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孔子,告诉你6种“孝”的正确打开方式

百善孝为先。

伊索克拉底曾经说过:“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今天我的主题不谈子女孝经父母的先进事迹,也不谈某些忤逆不孝的儿女对父母如何不好。

乘上时光机,倒回到2500多年前,没有色彩只有温度的孔子,他用《论语》的精华,为我们现代人讲解了“孝”的正确打开方式,请看。

1.外出告知之孝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如果一定要出远门,必须告知父母一声,告诉他们要去哪里,去多久,几天后回来。

对于现代人来说,父母在,不远游,是不可能的了,打工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整个中国上上下下都往大城市走或往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走。但我们要做到“游必有方”,出门的时候,告诉自己的父母,我出发走了,到了目的地,给父母打个电话,报声平安,让父母知道你在哪里,使父母安心。

2. 婉转的劝孝

孔子说:“事父母畿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意思是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做得不对),要轻微婉转地劝止;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听从,仍然恭恭敬敬,不冒犯他们;虽然忧愁,但不怨恨。

父母做事情,肯定有不对的地方,如果确实是他们做错了,作为子女,你是怎么劝说的?

也许你会说,说了也没用,说了他们也不听。

这里孔子给我们指出了答案,要“轻微婉转地劝止”,我们能做到“轻微婉转”吗?如果我们的意见他们也不听从,作为子女,你应该怎么做呢?应该做到仍恭恭敬敬,不冒犯,虽烦恼,也不怨恨他们。

3.记住年龄之孝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意思是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来因(其高寿)而欢喜,一来又国(其寿高)而有所恐惧。

这也是孝的一种方式吧,不光为父母的高寿而喜悦,还要想到父母百年之后该怎么办?如果父母有重疾病,要为其后事做好安排,这也是一种孝。

4.好态度之孝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孔子的意思是这不是孝,替长辈做了事,请长辈吃好吃的,不一定就是孝。

为什么呢?“色难”,态度很重要。

比如带父母逛商场,衣服也买了,好吃的也买了,可父母因没见过,形形色色的众多商品,感到好奇,就东瞧瞧,西看看,看着更好看的,还动手摸一下。

结果,作为儿女就不高兴了,用冷硬的语调说:“真是个土老冒,啥都没见过,这个有啥好看的?”在儿女这样态度下,为父母的心理,比死都难过,这是绝不可以的。

所以孝道第一个要敬,这是属于内心的;第二个则是外形的色难,态度的。

5.不违背礼节之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现在社会,子女持刀杀害亲生父母的事件,频频发生,前几天还发生了孙子因为缺钱上网残杀奶奶事件,这些事件的根源,最重要的就是不懂得“礼”这个道理。没了礼节,做出违背礼的事情,连自己都不知不觉。

6.精神寄托之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怎么做才是尽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好多儿女认为,我平时多给父母点儿钱,多给他们买点儿好吃的好穿的,我这就是孝敬他们了。

其实,只做这些够吗?孔子说,如果这样养父母,与养育狗马等牲畜这不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说,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不仅仅用于吃穿花钱上面,但要出自敬爱之心。

比如,离家远的人,平时多给父母打电话,也是一种孝;给父母耐心的说事,也是一种孝;经常跟父母聊天,说说工作上的事,也是一种孝;他与路途遥远,是否在父母身侧陪伴无关。做官的,给父母买房子雇保姆,在家里做的很好,但在外他骄奢淫逸、违法乱纪,最后身败名裂、锒铛入狱,他让他的父母如何能够安度晚年呢?他这是孝吗?不是真孝。在家里做得好,在外面也做得好,两个加起来才是真孝子。

孔子所讲的“孝”,我归纳的只有这6种。当然,除了这些,我们还有很多很多孝敬父母以及长辈的方式。我认为,这几种孝,最能孝到点子上,孝到心坎上,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孝“,你认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温暖的孔子,告诉你6种“孝”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