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荣格》|神秘的不是荣格,是人心

《神秘的荣格》|神秘的不是荣格,是人心_第1张图片

01

买这本书的时候很果断。

杨韶刚著,申荷永作序推荐。如果说国内图书还有什么质量保证的话,就是这些学术大咖们了。

杨韶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申荷永: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申荷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推广,他任会长的华人心理分析协会中有相当高规格的培训,当然价格不菲。

杨韶刚研究领域颇广,有不少作品见于市面,在心理学的普及上不遗余力。

02

荣格与东方的渊源颇深,他可怕的知识量当然不能允许他放过中国文化,在炼金术的指引下,中国的《易经》及道家思想成为荣格思想里不可忽视的力量。

于是有人说:心理学走向神秘,荣格要付首要责任。

这么说的基础,当然基于一个基本前提:科学

科学被神话源自科学的成功,就像马云爸爸很成功,于是马云的话就成了金玉良言。在科学取得辉煌成就的当下,只要被打上“不科学”的标签,感觉都抬不起头来。

显然杨韶刚老先生也是矛盾的。在书中,他一方面对荣格的思想表现出经验主义地信任,另一方面又反复使用实证去验证。

这是很严谨的治学态度,但时刻以严苛的自然学科研究模式去套在心理学上,我们将损失多少真知灼见。

这场论战由来已久,无需回避。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研究方法论上的战争,毋宁说这是两种思维模式在学科上的外显。

当代大咖肯·威尔伯在他的整合理论里明确站队:心理学的标准当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的标准是是否可重复,基本方法是实验;而心理学的标准在于是否真诚,基本方法是内省

03

无论荣格理论的正确与否,他的影响早已涉及到每一个人。

任何一个没有任何心理学背景的人,都可以说出内向或者外向来,并能把握这个概念近一半的内涵。

国内每一个稍微标准的心理咨询室,都配有沙盘,虽然几乎很少被正确使用。

原型的概念早已进入文艺领域多年,在电影和小说的创作中屡见不鲜。

在书中,杨韶刚将荣格的思想脉络进行了系统整理。我们将学会集体潜意识、心理能量、情结、原型、投射、共时性、心理类型、人格发展的基本内涵。

你会了解到,所谓内向和外向只是一种倾向,并不足以定义一个人;你会了解,原来我们的梦境里,隐藏了远古的秘密;你还会了解,为何存在中年危机以及如何应对危机……

不能说,掌握了这些概念就理解了荣格。正如申荷永所说:荣格的思想博大精深。

但这一本,目前仍是理解荣格最好的入门书。

《神秘的荣格》|神秘的不是荣格,是人心_第2张图片

04

在应用上,荣格不输于任何一位心理学家。

除了上文所说的沙盘,我们熟悉的MBTI职业性格测试正是源自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

个人最喜欢的,是他对爱情的一针见血。

爱情与所有的人际关系一样,首先源自吸引,吸引只是一种心理投射。这种投射又或多或少受到与父母及兄弟姊妹关系的影响。

荣格将主要建立在投射基础上的关系成为“情绪关系”

在这种关系里,人们体会到强烈的情感体验,时而愉悦,时而痛苦。可笑的是,人们将此称为爱,并为之写下无数赞歌。

真正的关系,依赖于投射的停止,或者被意识到,这称为“心理关系”。

这种关系里,双方是互相欣赏、互相理解和适应,情绪上显得更加平静,他们尊重彼此的心理现实,又不会因此失去自己的个性化。

多少情感死于“情绪关系”阶段。

05

不愿意啃读或者暂时无力啃读荣格全集的,有两本书可以作为补充。

一本是《荣格传》。

这本书的作者是荣格本人。荣格说:我的一生是个自我实现潜意识的故事。我的一生非常贫乏,因为很空洞,很薄弱,没什么好说的。唯有借助内在事件的光,我才能够了解自己。我的一生的独特由这种内在建构而成,我的自传说的也是这些。

另一本是《红书》。

这本书本身即是传奇,在荣格死后40年里,他的后人禁止任何人染指此书手稿。据说,这应该是荣格本人的意愿,因为手稿中包含大量他亲自绘制的图片以及书写,许多图片直接来源于荣格的梦境。

我猜荣格一定会想,读懂了此书就看透了他本人吧。他一定纠结了很久,才想到还是保存那一点隐私吧。

要小心阅读荣格,因为一不小心,你就会爱上他



【上一篇】:《妖猫传》|鬼即人心之恶念

【❤下方一秒点赞,助力院长日更】

你可能感兴趣的:(《神秘的荣格》|神秘的不是荣格,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