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小太阳”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已经想到了钟汉良这个名字,但随之而来的“艺术展”似乎又让人摇摆。
不要怀疑!就是《何以笙箫默》那个暖心的何以笙,《四大名捕》那个帅气敏捷的追命,一句“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只剩下彼此能依靠”打动无数人的钟汉良。
在香港回归20年之际,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的一场“钟汉良视觉艺术展”带我们走进作为歌手、演员的他,又一崭新的艺术世界。
看点一:认真
用心策划、悉心甄选
本次展览的作品,由钟汉良的摄影作品,结合AR技术、影像装置、光雕投影技术等多种方式展现,分为“香港香港 波澜壮阔”、“遇见自己 乐作人生”、“风景风情 森林故事”、“葵花向阳 不忘初心”、“时光印记 永恒不灭”、“花花世界 众生之相”六大主题板块。
每个版块都融入了钟汉良本人的良苦用心,摄影作品更是悉心甄选,作品依次关于生命、自然、旅行、生活细节,让大家除了他现有身份外,从作品中更懂他对生命的探索和生活的思考。另外,对于现场装置艺术的构思和摆放也是反复征求馆长意见,比如图中马半身的露出装置。
看点二:细腻
回忆凝固、思绪凝结
“人闲花影,少女芭蕾”、“花窗背后,铺陈历史”、“破旧木门,绿草小花”、“斑驳石墙,一叶知秋”……这一切让人不禁想起朱自清“荷塘月色”,想起了明朝那些事,想起了老舍“济南的秋天”……然而,这一切,是由“小太阳”无比细腻的内心给我们带来,也是他内心深处的展现。
一副酷似莫奈油画的摄影作品,一副与王国维诗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摄影作品。似夜非夜,如梦似幻,仿佛绚丽与低调的连接,年轻与苍老的转瞬,不禁让人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若一切如生命之初、相见之初般无尽美好该多好。
如果说万物都有幻灭之时,那可能历史算是永恒吧。这里,在近景的花窗中,他窥视着清晨中山堂上的蓝天白云,注视着蓝天白云下肃穆的中山堂。历史的厚重感由花窗传递,溅起思古的涟漪,引发更多的哲思。
可能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歌手、演员会天蒙蒙亮时在窗后“蹲点”抓拍,只为留住那最有感觉的一瞬间。如钟汉良自己所说,这次的个展可以更多地知道他是个怎么样的人,想表达的世界观,以及对自己生命历程的一种分享。摄影让他留下了各式各样的记忆,把人生中不停变化的人、事、物记录下来。
斑驳石墙、绿叶白花、层层青苔,无法阻止目光聚焦到这扇破旧却又斑斓的门,这扇门仿佛锁住了钟汉良这么多年的回忆点滴,如果可以,他会不会想轻轻推开门扉,和过去的人、事、物问个好呢?
回忆使人柔软和细腻,细腻让人不觉体察自然、感受四季的变换,无需满地的红枫叶、整片的枫树林、银杏,只要一片垂于墙上的黄叶,我们便知,入秋了。
看点三:“看”即是摄影
浸入式体验
摄影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钟汉良内心无比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及思考。他说,摄影不一定要拿着相机到处跑,一双眼每天看这个世界,每天都是在摄影。
看即是摄影,小太阳也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想法。在摄影作品对面特别设计了一间“花花世界、众生之相”的浸入式体验房间,亲身感受四季的变换和时间的流转。
看点四:爱心
青青草地,静阅我书
世界因爱而温暖,万事因承载了爱而更具包容和意义。如果前面的展览是钟汉良在和我们分享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世事的洞察,那这里就是他整颗心的呈现——静静地去关爱。
青青草地,是他为观展者安排的小憩之地,在这里可以翻阅图书、写下贴纸感言、享受美好时光,并且展览结束后,这些图书将会送往各个学校图书馆,还将为“移动图书馆”工程添砖加瓦。
看到墙上“不忘初心”四个字,依然感动无比。虽然现在似乎成了新媒体时代的“宠词”,但因为知道钟汉良的经历,才更认定这四个字用得其所。钟汉良出生在香港一个父母双职工的普通家庭,后由于家庭变故,为减轻父母负担,放弃上大学,赚钱养家。21岁就背井离乡,只身赴台,以一人之力改善父母居住条件,让姐妹们在国外完成大学教育。
即便如此,从黑白胶片流行时,钟汉良就开始喜欢摄影,记录点滴、记录自己的感情,从未放弃。一路走来,才有今天的钟汉良视觉艺术展,一句“不忘初心”道出了感慨万千,道出了努力的过去、助人的今天。
更多详情请在App Store或者各大应用市场搜索“艺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