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思维的有力武器

**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这是书中对思维导图的定义。不过,我更愿意理解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工具。其主要特点是将图像、符号、色彩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既可以用来记笔记,也可以用来发散思考,还可以用来整理知识。

本书实际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大脑及思维模式;第二部分,发现图形、关键词的魅力,学习利用思维导图释放大脑潜力;第三部分,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指南;第四部分,思维导图在个人工作、生活、学习以及教育和商务活动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归结起来,作者在本书中阐述了几个问题:1、我为什么要发明思维导图;2、什么是思维导图;3、如何制作思维导图;4、思维导图很好用,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应用,不信,我给你一个个讲解。

我在豆瓣上为本书打了四星,总体感觉不错,值得一读。美中不足的地方,对思维导图的关键点着墨不多,花了大量篇幅吹嘘思维导图的神奇功效。书中列了很多手绘思维导图,值得参考借鉴,后半部分详细阐述了思维导图在各领域的应用,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参考借鉴。
读完本书,简单归纳一下,大概有以下七点收获:

  1. 要坚持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思维也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的联系提高。在阅读本书时,我也按照书中的例子进行发散思维联系,可惜,我能发散出来的分支不多,联想能力较差。决定要坚持进行发散思维练习,方法是,在一张白纸上写一个关键词,进行发散思考,先进行一级发散,然后二级发散,持续联想,尽量做到能够发散出十五个分支以上。
  2. 形成记笔记的个人风格。线性笔记最大的问题在于,个人加工太少,记笔记的过程是单纯用文字记录。缺少对输入信息的加工,因此笔记的效果很差。书中谈到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我不完全赞同。不过引出了一个想法,要研究个人的思维习惯,形成自己的笔记风格。可以是思维导图,也可以是线性形式,但要有个人思考,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对输入信息二次加工的过程。
  3. 理清逻辑结构。读文章或者做其他事情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或事情的逻辑结构。思维导图在理清逻辑结构方面,优势相当明显。绘制完成后,逻辑架构一目了然。
  4. 研究自己大脑和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看过一个说法,一项任务如果需要超过半年的时间去完成的话,就要考虑一下方法。在学生时代,很少考虑学习的方法,做事的技巧,认为只要勤奋就好。只要肯吃苦,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成绩不好,肯定是学习不够努力,不会把问题归因于方法。对思维导图的研究,让我坚定一个想法,任何事情都是讲究方法的。不考虑方法的一味勤奋未必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思维导图也是个契机,让我考虑自己大脑的认知规律,记忆习惯和学习策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5. 提高知识的归类能力。画思维导图时,会发散出许多想法,但其实,不少想法是可以归结为一类的。好的思维导图是逻辑清晰的,分支与分支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这就要求自己将同一类型的知识或想法归结为一类。归纳的过程既深化了对知识的认知,也提高了知识归类能力。
  6. 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某个领域的知识。迈入一个新的领域时,往往容易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学习。思维导图是个不错的工具,帮助理清某个领域知识的框架。例如了解思维导图领域时,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基本上可以弄明白思维导图概念框架。
  7. 学习陌生技能的过程(接受(accept)——应用(apply)——适应(adapt))。不仅是思维导图,学习其他新技能的过程中大概也是这三步。刚开始时,各种不懂。这个阶段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按照教程或者教导去做,去练习。第二阶段,按照要求,开始应用学习到的技能。第三阶段,自己去创新,在实践中改善,去改变,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习惯。

以上七点是在阅读本书过程中一些收获,不仅仅限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只是一个工具,不是读一本书或几本书就学会了。要想弄清楚,熟练掌握,最好的方式还是大量的练习。正如作者说的,当你开始绘制大型思维导图前,你至少已经绘制了100张以上的思维导图。只有不断的练习,反复的练习,才能感受思维导图的魅力,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风格。

本书可以看做思维导图的实用指南,在学习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翻阅,找到参考的建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导图》——思维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