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 by 艾丽丝·门罗

逃离 by 艾丽丝·门罗_第1张图片
Week 2. 逃离.jpg

《逃离》是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我目前只读了前四篇,门罗的短篇不是那么好读,篇幅接近中篇,内容浓缩,往往有几十年的跨度。小说的内容多是小城市的普通人特别是女人的隐含悲剧命运的平凡生活,但平淡的琐事下,往往潜伏着一种阴森朦胧的神秘感,或许与门罗对人的命运、对现代世界中存在着一些神秘莫测之处的看法不无关系。门罗自己的话最能概括其小说的特点:

我想让读者感受到的惊人之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发生的方式。稍长的短篇小说对我最为合适。

好像菲茨杰拉德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如果讲不出新的故事,那么就用新的方式讲述它。可见欣赏小说不能单纯看故事,也要看小说讲故事的方式。接下来我试着梳理一下门罗讲故事的方式。

神秘感

门罗的小说总有一丝神秘感。如同名小说《逃离》里那只失踪的山羊最后从雾里出现、火车上跟朱丽叶搭讪的男人卧轨自杀、突然写到的希腊神话……这些门罗都没有刻意夸大,只是用平淡的文字带过。这样的故事能勾住人,让人忍不住去想这些有些神秘的情节意味着什么。

可能性

好的小说蕴含多种可能性,门罗的小说就是。像《逃离》的结束,卡拉最终也不知道草丛里的头盖骨是不是小山羊的,是不是丈夫杀了小山羊。读者可以选择相信美好的结局,也可以推测残酷得多的结局。

残酷性

门罗的小说是残酷的。像以朱丽叶为主角的三连篇,尤其是后两篇,格外残酷。像《匆匆》的结束,朱丽叶看望快要去世的母亲萨拉,而母亲已经认不出女儿了。母亲临终时的话朱丽叶也没能回应:

可是她没能保护好萨拉。萨拉说,很快我就能见到朱丽叶了,在她这样说的时候,朱丽叶找不出应答之辞。难道就找不到合适的办法了吗?光是应一声是啊,怎么就这么难呢?对于萨拉来说,那必定是饶有深意的——对她自己呢,自然,就没有多少意义了。可是当时,她仅仅是转过身子,把托盘拿到厨房去,洗净、擦干那些茶杯以及那只盛过葡萄汽水的玻璃杯。她把一切都放回到原处去。

这是如此悲哀,人与人之间是疏离的,哪怕是母女之间。而《沉寂》里,朱丽叶也老了,她相依为命的女儿佩内洛普没说声再见就离开了,好多年音讯全无。门罗用格外平淡的文字写朱丽叶对女儿消息的期望,可读来十分残酷。

她仍然希望能从佩内洛普那里得到只言片语,但再也不那么特别耗费心神了。她像更谙世故的人在等待非分之想、自然康复或是此类好事时那样,仅仅是怀着希望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逃离 by 艾丽丝·门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