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京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碎片化阅读的浪潮到来了。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了,接着人们的阅读也被碎片化了。2016年,中国移动通信用户达12.35亿,更多人使用移动终端阅读。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全面来临,这是全民阅读的狂欢?还是让阅读濒临死亡?
碎片化阅读是个大趋势,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这个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出版社和书商们不一定愿意看到的,但是没有办法。那么对于普通读者来讲,碎片化阅读到底会有什么影响? 是利大还是弊大呢?
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不能一概而论,还是需要具体分析的。
对一部分人来讲可能利大于弊,而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或许就弊大于利了
下面就对这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碎片化阅读的价值:
① 内容简短,没有长篇大论,节约时间和精力,使得快速学习成为可能。
② 信息来源大大扩充,信息来自四面八方,使人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资讯,信息和知识的广度大大提升了,可以使人们最大化地获取资讯。
③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信息。比如在床上,坐地铁,排队,甚至在马桶上都可以轻易获取信息。
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① 由于信息和知识是碎片化的,因此知识没有完整的体系,就会支离破碎,读者就很难得到准确全面的认知,很容易发生瞎子摸象的情况。又由于速度过快,就会使读者的思维浅尝辄止。而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很难有深度的思考,很难看到”大象“的全貌。
② 信息的广度虽大,但是深度较差,对于任何行业或学科,如果没有一定深入地学习是很难领悟到本质和精髓的。
③ 由于碎片化信息来源的复杂性,信息的传播者和加工者动机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使得信息变得真伪难辨。断章取义,胡编乱造甚至谣言等大量信息也充斥着网络,而这些负面的信息都会误导读者。
因此,碎片化阅读,对某一些人利大于弊,对另一些人则有弊大于利,不能笼统说是利或弊。对于业已形成知识体系或结构的读者当然有利,因为碎片化阅读可以进一步帮助添加完善其知识结构。而对于缺乏一定知识储备的人群而言,碎片化阅读只是多了一些凌乱的树叶而已,反而容易成为人们的负担或误导。
打个比方,碎片化阅读好比是树叶和树枝。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本来就拥有一颗大树,只是这树中树的枝叶不是特别繁茂而已,通过不断采摘,嫁接树枝和树叶,会使他的这颗大树更加丰盛和郁郁葱葱。而对于另一部分人,就算捡了一路树枝和树叶,最后到他手中也只是孤零零的枝叶,因为他从未拥有过自己的那一棵树。
对已经构建了知识框架的人来讲,碎片化的阅读又仿佛是吸星大法,会不断补充,就像拼图游戏一样。不断完善填充而已。而对于没有构建基础知识结构的人群,碎片化阅读效果不会很好,东西榔头西一棒槌的,把头脑搞得更晕了,对这个世界更加迷惑和迷茫而已。
让我们再来看看深度阅读的情况:
所谓深度阅读,也称为慢阅读。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意义更加重大。理由如下:
① 深阅读的最大价值在于训练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 深度阅读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系统的吸收知识,在于其完整的体系性。
③ 深度阅读会使人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当然即使是深度阅读或慢阅读也会面临一定的挑战,主要的挑战有三个,分别是:时间,兴趣,习惯。
大部分人是因为忙碌而没有时间进行深度阅读。还有一部分人缺乏阅读的兴趣或习惯。
综上所述,结论其实是因人而异的。那么有没有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里我提几个建议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1 书籍深度阅读 + 碎片化信息阅读。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首要的,但因为时效性不够,所以外加碎片化阅读,这样就会很好的配合起来。仅阅读碎片化信息或只阅读书籍都是不足取的。
2 深度阅读尽量选择经典和有干货的图书,做到宁缺毋滥。
3 缩小碎片化信息来源,把碎片化信息进行专题化分类管理,尽量做到碎片化信息的可控和可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