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说和阅读的那些事

                          -读毕飞宇《小说课》有感

      《小说课》是辑录了作家毕飞宇在南京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所谈论的小说皆为古今中外名著经典。通过阅读本著作,让我在阅读小说和写作上有一定的收获。也让我在小说等文本类型结构上有一定的认识。  《小说课》以生动鲜活  的语言剖析经典,以独到的角度分析文本。

      以纯粹的匠心创作文本,分析文本。在谈到阅读文本小说内部的制衡与反制衡,毕飞宇剖析了莫泊桑《项链》中举例作为父亲的语文教师,在讲述《项链》时没有涉及拜金,也没有批判垄断资本主义,他讲的是“凤头、猪肚、豹尾”。父亲说那一串项链是假的,就是豹尾。而毕飞宇的语文老师在讲课文时,重点讲的资产阶级虚荣必定会受到命运的惩罚,在小说结尾为什么马蒂尔德在弗莱恩面前露出自负而幸福的笑容呢?说明是劳动光荣的,劳动可以让人幸福。”老师对文本价值的过度解读,让文本变了味道,并且价值的强加他出现了矛盾,虚荣与劳动光荣,有些突兀。因此,文本的阅读需要更为纯粹的从文学角度鉴赏,正如毕飞宇《项链》当中,找到小说内部的制衡与反制衡,“真与假”构成的冲突,也构成小说的戏剧性。正如文中“小说是公器,阅读小说和研究小说从来就不是为了验证作者。相反,好作品的价值在于激励想象,在激励认知。杰出的文本大于作者的。”

        好的读者是需要想象。完型心理学向我们提示一个认知规律:先整体,后局部。这就是文学作品-结构的重要性。而短篇小说的描写难度较高,原因在于短小篇幅当中,让读者快速带入,感同身受,需要有较好的文学功底。也正是有着良好的联想功能,让我们能够在读五四时期“先锋文学”能够明白其象征主义所代表的隐喻性。这是鲁迅小说的特点-象征主义。言在象,而意在征。鲁迅的语言很厉害。能在短小的故事中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故乡》中描写豆腐西施杨二嫂,通过一小段描写就可看到她是一个有着许多恶俗的小市民刁、蛮、造谣、自私,贪婪算计。杨二嫂还有另外一个外号叫“圆规”,这体现她的算计。而“圆规”这一带有科学属性的词,这个词放在杨二嫂身上,极具反讽力量。当我们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去阅读经典,我们会收获许多审美乐趣,这也体现一个读者能够在阅读当中学会联想的重要性和能带来进一步解读文本,有着重要联系。

        以上是我阅读《小说课》的一些拙见,共勉。感谢这世间教会我如何温柔看待世界的朋友!五一快乐!劳动使我光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关于小说和阅读的那些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小说和阅读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