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更新我的了,最近手头事情比较多,今天要分享的是最近工作上的一些感悟以及经验教训,全部是个人码字,如果大家觉得有价值,那很开心,说明我自己总结的一些方法论可以引发你的思考,如果觉得内容比较多可以直接置后看最后的全文总结!本文重点是介绍在以业务驱动为主、产品并不太成熟阶段,用研切入应该如何着手!
背景交代:
最近公司要做成一个融合版APP上线(之前各个产品线是以独立的APP存在),部门领导要负责融合版APP的统一规范并要逐步将自己的团队介入到各个产品线之中,相当于跨事业线跨部门合作。领导先派出用研团队试探性给各个事业线做支撑配合,从产品介入后再渐渐将交互、设计渗透进各个产品线。其中我就是那个被领导派出到一条产品线做试探性合作的人。过程曲曲折折,其中的经历让我渐渐意识到,真正能及别人所需、以及在前期的双方充分沟通后再去做事,是工作中多么重要的环节,利人也利己,这也是我切身的感悟与成长教训。
整个事件过程:
双方领导经过简单沟通后,达成初步合作共识,让我去支撑其中一个产品线,所以我得到的最终指令是要出一份产品体验报告。领导表示对方产品线负责人对产品后期规划还没有想法,所以先做一份产品体验为主的报告,后期在针对报告作进一步沟通,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产品体验报告初版完成后,我与对方产品经理沟通后发现,她对于报告中的产品体验问题并不是很care,在经过深度交流后发现,之所以产品后期没有规划,是因为前期上线的产品第一版完全是按照业务要求来的,与第三方合作,直接在第三方产品的系统上搭建的,所以产品经理对自己的产品形态也没有具体的想法,她表示自己的产品与市场上很多产品模式都不同,目前业务在扩张阶段,还是以业务为主,产品本身还不成熟,连用户对于产品的诉求也不清楚,所以目前没有产品二期规划。
在这种情况下用研的工作如果仅仅聚焦在产品体验评估,可用性测试、产品满意度等角度上,那么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对方产品经理的痛点,因为基本的用户需求、产品发展方向以及下一步该如何做都还没有明确的方向。
幸得老司机点明我:“产品不同的发展阶段,受限于当前的业务模式,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就像一个人很饿,你给他个馒头他就挺高兴,你非要做满汉全席,没等你做好他就饿死了。所以业务发展、产品规划阶段不同,用研支撑方向当然也会有差别。”那么这也意味着我的研究分析计划以及研究方案要重新梳理,那具体应该从哪几个角度着手呢?下面我会作具体讲解。
在以业务驱动为主、产品并不太成熟阶段,用研需要做的是:
1、用户需求:对目标用户的使用场景、诉求进行调研分析;
2、产品形态:应该做成什么样的产品,产品目标、产品定位以及产品要做哪些功能来满足用户需求;
3、产品运营与推广:如何增加流量来源,以及现有用户留存以及活跃情况等。
其中1和2是最重要的点,2前提是1,根据各点研究方向作了细致的研究计划与方案,具体如下:
第一:用户需求
要了解目标用户真实需求、痛点以及目标用户使用行为以及态度等。可以细分用户,了解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使用此产品,以及在使用此类产品时的感受、自身态度、以及对产品的评价等。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包括调研问卷,线下与用户接触,利用观察法以及深度访谈等,并最终能推动产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进行研发,并为设计、运营等提供策略支持。
对于目标用户需要了解他们的一些诉求与痛点,举例:产品类型是家电上门服务,要挖掘用户的痛点是什么,可以这样着手研究,使用线上产品的用户与线下通过实体店的用户有什么不同?线下用户的痛点有哪些?那么经过调研发现相比线上,线下用户痛点主要在于售后服务(质保说明以及服务承诺)、价格、时间效率(维修人员响应时长)、服务质量、正规渠道配件以及对应价格等。通过这些用户诉求,可以在与线下差异中探索新方向,对产品研发提供辅助作用。
第二:产品形态
在确定产品形态前,需要了解目前大环境下的细分市场、发展趋势、此类业务的企业规模以及各自的商业模式分析等 。简单说就是行业研究+竞品研究(重在商业模式的探索)+自身资源研究。
在做市场分析时,可以找行业资料,快速学习、了解,相当于获取+提炼+转化的过程,切记成为资料搬运工,左抄一点右抄一点,照搬别人的结论,甚至对别人的结论全盘接受。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求知、好奇心,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并对行业资料进行加工与验证,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里举出一个反例教案:
在写报告时对O2O上门服务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时,搜集行业资料并进行参考写了如下一页:
那么怎么定义市场爆发期、寒冬期、理性拓展期?往往主观定义容易被别人挑战,需要进行一些行业数据验证才能更容易说服别人。你可以自己去搜,归纳整理行业报告的结论,但这并不代表你就大功告成了。你需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个概念的定义对吗?怎么去验证说明?“企业数量增加,随之纷纷倒闭,”那么就可以以企业数量、资本投入等角度去查相关行业数据,去搜集一下不同年份的企业数量,都哪些企业倒闭了,什么时间倒闭的,倒闭的企业之前都是做什么业务的,各自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这些企业为什么支撑不下去了,原因是什么???了解了这些你就知道教训是什么了,我们就不能去踩坑,可能你也会从中挖掘到不同于其他企业模式的比较创新的模式。
所以上面那张市场现状分析结合搜集的数据(需要标明数据来源)作如下更改:
这仅是市场分析的一部分,还需要了解目前行业中的主流产品的商业模式(竞品的选择不要限于模式是否完全相同,另外可以选择综合类或者是垂直类产品,只要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有可能被替代的产品都可算作是竞品)
第三步:产品运营与推广
在运营上可以针对不同的细分用户进行有效的精准营销。目前产品推广形式:主要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做线下门店会员推广,流量渠道比较单一,虽有自己的APP以及WAP,但这两个平台并没有做对外推广,且两个平台没有做数据埋点,无法获取后台用户行为数据做分析,但唯一可以了解的是微信后台的一些数据指标以及业务才有权限的订单销售数据(有权限,外部门很难看到此部分数据)。
要做微信后台数据分析,只能找对接产品经理开通微信后台权限。这里就牵扯到跨事业线跨部门沟通问题,毕竟产品数据在对方那里,所以前期需要明确数据分析目的是什么。
那么在要数据之前需要考虑到:
第一种情况是因为涉及到数据机密,如果对方不愿意给你数据怎么办(尤其涉及到订单销售这样的核心数据),你是否有备选方案plan B;
第二是你要明确,向对方要数据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是你要了这个数据做分析,对别人来说有什么好处,可以对他们有什么帮助。
所以综合以上考虑总结我的研究思路就是:
1.要考虑目前流量来源以及流量渠道质量问题:
(1)流量来源:目前只有线下会员引流,而且通过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形式,这个渠道流量在整体流量占比是多少,那么需要的指标就是(微信目前关注人数以及整个产品使用人数),如果这个渠道流量占比不多,就需要拓展新渠道,做线上引流,找线上平台增加入口;用户关注来源参数可以利用来源数据进行有效的转粉营销。
(2)渠道流量质量问题:线下地推只推广微信公众账号,那么当时地推用户碍于各种因素关注了这个公众号,之后取关人数是不是也很多。
2.用户留存以及活跃情况:
考虑新用户转化情况,经常会做转化漏斗分析,比如下图:可以了解近期新增用户数以及后续操作情况。
3.活动分析:
要了解微信公众账号中推送的活动或者图文消息,哪种效果更好?可以将不同活动期间数据与日常数据做对比分析,分析维度可以包括:
(1)活动曝光量、互动情况,包括活动有多少人看,有多少人分享、转发等等;
(2)活动转化情况:用户购买转化,与平日以及其他活动做对比,了解用户比较关注什么类型活动。
(3)图文形式:包括两点(判断文章质量、粉丝互动效果),就是分析用户更喜欢哪种文章内容类型,主要看图文阅读数等指标;互动情况就是看点赞、评论、转发数。
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数据发现:
一是推送的图文消息中,有低价商品的活动查看次数越多,还有就是那种不需要花钱自己就能解决的常识性文章比较受欢迎,比如在家中如何自己清洗空调?这一类消息推送基本得不到用户的订单转化,但却也是活跃用户的一种方式,引导他继续留存下来,增加用户粘性。
二是每次推送完消息之后微信服务号都会大量掉粉(用户取消关注),与日常不推送相比,明显有较大的数据波动。因为这种企业版服务号推送的消息是在微信首页对话框中,如下图:微信首页黑色框线部分。
服务号的消息提示在首页展现比较直观,用户只要打开微信就能看到,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相当于提醒用户你关注过这个服务号,用户很可能因为这个提醒就取消关注,与之不同的是微信订阅号,它的消息提醒隐藏在订阅号中,只有当你想要去看的时候,才会点击进入订阅号查看你所关注的内容。
所以运营企业服务号时,推送消息次数除后台默认限制之外,还需要研究优化最佳推送时间,以及隔多久推送一次效果比较好。
最后,将整个项目中以上涉及到的所有内容进行高度总结,相当于给业务、产品指明方向,接下来要怎么做。
全文的内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在没有明确需求之前先不要盲目去做,必须双方充分沟通并明确目的和具体需求后再着手,针对于对方所提出的需求进行拆分,制定研究计划,参与研究,并根据研究方案推动执行,最终将其落地。
2.在跨部门甚至跨事业线合作时,在向对方提出需求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自己的目的,如果plan A不可行,那么要在前期考虑好应对的plan B ,这样做不仅更高效,而且更容易实现;另外合作在双方互赢的情况下更容易达成共识,比如在向他人要资源时候,考虑是否可以实现资源互换,或者能想出一个可以事半功倍的方法。
3.产品不同的发展阶段,受限于当前的业务模式,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产品目标,所以用研的切入点以及研究方向也会不同:
(1)在业务探索、产品形态并不成熟阶段,用研需要指明方向,做一些宏观上的分析,从用户需求调研、产品方向探索、产品运营与推广等角度着手。包括行业研究+竞品研究+自身资源研究等,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中,可以使用一些模型,比如SWOT模型,挖掘出新的创新发展方向。
(2)产品在相对比较成熟并在不断优化迭代过程中,用研就需要结合产品目标以及业务现状,进行产品的原型测试、产品评估以及持续的体验跟踪分析,会用到可用性测试、用户满意度调研等方法,在电商或者互联网公司,则更偏向基于产品目标选取相应的数据指标,通过后台用户行为数据对产品流程以及具体功能进行优化分析。
总之,平日的阶段性工作总结可以让自己重新回顾整个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经验与教训,在未来工作中避免去踩坑,找寻可以改进的方式方法,并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