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之二:关于那些年我略微读过的那些历史地理著作——关于《秦代政区地理》和《战国政区地理》的题外话

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己这次的标题好像哪里不对,但是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

之前曾经写过关于目录学的小笔记,打算写成“四把钥匙”的笔记,因为自己的懒惰,基本上已经成为一个坑了。借此机会也许能填完。

进入正题,对地理的兴趣来自于小学时看的初中地理书,因为到了初中,地理的成绩越来越好,对地理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大,之后到了大学,就对历史地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毕竟因为自己学的是历史学嘛,不知道地理怎么指点江山啊,所以对历史地理类著作格外关注。关注归关注,不知道如何入门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幸对文献也有兴趣,就拿起了黄永年先生的《古文献学四讲》(就是现在中西书局出的《古文献学讲义》的底本)开读——从此打开了目录学世界的大门,一脚踏进去出不来了。【说好的地理学呢!】

借由目录学,自己开始按图索骥去读一些历史地理的基础文献,比如“二十五史”中的《地理志》,比如“三通”中有关地理的部分,还有中华书局“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系列中的《元和郡县图志》以及《读史方舆纪要》,前者以记录政区地理为主,是研究唐代政区地理的基础文献;后者则在记录政区沿革的同时兼谈山川形势,虽然这两本书都没有读完。

读地理类文献,不能怕繁琐与枯燥,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一个地区的历史沿革及古今对照,因此《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与《中国历史地图集》成为阅读历史地理著作时非常好的两本工具书。前者对现有政区的政区沿革废置的描述很详细,后者则是公认的历史地理权威地图,这里毋须赘言。

接下来要絮絮叨叨的是现代学者的历史地理著作,老实说这些著作我自己读得太少了,不过也可以列举一二提供参考。

辛德勇所写的历史地理学论文大多数都是值得看的,《旧史舆地文录》则是这些论文的精选之作,之前有过推荐,这次加入参考书。从文化符号学的意义来看中国历史地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向。

唐晓峰的《人文地理随笔》是一本学术随笔集,其中关于北京的古今思考比较多,可以读一下。此外他所翻译的《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还不错,比较流畅,他自己的《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也是一本十分有趣的学术著作,该书讲的是中国上古时期地理观念的构建过程,从分散的方国观念到大一统帝国观念,中国自身的地理因素造就了中国独特的地理思想,本书也可以与冯时的《中国天文考古学》一起读,“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地理思想密切相关,彼此的影响不可忽视。

饶胜文的《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详细讲述了中国的山川河流及关隘在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所构成的战略布局意义。非常建议在读《读史方舆纪要》之前先读这本书。

这次想到的就这些,等下次推荐书的时候想起来再补充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拓展阅读之二:关于那些年我略微读过的那些历史地理著作——关于《秦代政区地理》和《战国政区地理》的题外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