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自述》——成长的三个支撑

《四十自述》——成长的三个支撑_第1张图片

胡适的《四十自述》,是他反复开导别人写自传的同时,自己写的小自传。

看这本87页的小册子,主要两个方面:一是看他的人生经历;二是看如何遣词用句、表情达意。

在人生经历上,胡适和他妈妈的身世不可谓不苦。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农家女儿。

顺弟年少懂事,为了给父亲要点嫁妆补贴家用,17岁便嫁给47岁的铁花先生(1889年)。铁花先生赴台湾任职后,逢甲午战争,台湾割让,死在任上。

顺弟婚后两年多生下胡适(1891年),胡适三岁三个月离开父亲回老家绩溪,半年后父亲去世(1895年)。

顺弟17岁结婚,19岁当娘,23岁成寡妇,46岁去世。

在求学上进上,胡适的成长离不开家族相助。

有三个支撑点。

一是家底支撑。

胡适从小上私塾,就和别人不同。别人家一年只给老师2个银元,他家给6个,每年还增加,到后来12个。

老师对他不仅教认字,还每个字解释,每句话解释,让他学得明白、学得有兴趣,其他孩子则不管,任其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老师,学习效率不同、兴趣动力不同,结果截然不同。

二是家风支撑。

他想看书,各个哥哥、其他亲戚朋友都能给他借到很多的古典小说、评词唱曲等,让他在少年时候大量吸收古典文化,练就童子功。

家庭的文化环境与读书背景,是他文化根基厚实的主因。

三是家母支撑。

他母亲对外包容大度、自制明理,对内尊师重教、管束严厉,让胡适有一个良好的道德模范和管教环境。

胡适对母亲评价:“气量大,性子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如果我学到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三代培养一个贵族。没有好的家族积淀和平台,任何聪明人也难蹦高蹦远。

在职业发展上,是机遇、努力和兴趣综合的结果。

成年后的胡适,不断地寻找、不断地改变,从有神论到无神论、从信佛到看破因果、从数学到古诗、从古文到白话文、从不敢写到写小说,一切像是机缘巧合,也像是上天安排,但最后就成为了他当时的样子。

胡适不可学,但胡适的父母可学。要培养儿女,可以看看冯顺第怎么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十自述》——成长的三个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