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马叔|不折腾不是年轻人,我还在折腾,你,老了吗?
图片来源:必应搜索
这是克赛马的第9篇原创
—START—
前段时间,同一位朋友A聊天,A最近离职后,进入了一家新公司。A告诉我在新公司的这段时间感觉诸多不适应,工作的内容倒还好说,终究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有熟悉的时候。最让其诟病的是,觉得进入这家公司后,因其所处的岗位是销售岗位,A充分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纠葛有多深。
工作开展的过程碰壁不说,就连A出去与同行相互沟通,换取资源时,也因其在行业是新手,无法提供对方所需,遭受了不少同行嘲笑白痴一样的眼神。
说起这些事的时候,A感慨道,“现在觉得以前的公司环境还是比较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相处并没有这么多的计较,也没有这么的利益”。
听完A的述说后,我苦笑道,“并不是你们公司和行业太过利益,而是交换原则或者说交易原则是工作和人生中常见的基本原则,你想获取帮助,却又不能给对方以对等或所需的回报,别人为何要帮你,即便这次帮了你,下次呢”,“更何况,不是以前你们的公司环境比较单纯,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大部分的人太闲了”。
A听了以后,哑然。
1/工作的实质就是利益的交换
我相信或许很多人都曾经有过一个想法:怀才不遇。觉得自己在公司里能力很强,为何却得不到老板的赏识;觉得自己在公司里付出了很多,却为什么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觉得领导的脑子有毛病,为何不听从自己认为更加有效和合理的判断。
OK,坦白来说,在现在这个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沟通成本的便利性和社会化分工的普遍性存在,一个人想要彰显自己的能力或是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真的不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你真的具有某种突出的能力。
因此,我认为绝大多数的“怀才不遇”,其实更多程度上是一种对自我的盲目自信和认知不足,这种“怀才不遇”,我更倾向于认为是平庸的抱怨或是牢骚。
某种意义上,尽管大多数的人不愿意承认,职场中获取更多人认可,同时也可能得到报酬相对较高的人,并不一定是在工作中投入时间很高,付出努力最多的人,而一定是创造价值较高的那位。
因为工作的实质,就是利益的交换,判定交换合理与否的原则,投入的时间、精力、等并不一定是第一位的,“相互价值”是否对等,才是公平交换最重要的原则。
无论我们是自行创业,还是在职场中,所谓工作,其实就是在有限的时间中,创造更高的价值,这是工作的利益性本身所决定的。于公司而言,就是用金钱等资源购买员工的个人时间,来换取员工创造的价值;于员工而言,就是在我们付出了时间、精力、技能之后,换取更高的报酬、职位、荣誉、个人价值实现等等。
马叔认为,每个人在职场中投入的时间、资源、精力等都是有成本的,所以我们更需要功利一些,用我们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技能,来换取更合理的回报,兼具给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完成个人能力、阅历、人脉的积累和飞越,最终或是在职场中有更高的跃进,或是有更好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身在江湖,岂能跳离江湖;
身处利益圈,何谈远离利益圈!
2/公平交换
李笑来老师曾说过一段话:
出身与运气是无法选择的,但“一个人的才华和学识是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如果你通过努力成为优秀的人,那么就会有另外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愿意为你提供帮助。
这句话赤裸裸的揭示了人脉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你认识多少人,你有所谓的多少朋友,其本质也是一种“等价交换”。
我清楚的记得,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面对别人的求助时,起初我是欣然接受的,因为觉得自己刚入职场,多帮助别人可以同别的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我获得了一个个“乐于助人”的好的称号,慢慢的也与同事熟络起来。
可逐渐到后来,这种“求助”开始变多的时候,我发现我内心上开始有了一些抵触,但同时又觉得拒绝别人是不是会让人觉得我很不够意思,于是做了很多不合心意的事情。人们常说,“助人为乐”,帮助别人本是一件能获得快乐的事,可我却在这一件件的帮助中,觉得自己深受苦恼和倍感压抑,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太过于自私和功利性,从而让自己陷入这种情绪之中。
可最终我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真正的原因是我没有这种能力能够兼顾处理我自己的工作范围内的事物,又有大把的时间能完成别人的求助。这两者之间存在冲突,如果去满足别人的“求助”,我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事情,而帮助别人的同时,除了换取一个“友善”的称号外,我并不能够得到我认可的“价值”。我自己尚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又有何能力普度众生。
因此在这种“原始利益”的调和下,我渐渐学会拒绝,学会承认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有限,无法兼顾每一次的“求助”,我学会不去做一个“好人”,我开始选择性的去帮助别人——那些同样可以给我提供对等帮助或是价值的人。与此同时,我发现自己的苦恼削减了,工作也逐渐更顺利了,同时也与更多优秀的人建立了稳定的关系。
很可笑,这么久的时间,我竟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量力而行”,这四个字,古人诚不欺我也。
在我有限的职业生涯中,我很少求助别人,并不是因为我觉得我很优秀或是能力超群,虽然事实上可能在我所在的职场圈子会有那么点儿,而是因为我明白对于被求助者来说,每一次的“帮助”都是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是给别人带来本不该有的麻烦。慢慢接触的优秀的人多了,我发现这些人与我有同样的想法。
优秀的人会尽可能的以“公平交换”来实现彼此的帮助,同时也会对“不公平交换”予以拒绝,这并不是功利性或是人性的自私能简单的解释的,因为只有这样,优秀的人才能建立起有效的人脉。
尽管我们内心上或许不愿意赤裸裸的揭示,但诚实点说,我们大部分的朋友,之所以能成为朋友,更多的是我们彼此能存在“交换”的关系。如果我们自身资源较差,能力、认知、背景等都逐渐同朋友脱节后,慢慢的从原本的“公平交换”的友谊关系,变成了一个“索取者”,这段友谊很少能成为天长地久的见证。
“事多故人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通过马叔的观察,很多人竟然认清不了这个简单的道理,他们会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对方势力、瞧不起人、忘本等等因素,带着这种怨妇般的心态,继续“求助”,企图进行“不公平”的交换,最终可能会使得自己的交换落空——毕竟我们都不会喜欢不公平的交换,逐渐沦为“索取者”,丧失朋友,丧失自己拥有的人脉的质量。
当你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知道“交换原则”或是“交易原则”存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时,你会慢慢懂得,相比较你认识多少优秀的人,有多少所谓的人脉,更重要的是,首先将自己变成一个有“质量”的人,学会不再轻易的求助别人,至少不要当一个“索取者”,而是以“公平交换”去替代单方面的索取。
“公平交换”可以使我们获得相互间关系的延续,因公平的交换,使得彼此的关系可持续的发展,最终变成共赢的局面。
与此同时,随着能力提升,阅历增加,资源优化,你逐渐成为一个有质量的人,一个优秀的人。
你会突然发现你的圈子得到质变,你身边会聚集更有效的人脉关系,同时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源找到你,在必要的时候帮助、支持你,让你获得成功。
人生就是一场交换,年轻时用生命去换钱,年老时,用钱换命。
3/因缺有需
或许有读者会说,“马叔你说的交换原则,我早就知道了,请别人帮忙当然要给点回报,我也有回请别人吃饭啊”,错!
对于交换的关系中,我最不推崇的就是请别人吃饭,不相信的,你可以回想,是不是很多时候,在你请求别人帮助后,提出回请吃饭时,得到的可能是委婉和客套的拒绝。
为什么?
因为时间对于每个人虽然是一样的,但在每个人的认知里,却又是不一样的。
对优秀的人而言,接受请客吃饭所花费的时间和餐桌上闲聊家常所浪费的精力,不亚于在扼杀他的生命!
吃饭的这一两个小时,或许是他工作之余用来学习、看书、健身、参与社交活动的安排,或是像马叔一样在这里码字做公众号等等,无论哪一种,对于优秀的人而言,时间是宝贵的资源,是用来提升自己,而不是用来简单的果腹、满足口欲。更不要提,你的吃饭场所,可能是简单的小饭馆、路边的烧烤摊之类随处可见的场所,即便是请吃饭,下次,请稍微花点心思或是成本。
真正的交换是“公平”的,这种公平,并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觉得请客吃饭、买杯奶茶等等就够了,而是站在对方立场,看对方需要什么。
如果用略带禅意的话语去描述,公平交换的基础是相互价值认同,即四个字——“因缺有需”。
漂亮的衣服更多的是卖给不好看的人;
奢华的包包更多的是卖给不富裕的人;
健身房里的大多都是要减肥的;
相亲会所里全都是没老婆的;
因缺有需,因对方所缺,而产生了需要,这种换位视角,才会让你对公平交换有正确的理解。明白了相互价值,才不会鸡同鸭讲,道理不通。
如果对方是一个有音乐爱好的人,一张音乐会门票或许比一顿饭来的更让对方认可;
如果对方是一个有职业规划的人,一次推荐或许比简单的晋级加薪来的更有效;
如果对方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一本书籍或许能让他对你刮目相看;
只要你深悟“因缺有需”,明白“相互价值”,相信我,你会慢慢发现,朋友间的关系更稳定了,同事间的关系更和谐了,帮助你的人越来越多,你的平台也会越来越好。
当然,相比较公平交换,更重要的是,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质量的人!
下一次,请赤裸裸的坦诚相见!
—END—
关注马叔,微信公众号:克赛马,mosaisc007,更多干货和感悟,让我们共同跃进。
我是马叔|一个会写职场的零售咖
不折腾不是年轻人,我还在折腾,你老了吗?
别忘了分享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