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觉醒的意识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记于2017.11.14

要动笔的时候,心里其实五味杂陈,有很多的感慨。就在刚刚,我用老师教的方式——“要学会向生活妥协,所谓妥协,就是投降,一种方式不行,马上换另一种方式,要做一个柔软的人”——和婆婆做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良性沟通,因为能明显感觉到婆婆的开心,当婆婆开心的时候,我分明也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以前总固执的认为婆婆是一个无法沟通的人,就自觉的关上了沟通的门,当我打开门的时候,发现婆婆正在门外等候,唉,固执的我!孩子的习惯和行为模式都从父母处习得,要是我一直用以前固执的方式去对待身边人,不也正是在手把手教孩子日后要以同样的方式来待我么?老师口中的“报应”不也正是来自于我们自己手把手的“传承”么?

《父母的觉醒》这本书,我看得很认真,基本是一字一句看,边看边想,期间有认同,有震惊,有反思,有警醒,有迷茫,也有豁然开朗。

作者让我第一次明确看清,生活是中性的,无谓好坏,我们的感受如何全凭我们如何进行主观解读,生活无法改变,但我们的心态可以改变;情绪也是客观中性的,无谓好坏,我在面对孩子的情绪时,不是要去压制它、逃避它,而是要面对它,教导孩子如何驾驭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操控。当孩子害怕时,我不会再告诉他,“这有什么可害怕的?你为什么会害怕?你这么胆小丢人……”,害怕就是害怕,带着孩子一起面对和挑战它就好;当孩子感到挫败、沮丧时,我不用去帮他分析下次如何不失败,陪他一起面对就好,因为生活本就如此,失败不可避免。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当这种感觉很明确的时候,我的内心就放下了对孩子胆小的那份担忧和焦虑,顿时变得轻松,相信这种无形的轻松也会感染到我的孩子。——“孩子表现不好的根源在于他们内心无法疏解的情绪”

当作者说孩子的乖戾和叛逆行为其实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时,我有被震到的感觉,我从未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我只会简单的认为是父母与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却未曾想到孩子只是想通过这些出格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寻求父母和成人世界的帮助,作为父母,此时该做的是好好反省自己、想想自己能为孩子做点什么,而不是指责孩子、叹命不好!日后与孩子的相处中,何尝不是要处处警醒自己!——“孩子所有的‘不良行为’都是在变相地呼喊与求助,因为他们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表达自己的心声”

作者告诉我们,对待孩子要在“有为”和“无为”之间、“放手”和“严守”之间、“重大规则”和“灵活性规则”之间寻找平衡。我们经常会活在对未来有所担忧的焦虑之中,怕孩子考不出好成绩、进不了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没有一技之长,于是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来给自己一种“有所作为”的感觉,最终却是陷入焦虑与恐惧的无限反复之中;我们经常会在对待孩子时走进“放手”和“严守”的两个极端——“放纵”和“控制”,要么亲手把孩子变成一个毫无是非分寸的小霸王,要么培养出一个不敢承担责任、龟缩不前的胆小鬼;我们经常会搞不清面对“重大规则”时,我们需要的是及时的制止和严苛的守护,面对“灵活性规则”时,我们需要的是适时的妥协;而这种平衡也正是我需要夜夜思、日日练的功课。——“父母必须允许孩子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必须让他们明白,言行举止不能没有限制”

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的平凡,我们对孩子的接纳应该是无条件的,而不是被动的,而接纳孩子首先要先接纳自己,当自己不认同自己或有所缺失时,便会不自觉的用这种不认同或缺失去教导孩子,我们总在用各种可见的或隐蔽的方式让孩子成为我们想要他成为的那个人,让孩子去填补我们的缺失,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在这种被要求的模式下长大。——“我是带着缺失感还是带着满足感看待自己的孩子?”“我们许多人不愿给予孩子过自己生活的权利,我们宁愿让他们牺牲自我来成全我们的自负感,我们很少意识到,孩子并没有义务要一辈子效忠父母,他们对我们的忠诚是一种额外的优待,我们应对此心怀感激”。

作者说,“痛苦就是痛苦,没有附加的意义,“一旦孩子了解到痛苦是生命中自然固有的一部分,就不会如此惧怕它”,“对痛苦的预期、提防往往比痛苦本身还要令人难以忍受”,这哪是要教孩子去面对痛苦,分明是在告诉我自己就要先去面对 这个问题,觉醒之路必将是痛苦的,但闯关通过时刹那的感觉也必将是美好的。

看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满满,看完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我问老公,怎么办?刚看完,感觉什么都不记得了。老公说,放心,你总会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想起他。

觉醒实践好艰难

                ——记于2017.11.16

昨晚孩子爸爸回得比平时早,答应孩子写完作业后,陪孩子下去转一转,待到作业完成,孩子爸却因临时有事必须出去一趟,为了不让孩子失望,爸爸还是答应带孩子在楼下转一圈再走,可到了楼下,爸爸的朋友已到现场,爸爸实在不便推脱,便选择了离开。孩子的伤心难以言表,一路边哭边诉爸爸是个大坏蛋、骗人鬼,那一刻深深看到父母的失信对孩子的伤害。我想此刻孩子的感受是失望的,也应该是失望的,我应该陪他一起面对,而不是压制、讲道理,我抱他、陪他坐在台阶上,我想我这样做应该是对的。可是,慢慢的发现,孩子的情绪久久难以自拔,我也开始涌现一点点的不耐烦,我告诉自己要冷静,我想我应该引导孩子走出来了,我告诉孩子,爸爸有事要忙,我们应该想想可以做点什么能变得开心起来,我开始用游戏的方式转移他的注意力,但孩子虽然在参与,却总还是走不出那种情绪,最后还是爸爸的出现刹那间就带来了孩子满心的欢笑。突然觉得觉醒之路是真的蛮难的,打开书本看见清明一片,书本合上仍觉满世混沌!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启觉醒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