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

为什么“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_第1张图片

文/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1)知识难道等于智慧吗?

现今中国有太多的伪科学、假真理,其中最深入人心、也流毒最凶的便是“知识等于智慧”。校园里的学习,绝大多数人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和谋得职业技能而在不断累积知识。那并非是在真正的学习,也谈不上获得智慧。

绝大多数人相信学历高就意味着聪明、懂得多。尽管,现在也已经普及了智商与情商两种概念,但大多数人仍认为,情商也可以通过某种传统的学习方式获得。换言之,可以通过死记硬背、对号入座等方式学会做人,在人生中游刃有余。

于是,各种“大师说”、“名人说”、“法师说”的鸡汤文大行其道,将大量以偏概全、大而化之的生活“道理”落入人们心中。这其间良莠不齐、好坏参半自不必说,哪怕全都是好东西呢,毫不咀嚼、囫囵吞下也是要吃坏肚子的。

智慧形成的襁褓,一半是经历,一半是思考。结合经历对理论进行思考,这才是“学习”。

为什么“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_第2张图片

(2)跟随权威就是学习吗?

很多人迷信权威,把某个人认作无所不知的老师,而将自己视作一无所知的人,这样的思想相当不成熟。表面上你在不断学习,但实际上你早已停止了学习。

当我们将某个人认作无所不知的老师,便有可能关闭自己脑中主动探寻的发动机,而仅仅是让自己被动地跟随,不加选择地接受。因为我们认为自己一无所知,所以我们不会重视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

我们会与自己的内心疏远,否定它的判断和意见,只想跟随导师的脚步,去寻觅那种突然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的时刻。但很遗憾,我觉得那样的时刻大多出现在电影里。

而现实中,这样做只会让理性与感性分离得越来越远,甚至使二者完全割裂。期待的身心合一也就愈发的遥遥无期。

很多人问我:“我要做什么?我是否应该这么做或者不该那么做?这样对还是那样对?”当行动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而被发起,那么它或多或少就带上了急功近利与短视的意味。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表象,会让我们失去从容与全局的观念,变得狭隘。

尊重并倾听自己内心的每一个声音,哪怕它听起来可笑得令你脸红,捂住脸,闭上眼睛吧,还是要听!

为什么“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_第3张图片

(3)为什么“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

我的来访者希望通过看我的文章中收集到生活的哲理,希望通过与我的咨询探讨中求得解决当下生活的“灵丹妙药”,但往往自己并未行动起来,那么咨询也就仅仅是变成了一种积累,死记的东西永远只进入理性层面,而无法带动认知上的改变。

理性与感性各司其职,理性可以分析与解决不牵动个人感情的问题,但一旦涉及到个人的情感、价值观、为人处世的原则等一系列与过往经历密切相关,会唤起人情绪的问题时,感性便会毫不客气地在脑中大声发号施令。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指令便是行动的准则。很多时候,人们以为他们是理性的,其实不然。感性很容易伪装成理性的样子,“合理化”便是它最好的化装术。

理性上懂得很多道理,有大量“积累”,并不意味着感性也很洞明练达。往往,这样的人的感性只是更狡猾得多,壁垒更高得多罢了。

要想将理性中的道理内化进感性,就一定需要自省与质疑,将道理与自身的问题相结合进行思索,方才有可能将冰冷僵硬的理论变得生动鲜活。

否则,道理将永远是道理,而你也永远是原来的那个你。

—END—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