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我的2017

遇见,我的2017年。

不觉间,又过一年,只觉匆匆。日子像是模板,相同的忙碌被一天天复制,再复制,心灵的罅隙也像是被塞得满满当当,来不及快乐,也来不及悲伤。

2017年的元旦,在城固。因为提前的通知,我见到了大学毕业后一直未曾谋面的舍友和同学。岁月的印痕,印刻在我们彼此的脸上,聊着过往,聊着当下,喜悦而平静。在接着的一年里,我们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故人,时常联络着,彼此关心着。这便是人间至味的清欢吧。平淡,安宁而又充满喜悦。

那次的课是应房卫华老师之邀,由秦风的姜姐联络,我和房老师同课异构《植树的牧羊人》,丁卫军老师和姜艳同课异构《桃花源记》。这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一课,课前看着学生书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思索着自己这节课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意义。课上,我抓住文中“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一句,围绕“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带领学生圈点勾画,梳理文章的内容;围绕“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带领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当时恰好读到了《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绿风中的站立》,拓展与延伸恰好也用到了这篇文章的片段。

其实,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受到了“简约语文”倡导者丁卫军老师的影响,仔细研读文本,抓住核心内容,真正行走在文字之间。这次讲课,我还结识了许多汉中语文人,他们的对语文的热情与赤诚,深深感染与鞭策着我不断努力。定琴姐在这一路上热情地招待,也就某些问题与我热烈地讨论,说到对语文的执着,我离她还差太远。秦风红也一路陪伴着我,学习,思考,研讨,共进,或许真是有了这群人,我才有了更多展示与提升的机会。佛坪的周亚梅老师就这节课写了课评,我现在还珍藏着。

时至五月,随导师曹公奇先生到旬阳城关一中上了一节作文指导课。说来也巧,被工作室推荐参加2017年的陕西省教学能手评选后,曹导一直为我创造机会,让我磨课,试课,告诉我赛教的一般流程,还语重心长地告诫我说,好好讲讲阅读课,借这个机会再成长。挑来选取,作文课又转到了我这里,恰好我刚刚讲过关于《我的第一本书》的习作课,效果还不错,就再上一遍试试看。

半个小时的大课间,该我上课班级的学生却早早来了,会场的人进进出出,学生也各自说笑着。打开话筒,不大的声音。我带着学生看了看身边人,看了看窗外景,看了看课本上的文章,那些再熟悉不过的风景,此刻却变得与众不同,会场又一次沸腾了,那是孩子们读书的声音。从对标题的仿写入手,在选择与修改中,关注词性,关注选材的独特性。从对开头段的仿写突破,解决“写什么,为什么写”的问题,变换句式,变换自说自话的表达习惯。从对结构的仿写创新,解决文本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在黑板上展示的那位同学是被同学“逼”着上去的,而一堂课下来,他也能写出准确而深刻的句子了,若再多上三五分钟,让他给其他同学分享一下他的故事,那该是极完美的事了。工作室邱俊老师的讲话行云流水,杨军辉老师的课堂厚重有趣,罗辉老师的课堂扎实灵巧,张肖侠老师的读书报告丰实生动,第一次聆听,也是获益匪浅。在参观旬阳博物馆的时候,我第一看到了凌霄花的模样,只是它当时并未盛开。

六月七月都在忙赛教的事,初赛抽到的题目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抓了其中几个关键的动词,设计了一个像茅屋似的板书。省上比赛,我抽到的是当天的倒数第二节课,学生有些疲累,《云南的歌会》精彩的部分似乎也没有完全呈现出来。恰好那天是中考阅卷正式开始的第一天,自己也有些疲惫,状态一般。还好,比较完整地结束了自己的课,感觉压在自己心上很长一段时间的石头才被搬开了,既轻松又难过。准备了那么久,谁不想取得最优异的成绩呢?当时和我一起赛课的张洲老师,在比赛过程中和我一起磨课、探讨,后来还写了一篇回顾比赛过程的文章。只是我有些懒,没有及时记录罢了。现在想想,还差张老师一顿略尽地主之谊的晚餐。以后有机会一定补上。

才喘一口气。接着又是新一届的初三。在朋友圈里看到有文言文说课比赛的事,想着参加,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忍痛放下。可没过几天,作为后补,我又接到了准备一节文言文公开课的任务。因为正在讲游记单元,所以我就选择了《醉翁亭记》一课。

师:王老师名字中有一个字,在《醉翁亭记》中哪个句子里也有呢?

生:野芳发而幽香。

师:“芳”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香花。

师:按照同学们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我的名字可能被有的同学就直接翻译成王香花了。(全场笑。)不过,这个“花”字除了做名词,还可以用做形容词,有“美好”之意。希望我们今天的学习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在这个有趣的导入后,我基于学生的学情,结合自己读到的《欧阳修传略》一书,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怎样记“醉翁亭”,叙“太守事”,抒真性情的。关注学情,关注学法,关注效果。没有过多涉及文言字词,领着学生在欧阳修的文字里,酣畅淋漓地读了一把。后来有个叫史云波的老师,在听课笔记中,说我这样教文言文也是蛮任性的。的确如此吧,45分钟的时间,没有取舍,也是不成的,任性一次又何妨呢?更况乎,在这样的取舍之间,我对欧阳修,对他的文章又有了更深入更深刻的理解,自然也是好事一件。

邱俊老师讲授的《爱莲说》也了给我很多的启发,对那朵由莲花的品质绘成的板书设计,我仍是记忆犹新。在这次的文言文研讨活动中,桐菲带着自己的说课《湖心亭看雪》获得了特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在高手如云的现场,真是为她流畅的表达,端庄的台风,精准的解读点赞。

十一月,作为曹公奇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在“初中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讲授了《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当初选择讲它,只是因为它短,哪知“短”和“简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第一次的设计中规中矩,从词句的解读入手,再分析其中的名句。曹导看过之后,说是太平常,需要再设计。于是,我又读再思,理出了“叙事·言尽即止”“写景·言简意丰”“抒情·言巧趣雅”三个要点。接着又分别设计出了,添加词语、删减句子、变换句式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与作者的情感。可是,这导入该如何进行了。

还好,在我回头望月的瞬间,辉煌灯火映衬下的月,与深沉暗夜中的月注定是不同的。从现实到历史,从当下到过去,细品细思,也颇有几分收获。田玲老师用自己的实例作为训练学生论辩思维媒介,许多句子现在还记忆犹新。丁卫军老师对《背影》深情而质朴的解读,直逼人心,无法复制。答应他写课评,可是种种原因,现在还没有完成,可是对于这样一堂耐人寻味的好课,我一定是得写点什么的吧。马虹丽老师从“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灵动多姿的课堂活动”“细腻读到的语言品析”“落实审美与文化素养”对当天的三节课进行了客观而中肯的评价。

昨天的跨年,我和许多人一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度过,欢喜而疲累。生活,也无非是这样——柴米油盐,平平淡淡;工作也无非是这样——上课下课,简简单单。许多事,经历过了,如若不再记录,它们就烟消云散了吧;许多人,交往过了,如果不再感谢,他们或许与我只剩一次擦肩。

趁我还能记得,我便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下来。我的2017,我的遇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见,我的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