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对母子的对话想到的

今天中午,我在楼下的云贵过桥米线吃饭,餐厅人多,我和一对母子同坐一桌。

小男孩大约五岁,穿了一件蓝色针织外套,脸圆圆的,模样十分可爱,满脸透露着稚气。母亲身穿白色T恤,满脸疲惫。

孩子刚坐到椅子上,看见旁边的一盆绿色盆栽,想要伸手去摸。那位母亲看见,我只听“啪”的一声,然后说:“不要动,好好坐着。”

只见那孩子立刻安静了下来。孩子大约安静了一会,又开始活跃起来,问了她妈妈好多问题,那位妈妈基本全程在敷衍着回答。(听完没记住)

他们的饭上来了,孩子看到了鹌鹑蛋,说到:“哇!小鸡蛋。”妈妈立刻回应:“人家叫鹌鹑蛋。”

小男孩这时不啃声,安静吃饭。最后,妈妈问孩子吃饱没,孩子说,吃饱了。妈妈又用命令的口吻说:“再喝两口汤。”孩子机械式的喝了两口汤。

妈妈与孩子的对话,完全是无意识的,也许因为我们小时候就是被那样养大的,所以我们觉得理所当然应该这样养育我们的下一代。

---

这些行为与语言原本我也觉得习以为常,庆幸遇到了孙老师,我的观念才得以转变。

当孩子说错的时候,我不会直接说孩子错了,而是肯定孩子对的地方,然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自己去探索,找到答案。这时候,父母与孩子的交谈就显得格外重要。

尊重孩子作为个体的存在。不能总是以为我的想法来替代孩子的想法。孩子如果连穿衣、吃饭、玩玩具都要被大人来决定,那么以后我们再抱怨孩子没有独立能力,是不是很讽刺?孩子有权利自己感受冷热、自己决定吃多少,自己发明新的游戏玩法,而不是被父母限制在框框里。

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刚才那位妈妈就是采取说教的口吻,告诉孩子哪些事情不可做。我选择让孩子自己体验,自己形成意识,哪些事情不能做。比如,刚拖完地,孩子摔倒了。我会让他自己分析摔倒原因,如果是拖完地滑倒的,下次是不是应该小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一对母子的对话想到的)