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以前。一个周末,我要去讲沙龙。
妈妈,你别去了,我想和你在家玩儿。
不行啊,宝贝。妈妈要去工作。
为什么你总要工作?
你知道吗,妈妈真想什么都不干了,就和你玩儿。每天和你到处跑着玩儿,是我的人生理想!
那你为什么不去实现你的理想?
…………
这段对话出现的一直特别自然,直到他问出了那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去实现你的理想?我卡住了!
你为什么不去实现你的理想?
这问题问出的毫不犹豫!这问题问出的时间点,流畅度,简直是导师级别~那一刻,我好像被点了穴,我停摆了!
这几年的成长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学会了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在那一刻,我沉了几秒钟心里有了一个答案,我诚实的告诉了孩子:“儿子,是妈妈不敢,妈妈现在不敢全部放下手里的东西,去放松自由的玩耍。”“是谁不让你去吗?”“不是。爸爸是支持的,没有谁限制我,我们家的情况也是允许的,这是妈妈自己的事儿。”
我离开家,去讲沙龙。默默的一路。默默的一个多月,这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害怕?
昨天,一次鼓励咨询的活动中,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儿,一个小小小小的女孩儿。那时候,她2岁。
一天中午,她睡着了。小姨对妈妈说,这一觉她一定能睡很久。她们决定出去看场电影。电影散了,孩子也刚好醒来。走之前,给孩子盖好被子,旁边放好了零食。想着,孩子醒来可以随手拿到吃的。
小女孩儿没有像大人想象的那样睡很久。在大人还没有回来的时候,她醒了。发现身边没有一个人。她喊人,没有人应。她开始哭。开始大哭。站在窗台,扒着窗框嚎啕……仿佛自己再大声些,妈妈就会听见。就会回来。她害怕,自己一个人害怕极了。她不知道妈妈是不是不要自己了。她孤独,希望有个人回来,抱抱她。她的哭声让院子里的邻居姥姥听见了,老太太隔着玻璃大声喊着:别哭了,你妈妈一会儿会回来……这样的安慰太无济于事了。小女孩儿好想有个人抱抱自己。是那种有温度的拥抱。而不是隔着玻璃的冰冷的喊话……她绝望,不相信有人能来了!她的所有的举动变成了和现实的死磕!
不知道过了多久,妈妈回来了。妈妈后悔极了,以为孩子能睡很久,却没成想孩子哭了很久很久。
这次经历当中,那个小女孩儿感到孤独、害怕。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信念:不一定什么时候,我会被抛下。我周围不安全。我需要很努力。我渴望安全的环境保护自己。
那个小女孩儿就是我。
当年,在我2岁左右的那次经历当中形成的信念,一直影响着我直到今天。我看到我自己对于安全感的需要如此强烈!明白了对于同伴的支持和帮助,为什么我比一般人看的都重。也让我的知道,为什么我不擅长人际交往。我渴望朋友,害怕孤独,又担心他们突然有一天会突然走掉,令自己受伤。
然而,有一个事实——我一直是安全的!小时候,2岁的那个我,是足够安全的。我当时在家里。家里有随手可以拿到的好吃的和水。家里温度适宜,可以保证一个孩子舒适的玩耍。我可以很开心的玩儿,等妈妈回来。
我看见了。今天我的不安,其实是我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对于安全感的需要没有满足。那是一个2岁的孩子对安全感的需要。并不是今天的我的需要!
2岁的我,不用使劲儿的张望,妈妈也能按时回来;不用拼命的呼喊,一样不会受到任何威胁。她可以嘴里吃着、手里玩儿着,等着妈妈。
今天的我更没有什么可担心。我柔声对那个孩子说:孩子,你害怕了,是吗?你着急,希望快点见到妈妈,是吗?你特别特别想让妈妈抱抱你是吗?我看见了,我听见了。我来抱抱你,可以吗?
这个拥抱来的太迟了。
这个拥抱来的刚刚好。
我放松了好多。
儿子,谢谢你,提出了一个导师级的问题帮我看见我的需要。我其实很安全,一直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