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狂欢节是商家的,不是你的

购物狂欢节是商家的,不是你的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剁手党”是个近几年流行起来的词,很形象地用来比喻那些总是买买买,买到停不下来的人们。
双十一又到了,购物狂欢节的威力最近开始显现,拿着手机,盯着电脑屏幕比价,搂着购物车,坐等午夜十二点一到就下单,这其中,有你吗?

有人说这叫欲望膨胀,但其实,在心理学看来,疯狂购物的行为背后,有着很多的心理学投射。
最近特意找出青音的旧文《亲,双十一是商家的不是你的》和之前的视频《当你买东西的时候,你买到的是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疯狂购物的诱因,很有道理,分享给大家。

衣服和我们的情绪,自我认知,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欲望,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穿衣戴帽透露出我们的心灵地图。永远少件衣服可不只是因为不会买不会穿,永远在尝试,永远找不到自己的风格,这也让人在“剁手党”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从小就缺少关于美的教育,美商的缺失也会导致自信的缺失。过分重视着装常常是为了巩固脆弱的自信。

青音分析,人在以下阶段比较容易疯狂购物,你听听看,是否适用于你:

首先,自己狠狠地忙过一阵子之后,比较爱购物。大约是在心理上觉得工作那么辛苦,亏待了自己,所以购物就成了一种排解积蓄的压力的有效手段。看着银行卡喜刷刷,心里有一种“你看,我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的满足;其次,自己这段时间缺少愉悦感的时候,比较爱购物,看、逛、比较、试穿、买单,这些行为本身会让肾上腺素升得很快,人处在一种对外界无知无觉的激情状态里。

女人们常说,最开心的时刻不是穿上了这件新衣服,而是把新衣服买了之后走在回家路上的那段时间;再有就是当自己对周遭事物和未来即将发生的变化充满惶恐和焦虑的时候,比较爱购物,总觉得未来那么多的不确定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至少眼下,这些物质我是可以控制和拥有的。

所以,我们购物时,“购”的并不是物,而是一种心理上的获得。这些获得是——满足感、充实感、愉悦感和安全感。那么,当你发现自己已然成为一个剁手党的时候,你可以从以上几个部分来关照一下自己的内心,而当你努力在生活中营造和发掘出除了购物之外也能获得的满足、充实、愉悦和安全的时候,你也就不会那么地迷恋购物了。因此我也需要自我反思一下,我是不是太忙于工作了——真正感到幸福的人,不会为了购物狂欢!

曾经有无数的文章把购物狂的心理成因解释为——为了快活,我想这的确是原因之一,但是仅仅是为了快活就会如此“失心疯”吗?应该…还有…别的…吧。

每当我打开快爆炸的衣柜,总有一些在打折时疯狂买进却一次没穿过的东东跳出来碍我的眼,提醒我冲动购物的时候是有多么的失去理智丧心病狂——不过,我买它们的时候,我当时真的很快活;

每当我换季,把衣柜里不穿的衣服刨出来,再把要穿的衣服塞进去,看着满坑满谷的衣服,对自己大喊一声“剁手!”似乎都太便宜自己了,“去跳楼吧”也不足以掩饰内心的懊恼不迭,衣服衣服到处是衣服!!我怎么这么能败家呢?!——不过,我买它们的时候,我当时真的很快活;

每当想要健身,我最开始筹划的不是做什么运动去哪儿做运动,而是…问题来了——我健身时候要穿什么?于是买完上衣买裤子,买完裤子再配双鞋,然后…然后是不是再来个棒球帽更带劲呢?那么,那么包包到底要怎么配才有整体效果?于是为健身装备忙叨了好几天,可是健身这事儿却迟迟没有开始——不过,我买它们的时候,我当时真的很快活…

那么买啊买啊,我们买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买的是一个“更让自己满意的生活”和“更让自己满意的自己”。我们常常会把别人跟她的外部装备联系在一起,他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拎什么包,直接反应了他的收入和品位,那么好,我们当然也会这样看待我们自己,于是,我们要通过“物质的更新换代”让自己不停的升级!这还不单是外表的需要,更多的是内心的需要——我值得拥有更好,更多!

其次,我们要通过购买这种物物交换的行为让自己充满对生活“一切尽在掌握”的成就感,“买得起”意味着“hold得住”,意味着你对你的生活有更多的主动权。你能决定要它还是不要它,你可以对这件商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你想怎么打量就怎么打量,你付钱它才值钱,你没付款它对你就毫无意义,它的价值是你给的——这对人可没那么好使,可是对物质,你能享受做主人的杀伐决断的快感,这感觉真的不错!

不过,慢着,一个心理学的吊诡定律是——少,比多,更多!

朋友生日,你送去一个礼物一定比你捧了花花绿绿一大包更让他印象深刻,而物质对于你自己,也是一样。越多物质,越多烦恼;膨胀了,也就不那么稀罕了…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断舍离,都有能力过回极简生活,是我们自己不愿意,我们总以为物质就是“自我的延伸”,那满身的logo代表的就是一个有“范儿的我”,褪去那些叮叮当当的名牌,我还有“灵魂的气场”吗?而那个“灵魂的强大气场”,其实才是一个成熟又成功的人更加值得拥有的!

“金钱是通往幸福的桥梁,但我们并不住在桥上。”——《金钱哲学》里的这句话会不会让双十一疯狂购物的我们稍微清醒一些?这一天是商家的,不是我们的…低头看看“购物车”里那些有的没的,如果能,点一下“删除”,听听心里轻松又清脆的掌声吧!

分享一个“狄德罗效应”——

“丹尼斯·狄德罗是一位艺术评论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原本,在他的小公寓里,狄德罗穿着他那破旧的睡袍,直到一天他的朋友送了他一件漂亮的深红色睡袍。狄德罗很喜欢它,但发现新睡袍和他廉价的旧家具格格不入。于是,他把草椅换成了皮椅,又换掉了书桌和墙上的贴图。之后,又开始换掉他的日常服——结果,狄德罗负债累累而郁郁寡欢,只好打工来继续供养他漂亮的房子。他原本是物质的主人,后来却变成了一件睡袍的奴隶”

还有这样的段子——

男女主人买了带花园的大房子,装修精致,布置舒适,然后每天起早贪黑辛苦的去外面打拼去赚钱供这个房子和打扫房子的保姆。那么保姆呢?每天打扫完卫生后浇浇花园、泡泡茶、抱着小狗狗、倚在窗边看看落日,享受着这个舒适精致的大花园大房子…一天又一天。房子的主人成了房子的奴隶,而真正享受的人却不是拥有它的人,这是不是很讽刺?

买东西没什么错,但是要量力而为,希望大家除了买东西,也能买到快乐。

购物狂欢节是商家的,不是你的_第2张图片
青音
购物狂欢节是商家的,不是你的_第3张图片
青音微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购物狂欢节是商家的,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