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足以抚慰心灵的笑容

前两天,同学们想要一场辩论赛,我满足了她们的要求。在同学们辩论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个小女孩的反应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趴在桌子上,两眼泪汪汪的。很明显,同学们的某一句话让她深有感触,所以才会泪如雨下。

她是体育委员,乒乓球打得特别好,在各种比赛上获奖。在我的课堂上也很活跃,有时候走神被我点名,她会不好意思的笑笑,然后很积极地回答问题。在我的眼里她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有什么说什么,大大咧咧,不像是心里藏着事情的孩子。所以说她今天的表现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下午大扫除时间,我把她叫到我的办公室。我问她:“上午那是怎么回事啊?”本以为她会笑着搪塞“什么事啊?”但是她却一脸凝重地说:“我觉得我妈对我不好。”

我的心一沉,一位妈妈对孩子做了什么,才能让她觉得妈妈对自己不好。“比如,”我问,“你举个例子。”她想了想,说了这样一个事情:有一个下雨天,她跟表弟同打一把伞,为了让表弟少淋雨,她把伞偏向了表弟的一边。所以自己的衣服都淋湿了,结果回去被她妈妈骂了一顿。我听了之后非常理解她,她怎能不委屈呢?这样的行为不就是平时为我们所赞颂的吗?如果父母这样对孩子,我们会说这位爸爸或者妈妈真伟大,为了孩子把自己淋湿了。可是她这样做时,却遭到了妈妈的责骂。

换位思考一下,她的妈妈可能没有问孩子原因,也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仅仅是因为衣服都淋湿了就大发雷霆。但是这样一件小事,却伤了孩子的心。

我知道她有两个弟弟,大弟弟比她小9岁。可想而知她作为姐姐,妈妈一定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标准也会比她的两个弟弟要高,而忽略了她也还只是一个孩子。同时,妈妈要照顾这三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压力也很大,她更希望当姐姐的能成为她的帮手,而不是添麻烦。我也有弟弟,也有跟她一样的经历,所以我能理解她的感受。

我说:“在跟你沟通这方面,你妈妈肯定有处理不当的地方。但是你也要理解妈妈,毕竟她带着三个孩子,也是心力交瘁,很不容易了。”她点点头。

我建议她回家跟爸爸妈妈沟通一下。她苦笑了一下说:“我不敢跟爸爸说。”可见她的爸爸是个严父的形象。

关于她的爸爸,记得有次上课的时候,我听她说过这样一个细节:有一次她在打比赛的时候,突然不想比了,她的爸爸狠狠地训了她。她在课堂上的时候说:那时她的爸爸虽然在骂她,但是她知道那里面包含着爸爸对她深深的爱。

我说:“你要站在爸爸妈妈的角度上考虑一下,无论他们做什么肯定都是出于对你的爱。”她点点头。我又说:“有时间我跟你的爸妈谈谈。”她说:“谢谢老师。”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我拨通了她妈妈的电话,说了今天课堂上的状况。我说:“我很理解你的不容易,但是孩子毕竟是女孩子,还是要考虑一下我们的沟通方式。”我顿了顿说:“特别是她的爸爸。”可能我冒然打电话,她的妈妈有些措手不及,喃喃地说:“这孩子有时真是特别磨蹭,所以她爸总说她。”孩子嘛,做事总是磨磨蹭蹭的,原因基本上有两个:一是完全没有时间观念,二是故意对抗父母的命令,以获得父母的关注。我建议她:回家跟孩子好好谈谈,或者改变一下自己与孩子说话时的方式,不要总是以命令的口气对待她,把孩子的生活还给她。她的妈妈简单的应了一声,说声谢谢。

挂了电话,我觉得这次交流真是特别失败,因为感觉自己并没有真正地打动这位家长,或者说她的生活太忙碌,没有能力去进行改变。

再上课的时候,我刻意观察了一下这个小女孩的状态,还是跟平常一样,似乎没有改变。我想要是父母不能主动去解决问题,那就只能是孩子主动去解决了。

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我问她:“你妈妈有没有跟你谈谈?”“没有,”她摇头,我心里一阵失望。“不过,”她狡黠地一笑:“我妈突然变得对我特别好了。”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她脸上带着笑,这笑容足以抚慰心灵。听她这样说我就放心了,可能这位家长真的不擅长与孩子面对面的交流。但只要家长愿意去改变,孩子受伤的心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足以抚慰心灵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