不能因为取得了一丁点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

2.国内科研环境差,科研人员流失严重

在“将来期望从事科学相关工作的学生比例”一项调查中,38%的美国学生表示希望走科学道路,相比之下,中国只有16.8%,不及美国的一半,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远离科研。

“要资源得有职称,要职称先发论文“

“博士刚毕业时恰好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活跃的时候,但条条框框的限制把人捆得像个粽子。”在中国,科研的资源、条件、独立性等与职称挂钩,职称又与论文挂钩,如果没有一篇好文章,是很难出头的,只要你有一篇CNS论文,那中国的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就会更青睐你,与之带来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更快的晋升速度。那么这样就导致了年轻科学家们首选选择更容易出成果的项目,而不是依照内心对科研的兴趣,极具功利化。

科研人员薪资微博,天天奔波跑项目

青年科研人员是我国科研界的主力,却长期面临职称、科研、收入等多重困境,被称为“科研民工”。目前,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基本上实行三元工资体系,即: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工资。基本工资这部分由国家下拨,微薄但较为固定,一般为一两千元。另外两部分则主要来自承接科研项目的工作收入,这里的科研项目是指国家下拨经费的“纵向课题”和企事业合作单位提供经费的“横向课题”。

这直接导致了科研人员工资收入依赖科研经费的程度太高,很多科研人员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争取科研课题,有时甚至疲于奔命。不少科研人员因为争取不到科研项目,收入微薄,最终只能离开科研岗位,另谋生路。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刘珺表示:在美国或者欧洲,很多科学家立志做一个科学家,最大的初衷都不是要去发财,而是因为他们对科学有恒久的好奇心,要去探索一些未知的东西。但是他们的尊严和生活水平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我始终为放弃科研的那名学生感到惋惜,“科研不应该是只凭情怀才能坚持下来的事业。”

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积累、坚持不懈,需要相对稳定的投入和支持。一方面科学家要有奉献精神,另一方面,生活上也得有充足的保障。没有相对体面的薪资,科研人员再高尚往往也有心无力。

3.国家科研体制急需改革:科研经费管理“重物轻人“,项目评审追逐热点

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指出,纵向课题经费大多数只能用来购买仪器设备和支付材料费,以及支付项目组临时人员的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正式的科研人员不允许从中支付工资、奖金和加班费。而能够支出的劳务费比例很低,往往在10%—15%。但从国际上看,科研发达国家的科研经费内人事费比例,没有一个是低于40%的。

现在在对科学家的资助,在购买硬件方面可能比较宽松,国家鼓励大家买最好的硬件和设备去做项目。但最终来说,科研是要靠人的,靠人的灵感、人对科学的实施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最后把论文写出来。所以,资助条件与编制的灵活度,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项目评审机制采用了固定的“召集人”和“学科组”的制度。评审过程不是根据科研选题的特点进行,而是根据评审专家的名望和大学科方向组织。这就出现了科学研究项目选题的“热、空、大”的现象。热点选题、空泛一点的选题和大一点的选题。

而一些真正创新的科研项目往往需要科研者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十年之久)来工作,这也迫使科学家会远离一些长期的有可能发现重大科研结果的科研项目,从而更加青睐周期短、易出高分文章的研究项目。

怎么才能让中国在科学创新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培养更多的一流科学家?

从小抓起,给予宽松环境,培养科学爱好。

作为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韦斯教授,他就定期带着各种道具和仪器去中小学给孩子们上物理启蒙课,让他们随便碰、随意玩。像光的偏振这样的物理学原理,孩子一看就觉得很奇妙。

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愿意自主探索,从小种下科学的“种子”。这比背公式做练习题更加重要。我们应该在继续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不以分数选拔学生和人才,向欧美的先进的大学教育学习借鉴,科学进步要求的不仅仅是已有知识,还需要有能力打破桎梏并勇于创新。

提高科研人员薪资待遇,使他们保留应有的尊严与生活水平

国家应该创造更加开明和公正公平的环境,并提高待遇,把面临选择境地的可塑之材留下,使科研人员能专心研究项目而不是每日奔波赚口粮,真正防止科研人才流失。

同时打破僵化科研体制,提高编制灵活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深化“放管服”改革,松绑科研管理,充分释放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验室女王从0到1亿的1001天创业日记第144天2018-7-23天气:晴天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