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善觀

[通行版原文]

善剑者不拔,善抱①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②。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③;修之于邦④,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⑤,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注释]

1、抱:抱住、固定、牢固。

2、子孙以祭祀不辍:辍,停止、断绝、终止。此句意为:祖祖孙孙都能够遵守“善建”、“善抱”的道理,后代的香火就不会终止。

3、长:尊崇。

4、邦:一本作“国”。

5、故以身观察,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自身察看观照别人;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

【帛书版原文】

第十七章 善觀(54)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①。

修之身,其德乃真②;修之家,其德有餘③;修之鄉,其德乃長④;修之邦,其德乃豐⑤;修之天下,其德乃博⑥。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⑦。

吾何以知天下然茲?以此⑧。


①建:《說文》:“立朝律也”。《廣雅》:“建,立也”。建基立業之義。  拔:拔起。  絕:斷也。通行本作“輟”。

句義:善於建基立業者,基礎穩固,不能動搖;善於堅守事業者,孜孜不倦,不會松懈。所以子孫延綿,祭祀永續。此處所指的基業、事業,即修真明德歸道的事業,緊承上一章而敘。

②通行本“之”字後多一“於”字,後幾句“之”字後均多“於”字。  真:《說文》:“仙人變形而登天也”。《黃帝內經·素問》中將人的道德修養分爲庶人、賢人、聖人、至人、真人五大類。乃真,即達到和實現真人修爲的上乘層次。

句義:以德修身的實踐,既能真實地改變人生,預防和減少疾病的困擾,擺脫厄運的糾纏,提高生命的質量。還可以系統地再造性命,明德歸道而成就爲真人。

③通行本“有”作“乃”,與其他句統一。  餘:《說文》:“饒也”。即富足之義。亦有多餘、剩餘等義。

句義:全家修身明德,其德的能量就富足有餘,全家幸福,還能夠福蔭子孫後代。

④長:《說文》:“久遠也”。以德治鄉,其德恩及久遠。

⑤邦:乙本和通行本作“國”,後句同。

豐:草木豐盛。本章甲本殘缺多,乙本作“夆”,楚簡本作“奉”,按象形通假原則,應通“丰”。通行本作“丰”或“豐”,二字近同。除豐富等義外,丰還有丰姿、丰采之義。

句義:以德治國,其德的能量就會極爲豐富,而使民族壯大強盛。

⑥博:甲本缺,乙本作“愽”,古同“博”,博大。通行本作“普”。

句義:以德治天下,其德的能量就會博大,普惠於萬物眾生而自然和諧。

⑦觀:形聲。从見,雚聲。本義:仔細看。《說文》:“觀,諦視也”。諦,審也,詳細仔細之義。觀的目的在於能察。聖人居无馭有,以簡察繁,唯德是觀。

⑧茲:草木滋盛。有這個或此的意思。甲本缺,通行本作“哉”。

句義:我如何能知道整個天下的事理呢?就是以這種居於道无,用於德一的唯德觀,用小而知大的反觀類同方法。

【个人理解】

这里主题是“善觀”,其实观后面一般都是察,所谓观察观察,其实就是指的这个道理,道家主张以简察繁,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那么这里也用了递进的说法,从身到家,从家到乡,从乡到邦,从邦到天下,也是从小及大,这里也说明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建功立业和守持家业,让后人世代繁衍生息祭祀不断,这其实就是指的让家与国,天下兴旺发达持久永恒的一种理想状态,那么就是靠道来维持的,我们要善于观察,通过修道来实现,通过观察来达到知天下的境界。

其实这里也是道家的一种哲学观点,学会如何观察,教人要善于观察,其实遵循道的规律处理好的事情就是值得我们学习观察的对象,通过对正确的事物的观察得到行为模式的正确性,这个就是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不要刻意的追求过多的体验,要在内心中去感悟体会,通过观察的途径来获取即可,善于观察的人是智慧之人,不出门知天下事就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体会得来,所以这里说的以身观身、家、邦、天下其实都是说的对象比较法,所以这是用德的一种境界,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我们现代的社会物质发达,物欲也发达,所以面对发达的这种“现象”要能看到本质,正确的理解自己的需求,学会取其根本,而不要陷入对物欲的过度追求当中去,那样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当前出现的短期贷款消费行为就是这个社会当中不正确的风气之一,利用了年轻人不成熟的消费观,过度消费,刺激他们的物欲需求,而自助餐也是另外一种不正常的方式,人对食物本来就无法抵御,自助餐更加刺激了强化了这种本能欲望,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耗了几倍的食物,这些都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如果能理解读懂这个,就能做到“乐与饵,过格止”,也就是适可而止,所以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观察正确的行为的人事物找到规律并学习做到的,可惜的就是我们的后天智识严重阻碍了我们先天智识,很难形成这种善观的做法,这是值得我们现代的人警醒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善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