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我只想告别死亡和空洞

谈写作:我只想告别死亡和空洞_第1张图片
Cr:BlueGallery

文/林小瓜

言叔夏在自己的散文集子当中写道:“书写,是告别死亡和空洞的最好方法,也是拾笔以来,念兹在兹不断回心的主题”。

这段话,我从看到的那天起,便不自觉记了下来。

来到不知不觉也快两年,断断续续地写,去年中间停过多半年,然后几乎就是一直停到现在。有些念头就像是房间里一只不受控的象,你只能眼睁睁地目击它踏碎桌椅,撞破墙体。

在那段时间里,我听到过很多来自不同人的声音,关于平台,关于初衷等等,而现在我想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只关乎写作本身的困难。

从开始写的那天起,自习、阅读、写作,这样完美的循环似乎就终于启动了:我穿梭在阅览室一行行书架前,很贪心的抱回一堆书。尽管多数时候,他们都来自不那么如雷贯耳的名字,但是发掘未知的感觉有时真的太好了,不是吗?

回到座位的那些瞬间,心里像是藏了只冬眠醒来的小雪狐,嘴上虽说不能高声欢呼,私心里却依然无比雀跃。

有时候一气呵成,能看完好几本;有时候边读边写,找来的书来不及翻开又原封不动的放回去。如此反复,心里也觉得负累。

我合起书问自己:这不是你期待了很久的理想状态吗?是的。

答案本该如此,却在某一秒忽然变得迟疑。

也许,也许我并不知道,至少当下这一刻不那么确定。唯一确定的是,任何一种状态中都留有陷阱。

尽管胸腔里的那颗心脏仍在怦怦跳动,尽管它听上去仍然健康而年轻,但我知道,独属于青年人的那种渴望和创造力,多数始于某种冲动和激情。

当周围的同龄人早已经出现几种可以归类的趋同倾向:考研、保研、出国留学、进实验室等等,一旦我们进入一种模式,也就意味着随时可能进入某一条生活轨道。

譬如说,阅读的单纯可能变成必要的数据查询而失去乐趣,写作可能成为必需的规划而丧失热情……长此以往,初衷难免会被磨损。

而生活的吊诡之处总在于:

人能坚强到足以翻山越岭亦不改初心,却会在平坦开阔处轻易就迷失自己。

谈写作:我只想告别死亡和空洞_第2张图片
cr:空岛孤影

一、缺少必要的材料——这是最初的困难。

可能也是现在的困难吧,有时候会痛恨自己懂的东西太少,知识储备也不够,经历少、视野窄、思想幼稚、笔力轻浅……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缺陷。

所以会羡慕那些经历丰富的人,因为他们笔下的文字无一例外充满了生命的体验:人生的兴衰际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感遇于心中,呈现于眼前。

假如你为这样的文字悲欣哭笑,那自然是应当应分的事情。

而我不过是个年轻姑娘,所以常常害怕自己的浅薄会辜负读者的期待。由于缺少来自自身生活体验的第一手材料,很多时候我只能依靠音乐、书籍和电影,尽可能从中汲取养分。

这些二次提炼加工后的经验,仍旧是现阶段支撑我继续写下去的拐棍。

二、除此之外,“写”又是另外的困难。

纳博科夫曾经写道:“我没有任何能力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只有在洗澡时,在脑子里,在书桌上才能创作每一个该死的句子”,以及“坦率地说——我现在所说的是我以前从未说过的。

我想我的话叫人有点沮丧——我知道的比我用文字表达的要多,假如不是我知道的多一点,我所能表达的些微也不会表达出来。”

所以很可惜是不是,即使是写作技艺如此惊人的纳博科夫,也还是有很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东西没能说出来。

你我都知,要表达自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许多时候尽管你本人有这种意愿,却也不见得能把自己真正的想法透过言语传达出来。

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个好的写作者,他/她的情感、思想和观点,不仅在遣词造句和排篇布局,更多的内涵还在字里行间、话里话外,以及那些看得见的铅字墨迹背后。

牢骚太盛防肠断。说完上面这些话,该做的事一件不落都还要去做,要经历的坎坷一处不避,我都还要亲自去走。           

希望有一天,我会写出让自己满意的长篇:亲手搭建一个心向往之的乌托邦,把我爱做梦的青春和值得珍藏的记忆,连同对生活和命运的认知,全部悉心嵌入其中。

等我成长到可以驾驭某段生命时期的时候,我会创造出平凡又独特的小人物,一个不完美的空间,一条看似平凡却波诡云谲的道路……

当他们受苦、享乐,在命运的魔爪下挣扎时,我自当陪着那些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悲鸣哀哭。

熠耀宵行,伊可怀也;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到那一天,希望你是见证人之一。


我是林小瓜,祝你从此幸福,也祝你枯萎可渡。❤❤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写作:我只想告别死亡和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