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自己成为家里的“客人”

家乡,是在外流浪的游子梦寐以求都想要回去的地方;家里,是每个在外打拼的有家庭的民工以及工作人员都想回归的天堂。在我们中国,这个具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家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家也是我们社团组成组基本的单元,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落叶归根”是最好的选择。

记得以前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两个小男孩,他们是邻居,他们的关系特别好,他们也是小时候多年的玩伴。到了后来,考大学的时候,一个男孩(甲)考上了自己向往的大学,并且在大学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毕业以后进去了某一个国家核物理研究所,而且月收入过万;另一个男孩(乙),则因为成绩差而没有了考上大学,只得留守在农村,和自己的父母一起耕作,一起生活。就这样一过就是十多年,有一次甲赶在春节的时候回到了家里,他的父母给他准备了很多酒菜,当然也叫上了乙和他的父亲,在宴会上,甲的父母忙于照顾自己的儿子,生怕自己对儿子照顾不周,而且也总是唠唠叨叨的。第二天,甲就离开了家里,去了自己工作的地方,但是甲的父母一直在儿子走后偷偷哭泣,而乙的父亲看着他们,给乙说了一句话,“我怎么感觉你叔对孩子像对一个客人啊”,乙听完父亲的话后在风中沉默了很久,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感慨说,“虽然儿子没本事,但至少可以陪在你们的左右啊”。”

当我看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也曾经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是啊,我们的确是这样。小学的时候,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天天可以见到他们,和他们唠嗑,可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和父母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甚至一年都见不到父母一两次,虽然我们自己很忙碌,感觉很充实,但我们却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当我们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地挂念。或许在和邻居说话的时候,父母就会默默地想起自己在外面的孩子,甚至他们会因为对于孩子的思念,不远万里去孩子读书的地方看看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他们也仅仅只是看看,不去打扰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因为自己而影响到学习。

我还有一个更为深切的感受就是,现在回到家里,我的父母也会因为我的到来而变得特别激动,经常忙前忙后,照料孩子生活起居,唯恐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收到一丁点儿的委屈,很多事情我明明可以去做,可父母总是怕我累着,然后他们就上着去做。现在想想,我心里真的很愧疚,假如自己能够一直陪在自己的父母身边,该有多好,只可惜我们还要长大,我们还要在外拼搏。

现在我们能够的也就只是在节假日回家多陪陪自己的父母,也尽量不要在耍小孩子脾气,不要因为自己让父母操心,让父母流泪,有时间就常回家看看。家庭是我们在社会拼搏中唯一可以依靠的港湾,切莫让自己在家里变得陌生起来,切莫让自己变为家里的“客人”,有空了就多陪父母聊聊天,拉拉家常,不让自己的父母为我们牵挂就行。


图片发自App


别让自己成为家里的“客人”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让自己成为家里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