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荫城

有着“千年铁府,万里荫城”美誉的荫城古镇,2016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虽然就在长治市周边,也久负盛名,但却从未去过,12月17日随“子云壹私塾群”才第一次走进荫城。

走进荫城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到了荫城已快早晨九点,我们先来到荫城名吃--李春生猪汤馆,荫城猪汤是上党地区久负盛名的汉族小吃,早在明末清初就流行于市,在门店的街面上,只见卖汤人坐在火炉后面,片好的猪头肉、下水、脚料摆放四周,三条长长的木板凳围着卖汤人,我们就围炉而坐,卖汤人麻利地先将饼块抓入碗内,再加蹄筋、猪肝,或肚肠,用滚烫的原汤多吊,加葱花、醋,一碗美味的猪汤就成了,食后只觉滋味醇厚,清香利口,颊齿留香后,到了雄山堂。

走进荫城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雄山堂坐落在荫城的旧城中,一条道路将荫城的旧貌和新颜分割开,可谓泾渭分明,北边是新式的住宅,南面是一大片明清和民国时的建筑。占据了十字街西北角的雄山堂,建筑风格就有民国时的痕迹:高大的门楼,对称结构,但几经变迁的时代也在建筑上遗留下深深烙印----在高高的楼头上有红色的五角星图案。十字街的其它三个方向也坐落着相似的建筑,暗淡久远的招牌上标记着油条糖糕店、面粉店等字样,拨动着我们思绪的琴弦,遥想起当年繁华的街景。

走进荫城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荫城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荫城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荫城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侧门进入雄山堂的院子,迎面是两层五开间高大的阁楼,在正面楼房上有一横匾,上书“雄山堂”三个大字,旁边两副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毫素。东西各有阁楼相连,西面的楼房曾是一座瘟神庙,而主楼则是一间药店,古人的思维大概是这样的----平常拜神保佑,真有病还得找大夫吃药。院子的一角有一丛绿竹在寒冬里傲然挺立,楼檐下垂着一串红灯笼,红灯绿竹、镂空窗棂、砖雕飞檐,院子里摆放着一套铁桌子和铁椅子,上面锈迹斑斑,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也彰显出主人的兴趣爱好,这就是荫城铁器馆。

走进荫城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荫城铁器馆的馆长原建国也才四十出头,但收藏铁器已达二十多年,最初时看到铁器就是莫名的喜欢,做生意的钱全部变成铁器,堆积在家里,后来家里盛放不下,就寄放在别人家,他只是收藏,但不清楚这些铁器的前世今生,这些铁器也就安安静静地待在角角落落,仿佛在等待一个真正知己的出现;终于荫成出现了,荫成是荫城西街人,离家二十多年,近几年重归故里寻求心灵的宁静,在这里荫成邂逅他前世注定的缘分----铁器,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三见相许,从此荫成与荫城的铁器就纠缠在一起,那一件件原本沉默的铁器就说了话,向荫成倾诉了光阴的故事,而原本那暗淡的铁器也开始熠熠生辉,散发出幽幽的历史光芒,之后有了雄山堂----荫城铁器馆。

走进荫城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荫城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荫城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荫城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荫城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荫城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荫城铁器馆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铁器,大的有铁佛、铁钟、铁炉、铁塔、铁火锅等,小的有各式精巧的铁锁、铁烛台、铁壶、贴熨斗等琳琅满目,占据着展厅的整个空间。原建国说这里的展品还不全,他有2000余件铁器藏品,展厅根本放不下。

走进荫城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铁壶里的茶在沸腾,在大红袍摇曳的迷雾中,荫成将荫城铁器、荫城商人、荫城古民居的渊源娓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历史的长轴:这是全国第一个铁器馆。因为荫城四周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铁的冶炼和生产,到了明清时期尤其是康乾盛世铁货年销售高达一千多万两白银,而且工艺精良,为了保证质量,有的全村就只制作一种类型的铁器,此后逐渐形成铁器交易市场,鼎盛时期荫城镇的铁器交易量竟然与堂堂太原府相差不大,铁器商家遍布全镇,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的商家一天的盈利相当惊人,至今在铁器馆还收藏着一件铸有“日进斗金”字样的铁质标志,应该是商家在店铺门前的饰物。当年相邻的壶关县有一个村,因为紧靠的山上有荆条,只是依靠编制包装荫城铁器的荆条编框,全村人就赚了个钵满盆溢。铁器交易为荫城商人带来了第一桶金;之后荫城商人用获得的第一桶金开始经营盐业,同样是红利滚滚而来,这一黑一白的产业为荫城商人积攒了丰厚的资金;之后经营茶叶,远销国外,从此荒凉的茶马古道上荫城商人拴在马帮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开始在悠扬地回响,茶叶为荫城商人获得第三桶金;再之后荫城商人开起了票号,除夕之夜荫城商人在红红的对联映照下、在鞭炮的轰响声中啪啪打着算盘,翻着账本计算着这一年的财务盈余,不禁笑逐颜开。获得了丰厚的财富后,荫城商人开始通过修建房屋来彰显富贵、光耀门庭,殷实的荫城商人,建造住宅不再仅仅满足于居住这一最基本的需求,而是把人生企盼和精神追求融注其中,在建筑实用的基础上赋予了装饰功能,门口有石雕,窗户和门楣上有木雕,屋檐上有砖雕。

 

走进荫城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荫城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荫城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荫城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荫城_第1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漫步在荫城旧街,古朴典雅、工艺考究的古民居会源源不断地扑面而来,把你包围其中:街面青石铺路,沉重的铁货马车车轮碾压出的轮辙还清晰可见;深幽的圪廊曲折蜿蜒、看不到尽头;圪廊两边是保存完整的明清院落,满目里是精致木雕、砖雕的绝世之美;沿街商铺均是出厦式建筑,那是荫城商人给予客商和行人的人文情怀---烈日暴晒时,给一方荫凉;雨雪霏霏时,予一栖温暖。但可惜的是在解放后因为道路狭窄,沿街出厦全部拆除了;“永记铁庄”华丽的琉璃招牌,曾吸引外地游客专门慕名前往拍照留念;“瑞盛钉店”的鎏金字迹让我们久久端详;“阿那其舍”门楣的神秘名称和其建筑的异域风格,又使我们驻足猜测、费尽思量-----,尽管历经岁月洗礼,有些古民居剥蚀了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漆红,残缺了一户户窗棂,坍圮了一段段墙壁,断壁残垣地落寞在古街深巷,但一方精致的砖雕,一块繁复的木刻,一通唯美的石雕就足以惊艳你的目光,让你久久不忍离去。

走进荫城_第2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我们一行走进一个深深的院落时,地上长满荒草,主体建筑虽出现倾斜但还未倒塌,还有很精美的砖雕飞檐、花样繁复的窗棂,正在欣赏时,一扇破门帘挑起,出来一个蓬头垢面穿着褴褛的人,原来是个智障者在此居住着。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以手工为主要制作工艺的荫城铁器逐渐衰落,荫城商人的事业夕阳晚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民居也沉寂下来,这些往昔朱门大户的人家大都散佚在外,有钱的人家就在城镇的北面重新修盖了新式住宅,在偌大的古城中居住者极少,大部分是无经济实力在新城修建房屋的人。

能够欣赏到这么精美的古民居是我们的幸运,让这些古民居完整地保存下去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历史的变迁、世事的更替,这些目前尚存的弥足珍贵的建筑瑰宝,正在逐渐地消失,承载了上千年传统文化的建筑文物的现状让人担忧,我的心情由初识荫城的欣喜到震撼再到惋惜,最后归为沉重,荫城铁器有原建国、荫成的细心呵护,荫城古民居也在声声呼唤它的守护神的到来。

有着五千余间古民居的荫城,短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游览完毕,但时间不早了,恋恋不舍地准备结束行程打道回府时,在雄山堂附近偶遇十几位外地自行前来探秘的游客,近几年荫城吸引了众多的粉丝,这其中就有探寻古镇文化的荫成老师、热爱荫城铁器的原建国和为古镇文化来回奔走的雄山微语等一群热爱古镇的荫城人。幽静的荫城古镇以它本真、久远、神秘的气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探秘的目光,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拥趸 ,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忽然释然了,也许每一个热爱古建的人们都是荫城古民居的守护神。

走进荫城_第2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夕阳的余晖给荫城的古民居抹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挥挥手,告别荫城古镇,在心里对它说:“我还会再来的,我们已暌违如此多年,今后你将镌刻在我的人生中,尽我所能呵护你成长。”

---------------------------------------------------------------------

文:朝花夕拾   图:70小哥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