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故事里,出现了很多帮助我很多的人,他们都将登场。
最近遇到的事情比较多,自己也更加的坦然,更加明确自己能为未来做什么。
今天看了一下午的书『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行动』,想到了好多之前工作上的人和事,所以整理了下来。
同时自己整理了一个主题『让自己成为问题本身』,以后有机会在围绕这个在公司做一个关于产品设计的分享。
———正文开始--------
2011年,大四上学期在第一次校招上进入『恒信移动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这里的一员,在这里我很高兴有三位导师带我,王总规划我的职业发展路线,陈工带我视觉设计,强哥带我产品设计。其实到现在,我还是在王总规划的路线里面努力着。
2012年10月8日,从恒信离开,10月21日进入4399。
2012年3月份王总离开厦门回去北京,厦门这边就开始有些变化,新总监过来后跟他做了一个项目,半年过去,慢慢觉得自己在这里有点浪费时间,跟新总监先后提过2次离职,最后在2012年10月8日第三次提离职,第二天办完手续。10月10日在情封的介绍下,来4399面试。那时候写了一份游戏吧群组的用户体验报告,然后就到4399来上班了。
恒信篇
在恒信,其实自己已经有很多工作上的习惯,每日工作内容记录、新的点子记录下来、针对小项目的工作总结、工作云端化。当时用得最多的工具就是360云盘、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同步经常失败,弃用),这两个工具 让我能在很多时间和地方可以切换到工作模式。
在恒信,一开始做网页的页面设计,做一周后接到一个印刷品设计,做了一周,后来做厦门这边第一个移动端产品的界面设计和原型设计。
最有成就感的也是奠定我发展基础的事情来了。
那时候我们要做一个云备份产品,备份了手机上的大部分东西,是一个系统预设APP。当时没有专门的PM,而是我们的女程序员担当。她整理了要做的功能,我数了下有16个功能点需要做,那个时候,我其实在设计方面的还比较欠缺,当时就想,第一版就要做这些,简直吓尿了,对我来说工作量很大,然后开始分析这16个功能点,给它分类,最终我砍掉另外8个功能。这是人生中第一次讨论需求并获得认可的一次『演出』。然后我就开始设计,那时候对于技术实现还是不了解的,根本不知道这8个功能要开发多久,不过没有去管这些,我开始画原型了。其实一开始我是用PS画视觉稿的,后来强哥跟我说可以用axure画原型,基于对PS比较熟悉,来使用axure时,基本没有障碍。不过我的第一个axure原型,其实就是将视觉稿放进去,然后加热点完成的。后来比较有时间的时候,就开始用axure拉线框做原型了。
在恒信里面实习,时间基本是我自己在安排,我早上保持至少1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也就是说 我会到10点才会开始干活,后来干脆是下午才开始干活了。并且我加班也比较少,基本是在工作时间完成的。由于开发周期比较长,所以会有大把的时间空档,那我自己就开始做下一版的设计,关注产品开发过程的方方面面。周末是双休,一天用来骑车一天就另外安排,基本不会两天都在宿舍的。一个月回家一次、去图书馆两次。
在恒信里面,我经历过敏捷开发模式,跟测试的童鞋一起做原型可用性测试,跟韩姐学习项目管理和任务拆解,跟雨英学视觉设计和前端代码,跟强哥学产品设计。
那时候靠两本书来撑场面,交互设计精髓、网站设计模式。交互设计精髓,是自己在大学当图书管理员(赚生活费)时找到的一本书,网站设计模式,这本书是海英童鞋送的。而后自己也开始各种买书看书。
4399篇
来4399第一天下午开始做游戏吧相册的小需求,第二天就开始做积分商城的优化工作了,那个时候先做竞品分析、本站的体验分析、整理了改版目标和增加的功能。做到这步时,其实我还是一个人在做,没有跟PM来讨论。第二周,将初步的原型发给谷雨,跟她去讨论。其实这次改版,我规划的东西很多,后来经过长达20天的讨论、修改、再讨论终于确定了一个可开发版本。这个版本于2013年1月31日凌晨1点半上线。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经历产品在凌晨发布的。我们当时并没有做灰度上线,而是直接覆盖旧版。上线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1点半上线出问题了,搞了半小时后才顺利发布。回到宿舍都三点半了,白天11点就到公司了。也是很有激情的。上线后我们做了一个新版意见反馈,共收到5万多的意见反馈,有90%以上是好的反馈。这下信心爆满了。
等下,其实过程没有辣么的让我感到很美好的。
在接到4399的offer后,我给王总打电话,聊了一个多小时,王总给我说了在新公司要如何去工作、自己的毛病有哪些需要注意。在来到4399智慧,其实有心理落差,需求文档是在原型画完后才有的、这里人也比较冷漠一些、具体工作过程配合问题也很多。大概工作3个月,我其实还没有适应好环境。
2013年3月份,当时做积分商城的这个团队开始要做移动端的产品。在这之前,也就是2013年1月份,我跟谷雨去说,我们可以做移动端的产品,不过那时候在忙积分商城的,也就没有做。三月份,开始做移动版群组,当时我设计的其实不好,后来这个项目没有做下去。3月份还在做积分商城第二期的工作。4月份开始从苹果游戏入手,做web版的评估游戏下载站,很快在5月份这个站点上线,7月份做了WAP版的苹果游戏,10月份从智刚团队接手了安卓游戏和4399手机游戏客户端。那时候自己负责3个小版本的原型设计和需求整理。
后来其实做了很多产品,iPad版游戏盒、iPhone版游戏盒、4399手机游戏网 这些的竞品分析和原型设计。在这里的工作模式是,谷雨给了一个大的需求(口头需求)然后自己做竞品分析、整理产品逻辑、画产品原型、写交互说明文档、跟进视觉设计、做产品测试、跟踪用户反馈、做下一版的产品优化点整理。当然这个过程还是有很多讨论的环节的。
在这里,工作节奏比较快,上班时间不能学习了。所以一般是在睡前、起床后看别人的文章和资讯的,周末大概一个月才去一次图书馆。
2013年度的工作总结,我的标题是『清晰定位,驱动产品』当时在想这个标题,也是挺费劲的,因为不能触碰红线,但是自己确实是在做这些工作。2014年度的工作总结,我继续用这个标题,写了第二篇。第二篇则更侧重团队的管理和重述交互设计师的核心价值,同时在驱动产品上也有延伸--数据驱动。
来到2015年,自己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而是一个团队,这里首先考虑到的是 如何让入伙的交互设计师也有成长空间、能自己独立负责产品。
从去年7月份到今年的3月份,公司业务线再增加,自己的团队有新成员。当时面临的问题是,团队整体水平比较低,我需求重点帮助部分人。后来,在大家水平相对都高起来之后,我跟大家确定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自己要负责的项目,那时候开始,我将整个团队的周报就发给每个人。
交互组的管理小心翼翼,也畏惧管理。
自己其实并不喜欢去管理他人,我自己管理自己是非常好的,但是管他人,我就会畏惧无所适从。刚当上组长时,自己也比较迷茫,记得我跟我们UED两个主管都说过我不想当管理,最后跟经理其实也说过不想当管理。在这个不想当管理而又有一个团队要管理,我该怎么做。我当时想,那可不可以不需要管理,不需要我的存在。然后我做的工作有:
将所有工作透明化,使用trello,大家在上面记录自己的工作;
每个人独立负责项目的交互设计工作,我站在背后,跟外部沟通的工作不需要我干预或者不用我去沟通,做到具体负责人一对一的工作或者直接跟配合方的主管去对接工作;
遇到沟通问题,我了解情况后支招;
遇到体验方面没有定论的问题,我确定方案,但更多的还是让我这边的交互直接去跟对方来讲确定的这个方案。
对外,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对内,我们互帮互助。
4月底开始,每周五都有周会,在周会这个事情上,我也尝试很多玩法。一开始是汇报工作,后来想,工作大家都自己记录了,不用来汇报了。改成每周一个主题的讨论。讨论的题目是所有人都可以提供的。主要目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了解他人的工作方式、让视野更开阔一些。
游拍项目负责人 这事~
2014年7月份,我写了一封邮件给老板李兴平和产品主管谷雨,主要是说了下接下来要做的两个事情,这个算是游拍项目最原始的形态吧。
2014年12月初,开始有实习生过来,然后组建了一个以实习生为主的团队负责游拍的方方面面。而这个团队也让我来带了。其实是陪着大家一起来玩这个产品,这个也是第一个产品开发团队跟编辑运营团队走得很近的一个项目。很多新的模式,我都在这里尝试了。我的原则就是:不干预、做引导、允许犯错。到现在,这个团队 依旧是一个气氛比较high的团队。在这里做得最多的就是帮助实习产品、调配外部资源、创造良好的讨论环境、跟大家强调目标。这个团队有一半的人在游戏盒开通官方号,跟玩家互动。我自己的官方帐号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产品开发过程都有用户参与进来。
但尽管这个团队内部玩的很嗨,向上,我还是很有压力的,有几次节奏差点被打乱、也有运营目标差点被偏离,这些基本没有让团队来承受,而是我来跟谷雨谈。
体验来自方方面面,我还能做什么
这个是我最近半年的一个最大的困惑,在产品体验上,我还能从哪些方面下手。
去年12月5日,让编辑开始在游戏盒运营官方帐号,当时给的要求就是没有要求,让编辑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运营,因为需要将这个帐号塑造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而不是机器人。而我提供产品的数据,辅助运营。
年初,建议产品人员、设计师、交互设计师 都开官方号,各自运营。不过后来很少人坚持下来。自然亲身发现的问题就很少。
4月份我发现一些活跃度、社交方面的问题,想到如何来增加用户互动,后来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为此单独发了一个版本。
让自己融入到真实的用户中去,高频度的使用功能,然后发现一些使用流程上、运营上的问题。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
在负责游拍这个团队,最大的收获是一个思想上的改变。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我们可以帮助能力差一些的人,但是最终要让所有人一起奔跑。
自己是属于比较主动的人,会事先就做了很多事情。喜欢比较有讨论氛围的人。
不喜欢压抑的工作环境,其实有人跟我讲,这里很多人也是在压郁在忍。那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问题,一个需要改善的问题,而不是它存在,就让我顺从。我试着去了解这个现象背后最本质的问题。普通员工执行好上层的任务就好,不用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在一个企业不仅要实现公司的目标也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目标。那样,这个工作才有意义。而我看到的是专制,『不该发声』的不要发声。这样的环境就是个人压郁的来源,也是企业发展缓慢的根源。
所以我在想,我的团队,是不是要开放,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意识,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后来我朝着这个目标去做了几个事情。提倡『领导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包括我说的也是』『别人的意见,你只能参考,最终还要你自己来拍板』『大家都很重要,不能缺了谁』,通过实际工作提升同事的处理问题能力,背后帮助我能帮助到的人。
这样,我管的交互团队和游拍团队,基本上大家都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拍板。
后来我待不下去了。。
由于自己在产品方面、策略方面、运营方面的思考的也很多,自己更倾向于通过建立一个长期的简单的机制来促进活跃和产品自生长,但是发现现有的玩法跟我想象的不是一回事。自己在这里也经常提出一些观点,起初有讨论的氛围,后来没了,自己也就不大将问题或者意见抛出来,而是埋在笔记本里了。
可后来,我还是又留下来了。。
8月初提了离职,最后戏剧性的留下来。当然我依旧倾向于自己之前的那些理念,所以留下来,我依旧要保持每个人独立存在、合伙人式的产品开发团队、发现深层次的需求通过机制保持产品活跃、同时也让产品能自生长。
最后,自己要有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
未来面临的问题会是我所没有遇到过的。
做最好的方案,接受最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