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则已,一听痴迷---《蒋勋细说红楼梦》

最近听“蒋勋细说红楼梦”,听到入迷,实在太好听了!

不听则已,一听痴迷---《蒋勋细说红楼梦》_第1张图片

1

初听始于长途回家的路上,坐在副驾驶上一路听,连陪聊天的“本职工作”都不顾了,服务区休息时听,过年闲暇时听、睡觉前听、上下班路上听、做饭时听、饭后练习站立时听......深深被蒋勋的渊博和人文关怀所吸引,红楼梦在他的讲解下变得如此丰富细腻,他讲出了许多自己读时忽略的细节和情感。

突增对这位老爷爷的膜拜,太博学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怎么这么大呢?若早点听到他讲红楼梦,自己对文学的兴趣会早一些萌发吧,从小到大我道听途说到的《红楼梦》被严重扭曲变形,直到去年在读完吴军老师《硅谷来信》的《红楼梦》专题,才把红楼梦前80回看完,启蒙老师实在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

2

以前听到别人说把《红楼梦》看到多少多少遍的时候,会很不可理解,需要看这么多遍吗?到底好在哪里?这些问题在听“蒋勋细说红楼梦”的过程中都不答自解。

于是向周围几乎每一个亲近的朋友、同学、同事极力推荐。相“听”恨晚的遗憾,希望现在他们不要错过,听时能获得如我一样的惊喜和愉悦。只要耳机一带上,连做家务都变得很美好。

3

最近近乎“痴迷”的状态,在想为什么会被深深地吸引,吸引我的到底是什么?到底好在哪里?以前也听过百家讲坛刘心武讲的红楼梦,没什么印象了。

目前听到第25回,认为吸引我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蒋勋细说的视角,以符合年龄和身份的特性,设身处地地去分析每一个人物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原因,让听者对人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领悟和宽容。

2) 年龄的界定,《红楼梦》其实是写青少年的一本书。小说里面,王熙凤大概17岁,林黛玉进贾府时才12岁左右,宝玉大黛玉1岁,宝钗又大一点。这一群小孩住在大观园里,就是一个青春王国。很多人物的行为从这个年龄去解释就很自然了。

3) 忠于书本,所有的解读都以书本为依据,真实可信。

4) 对细节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场景的解读,实则包涵着曹雪芹的苦心;

5) 人文关怀,对人性的洞察、体谅和悲悯,体谅每个人物不得已的难处。

6) 对“不堪”或“卑微”或小人物描写场景的细致解读,体谅不被重视的人的卑微和委屈,如:贾瑞、薛蟠、金荣、金寡妇、璜大奶奶、李奶妈、贾环、赵姨娘....

7) 从美学的角度对各种描写到的服饰、饮食、医学、建筑、诗词典故等文化知识的解读、展开和延伸,虽然不能记住,但体验到文化原来可以如此美~~

8) 对青春期心理和行为的解读,对传统儒家禁锢人性自由方面的反思。

其中有一点印象特别深刻,在讲到贾宝玉喜欢吃胭脂时,说到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大家不可知道的“癖”。通常会被大人嘲笑或视为病态,但却是他生命中别人无法理解的记忆。在小说中体现的是宝玉的“胭脂癖”,现代社会就是很多孩子的“奶嘴癖”、“小被癖”、“枕头癖”、“吸手指癖”等。

听到这里不自觉回想,或许自己长大的过程中也有过类似的“癖好”,也有被别人嘲笑过的经历。成长是艰难的,原来嘲笑孩子的各种“恋物癖”是多么的愚蠢和残忍,嘲笑和制止某种程度上是提醒和加深。

决定不会再去劝说和制止我儿子的“恋被癖”了,让其自由生长,充分眷恋,自由完成这个过程。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懂得尊重个体的“癖好”。

4

蒋勋谈到他读《红楼梦》,最早是十二三岁,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的,至今已读了二三十遍。 对他来说,《红楼梦》就如同自己的生活,即使琐琐碎碎、点点滴滴,仔细看去,也都应该耐人寻味。待得读久了,便会发现自己也在书中,有时候是黛玉,喜欢孤独,有时候是薛宝钗,在意现实的成功,有时候是史湘云,直率天真,不计较细节…

所以,蒋勋讲《红楼梦》,就是在分享自己的人生体会,是一个生命对其他生命的叩问和聆听,很真实、很感性、很深刻,也很美。

林青霞把他当成唯一的偶像:“听老师讲《红楼梦》的光盘,心里很安定,很容易入睡。”


听《蒋勋细说红楼梦》能听出慈悲,对人性的洞察、体谅和悲悯,在观自身、天地、众生的时候,更多了一份领悟与包容。

优酷上可直接收听,1-9回链接如下:

蒋勋细说红楼梦讲座(001回-009回)—播单:《蒋勋细说红楼梦》—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如果你因为看到这篇文章而开始去听《蒋勋细读红楼梦》,请告诉我,让我也高兴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听则已,一听痴迷---《蒋勋细说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