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林森浩的心理分析,有文指出他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出现了问题。
什么问题呢?比如说大学时他的专业是根据父母的意愿填写的,这本不适合培养他的自我。好在后来,他在见习中发现了学医的意义。
但是,一个本致力于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真正的帮助的人,却被分配到了间接专业——超声波专业。这和他的初衷十分相悖。
还有,他的人际交往也不行,自我中心,移情能力差,跟同寝的好人缘黄洋形成巨大反差。找女朋友,因为自私,也落空了。亲密的朋友也几乎没有。
当黄洋无意中挑衅他的话响起,他积累了许久的怒火被点起,终于下毒,毒死了黄洋。
当然,他并不是刻意要黄洋去死。以为在白鼠身上试验多次的化学物品在人身上没事,结果事态发展成这样。
自我同一性就是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意愿在现实中实现,还包括了解自己的品性,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别人对他的认识保持一致。
综上,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如此重要。在20出头,如果我们就能积极地形成,对以后的帮助也很大。
先分析我的自我同一性。
幼儿-上小学:这时期很多记忆都遗失了。记忆中抵抗去上幼儿园,结果还是陆续去读了许多幼儿园,私立的、公立的都有。公立幼儿园,一个女生总爱嘲笑我,但当时傻乎乎的,没有过多反抗。
记得小时候一起上舞蹈班,一帮女生,为首的一个精明爱挑刺的女生,总爱取笑我。但当时,也不会反抗,自尊心不是极端强。
小学:分为两个时期,3年级分班前,分班后。刚读小学,性格开朗,总爱举手回答问题。一开始成绩不是很好,不过也不是特别自卑。老师指责我,我下课了还会偷偷跟她保证下次会做得更好。想想真是个好孩子。
也曾被性格火辣的班主任揪住衣领批评,但当时不是很在意。当时妈妈老是带我去书店或者图书馆,我养成了爱看有益书的习惯。加上有一天头脑开窍,作文也写得不错。
经过不断地尝试和挑战,成绩也上去了。还当了班干部。
分班后,有比原来班级更加厉害的同学。有些畏惧,班干部头衔比原来下了很多级。曾经说过分班后不能再见的同学似乎有更亲密的朋友。
好在自己聪明又幸运,交上了几个好朋友。低段时在学校文学社待过,优势更加明显。还在美术兴趣班培训,屡屡获奖。
但劣势也存在,就是那些本来就存在的问题,比如朋友又交了比我更好的朋友。喜欢某个男生,却总是不敢主动同他说话。课堂活跃度下降,对自己的信心不够。
五六年级时,感觉自己和朋友的联系越来越少。老是待在家里看电视,腿更肥了,视力更加差。
初中:也是个分水岭,原先害怕的人际交往更加害怕。还多了心理上畏惧的科学,总之数学和科学一直是软肋。
初三分到尖子班,问题更加大。人才济济的班级,又注重理科,成绩一落千丈。刚开始还好,可是适应性太差,后来信心愈加坠落,干脆自暴自弃。
而且因为自卑,也觉得别人会这样认为,所以路上见到之前还可以的同学。也不怎么打招呼和交流。
加上由自卑导致的不敢同别人说话,认识的人也不多。好在,同桌是个很开朗又优秀的女生。给了我很多帮助。
高中:因为分配到了私立学校,自己在班级受老师的密切关注。毕竟公立重点全部是优等生。但成败似乎都跟着成绩,一开始成绩挺好,可是后来遇到了不擅长的科目,心情、自信一落千丈。
越来越不爱跟同学交流,而且自己本就是慢热的人。刚开始也没跟同学熟络,有些事情他们偏袒交好的人,心里很受伤。那段时间自虐到极点,别人对我的侮辱到了我的底线,却不敢反驳,每次都觉得自己快抑郁、愤怒到心肌梗塞了。
当时常常对自己说,只要毕业了,那些人就再也不见,一刀两断了。
高考分数不是很好,但是爸妈说公办还实惠,就当还算满意吧。
大学:读的是中文专业,成绩一般般,人际一般般,前途迷茫。
巅峰期大概是英语六级全班最高分吧。的确,刚开始,报专业最想报的是语言啊。从小就在语言上有偏好。当然不是汉语言。
面临考编和找工作,一点头绪都没有。重实践和重能力一个都做不到。实习每天浑浑噩噩,讨厌这样的自己却无能为力。
想转行,又怕来不及又没有毅力。讨厌回家,要被说没出息。
想找男朋友,可是交际圈太小,自身又不够优秀和有魅力。
不想当老师,当老师大概是父母觉得好就业,和工作稳定吧。自己内向又没积淀,目前不适合当老师啊。
当然,我的问题大家也差不多。我想自己适合什么也不是一时片刻能决定的,许多人也许在工作中也没能找到自我。
要多去尝试。我的一个同学,是学会计的,可能在实习中觉得金融的工作挑战大。又无意间发现了自己对孩子的热爱,所以去考了教师。
坚持是一种力量,很多事情,并不是喜欢与否能决定的。讨厌的大概是不擅长某事的自己。实习间,坐同一间办公室的老师说自己考编考了八次。
想很多人,第四、五失败也许就放弃了。最后又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